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节目突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拉近了电视节目与民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情怀,如何捕捉新鲜事物,不断创新发展,使帮助节目成为电视台又一个著名的民生新闻栏目,这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制作帮助程序有缺点
1.新闻题材类似,观众审美疲劳
帮着找亲戚,择偶,要工资,这些都是一些电视台的求助节目中经常出现的新闻话题。据笔者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外省某城市电视求助节目仅帮助农民工获得报酬,共制作了13期节目(不含新闻追踪)。同一新闻主题在同一民生节目中反复出现,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影响收视率。
2.节目太俗,报道越界
宣传红线和道德底线这两个“硬条”,是新闻报道的敏感区域。帮助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往往会有家庭纠纷的帮助内容。为了满足求助者的需求,一些求助记者无视法律法规,缺乏立场,直接将矛盾指向政府职能部门,从而加剧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3.强调帮助结果和主观行动
“凡事有结果”是制作求助节目的基本要求。但是,当一些新闻无法半续时,个别记者往往会做出主观臆断,将整理出来的评论和结果强加给受众或职能部门。
创新有助于项目开发空
坚持助人为乐的原则,不越界
1.提高新闻素养,放松报道
帮扶节目记者要在充分了解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采访报道,这对帮扶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了解党和政府当前的宣传政策。帮助项目的记者应该避免先入为主。并非所有帮手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当然,当人们求助不合理时,他们就有了值得关注的话题。记者也可以通过采访和报道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通过报道向受众宣传政策法规。
2.扮演团队角色,树立团队形象
帮扶节目涉及很多政策法规,不应该是记者单干。栏目组要成立专门的策划团队,从节目包装、记者采访到后期制作都要通力合作。特别是,帮助项目应与当地律师事务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帮助律师咨询团队,避免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偏差,增强帮助项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确定角色定位,理解帮助原则
“帮助不帮助别人,帮助急需帮助的穷人,帮助不添乱”,这是帮助项目的原则。帮助人,就是记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听偏信,两者都要听;不要滥用权力,理性监督。帮助急需帮助的穷人意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需要穷人帮助的人,不要简单的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要让这种帮助报道更深入,更人性化。帮助不添乱,说明有好的帮助方式。记者要把握尺度,依法帮助,不能帮助越位。这三个帮助原则也定义了帮助记者的角色:事件的记录者、冲突的调停者和交流的传播者。帮助记者在采访时不要成为事件的主角,这样只会激化矛盾;不能采取越位采访,代替政府职能部门发言,否则会造成公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不信任。
新闻报道是讲故事,突出人文情怀
求助节目中选择的社会矛盾、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话题迎合了观众的观看兴趣,但兴奋感消散,留给观众的回味不多。久而久之,类似的话题反复出现,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1 .坚持客观事实,报道新闻
讲述帮助项目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任何夸大和捏造都会导致新闻不准确和可信度的丧失。无论是社会冲突、邻里纠纷还是家庭冲突,作为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接受者,他们都在冲突和纠纷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也凸显了家庭的社会构成。帮记者不要简化对实际问题的报道,要善于横向拓展,挖掘人物深层的情感和情感纠葛,这是表面矛盾的内在存在。表面的矛盾只是让观众看热闹,因人而异的内在存在才能打动和吸引观众。2016年6月,南通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卢晓帮你》节目收到线索,反映在省内任教30年的农村教师可以获得省颁发的荣誉证书,但南通市港闸区8名农村教师没有获得荣誉证书,原因是10年前乡镇合并,原农村小学被认定为城市小学,导致8名教师的农村小学任教时间不足30年。这八名农村教师质疑为什么退休后不享受城市教师的待遇,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以区划调整的名义在农村小学30年的教学经历。记者走访了当事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后,写了一篇稿子《我们是农村教师吗?,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和解决方案。记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做了一个新闻延伸,《八个农村教师的内心独白:让农村孩子成才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这则新闻延伸报道告诉我们,农村教师依然坚守三尺讲台,给农村孩子上每一节课。这种讲故事的新闻深深打动了观众。这两篇报道播出后,反响强烈,也引发了社会对农村教师生存环境的热烈讨论。
2.开设情感专栏,提供情感帮助
家庭情感报道,涉及父子、夫妻、婆媳等家庭成员,容易讲故事,吸引受众。你可以在帮助项目里设立一个情感热线的小专栏,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和亲和力的社区大妈做专门的“记者”,让她穿针引线调解家庭隔阂。
3.提高节目质量,杜绝花边新闻
婚外情、找小三等话题符合观众的窥淫心理,但此类话题涉及个人隐私,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兼容,不适合做故事报道。即使涉及到这样的话题,记者也要把握尺度,用正确的新闻观点和价值观客观报道。
打造名人形象,体现栏目品味
1.使用名人效应
主持人和女记者是许多电视帮助节目的标准。关注固然重要,但水平更好。安徽卫视的“帮女生帮你”,扬州电视台的“新闻女生帮你”,江阴电视台的“江阴帮女生”,以女记者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2.提高记者素质
女主持人和女记者在上岗前,需要学习专门的政策法规,增加知识面,让她们在调解纠纷时有话语权和权威,被说服。
创新节目互动模式,增强线下活动实力
1.投诉是有回应的
观众希望帮助节目什么都有答案,每一个片段都会有回响。由于节目内容的限制,栏目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记者来不及关注的民生诉求,栏目组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受众和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微博和微信进行沟通,力求回答每一个问题,回应每一个请求。
2.通过政府热线
帮助节目搭建受众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政府12345服务热线是投诉人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反馈的官方渠道。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帮助节目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联动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还可以使媒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同时让政府部门的声音及时传递给受众。南通电视台“卢晓帮你”节目实现了与政府服务热线的无障碍沟通,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牵线搭桥,解决了很多人的诉求。
3.规划线下活动
在新媒体环境下,打开电视的大门已经成为媒体人的共识。媒体人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通过各种线下活动,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口碑。《卢晓帮你》南通站主播陈,原本是《城市日历》的主播,在当地观众中人气颇高。新节目《卢晓帮你》推出后,陈和节目策划团队通过入驻社区等一系列线下活动,迅速使这个帮扶节目在南通家喻户晓。
文章组织来源:视听产业2017年5月刊
1.《帮忙节目 电视帮忙类节目该如何创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帮忙节目 电视帮忙类节目该如何创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8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