“但我遥不可及的是魔山,你在另一边,万峰之遥”,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空无处可去)。李商隐很难说。有时候他就像李白一样,充满浪漫。有时类似李贺,想象宏伟;但他确实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这首诗叫做《无题》。先说无题。
普通诗人会用诗来解释一首诗中的具体事件。有的时候诗有几十个字长,不清楚的话往往会加个小序言。但是,李商隐不一样。李商隐的感情太深。他用诗来表达内心的追求、失落和惆怅,这是他灵魂的境界。他不能用一个真实的题目来概括,所以他根本没有题目。
我在文章里经常说,读诗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比如杜甫。读他的诗,既要充分了解背景,又要多首一起读,才能充分理解内涵。但是有些诗人,有些诗不一定,比如李白,你只看诗本身就能理解他的仙气;再比如李商隐,他的诗能直观地给人强烈的震撼效果。这样的诗人把他的诗分为两种解读,第一种直观感受,第二种深入理解,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这首诗是围绕“梦”写的,表达思念之情。通常的写法是:分别——失踪——做梦——醒来,按此顺序,但李商隐先写“醒来”,再写“做梦”。梦的幻觉里,有真,有幻,有真,很艺术,很烧脑。最后,有了“而你在彼岸,万峰之遥”的艰难险阻,就很难遇到“来了就是空话无处去”的开头。
具体的诗歌赏析就不说了,主要说最后一句“但远在我所及之外的是魔山,而你在另一边,万峰之遥”,这是一句经典的诗,也是一个神话典故——这是李商隐的一个特点,如果看不懂这一层,就很难理解李商隐的一些诗。
此联借用了“刘阮遇仙”的神话典故,说汉明帝统治时期,刘辰和阮昭一起入天台山采药,走失了。他们沿着小溪散步,遇到了两个美丽的仙女。两个仙女带他们回家,用好酒好肉招待他们,然后结婚,一起在山里住了半年。后来,刘和阮想回家,却发现他们的亲人和邻居都不见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变了。他们才知道,他们以为自己只在山里呆了半年,其实300年过去了。
我说的很简单。其实这个故事很生动。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简而言之,后来的学者在诗歌中经常引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他们对美丽仙境和爱情的向往。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而你在彼岸,万峰之遥”的爱情的思念和怅惘。
蓬山,蓬莱山,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山,诗词散文中广泛使用,指代仙境。
李商隐总是爱用神话典故。比如在《瑶池》中,他写道“瑶池母亲之窗开,黄竹歌动哀”;在《海》中,他写道“直接送马谷并搔背,可能为桑田留下性命”;在《晋书》中,他写道:“圣人庄子是白日做梦,为蝴蝶所蛊惑,帝王王的春心在咕咕叫。”...
我们说李商隐的诗难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爱用典,都是用神话中存在而现实中不存在的典。他用神话来表达现实,表达自己的追求,可是彭山在哪里?瑶池在哪里?“刘郎”“马家”真的存在吗?
这些东西那么广阔,那么遥远!
而且,李商隐的神话是一种追求,但追求的结果永远是悲哀和失落的悲哀。他的神话爱情隔着一万座蓬莱山;他说即使遇到了马姑这样的仙女,也和老弱病残不一样,大海变了;他说,他去瑶池见太后的时候,还是那副唱的嗓子伤心。
这就是李商隐的默默无闻,来源于悲伤和忧郁。
李白和杜甫也写神话,但李白飞得高,杜甫现实,因为李白生活在盛唐。杜甫虽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上,但也是生于“开元金秋”,感受到了盛唐的雄壮。
出生于晚唐的李商隐,甚至还参与了“牛莉党争”,所以李商隐是悲哀的,现实使他悲哀而隐晦。这是李商隐个人的不幸,但他在晚唐诗歌中是幸运的。
没有李商隐,晚唐诗坛会如此惨淡!
1.《蓬山远 “刘郎已恨蓬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什么晦涩难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蓬山远 “刘郎已恨蓬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什么晦涩难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1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