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是指由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背光源、集成电路等相关部件组装而成的模块化组件,其结构随下游产品的不同应用对象而变化。
近年来,随着触摸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在液晶显示器,尤其是中小型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触摸集成液晶显示模块还包括触摸屏的结构。
液晶模块产业链介绍:材料端盈利能力强,国产的崛起刺激了产业地图
从产业链来看,液晶模块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基础材料、中游面板制造和下游终端产品。其中上游基础材料包括: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模组、导电银胶、光刻胶等。;中游面板的制造包括阵列、单元和模块。下游终端产品包括液晶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器和医疗器械。
图1:液晶模块产业链全景
从LCD模块产业链毛利率分析,形成著名的理论“微笑曲线”:产业链毛利率呈U型,上游基础材料(毛利率40%以上)在左边,中游面板制造(毛利率10-20%),下游终端产品(毛利率20-30%)在中间。
“微笑曲线”主要是技术壁垒和竞争格局造成的。产业链上游的基础材料技术门槛极高,大部分被日韩、美国等少数公司垄断,造成了产业链上游毛利率高的现状。而一半的中流面板制造由韩国控制。自从中国大陆加入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以来,中游地区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激烈。下游应用领域广,竞争格局分散,毛利率中等水平。
图表2:液晶模块行业微笑曲线
回顾液晶显示器行业的发展,美国率先成功开发出液晶显示器技术,日本厂商成功实现液晶显示器技术产业化。随着夏普在198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14英寸液晶显示器,日本几乎垄断了世界液晶面板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和台湾的面板企业纷纷崛起,依靠政府支持,反周期投资铺设了高世代线,成功超越日本企业。此后,液晶面板市场一直由韩国和台湾主导。从2010年开始,大陆液晶面板厂开始发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发展,mainland China涌现出了一批BOE、华为等中下游龙头企业,使中国液晶显示器行业走向成熟,实现集团突破成为可能。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也不断从日本、韩国和台湾转移到大陆。
2018年,BOE(5430万片)、LGD(4860万片)、Innolux(4510万片)、三星(3940万片)和华兴光电(3870万片)的液晶面板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中国已成为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国内产业平台为上游原材料企业开辟了生存空的空间,给mainland China独立的材料研发体系一个进入上行周期的机会。虽然上游材料仍以欧美日韩企业为主,但mainland China产品质量与国外材料仍有一定差距,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然而,随着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国家政策的支持、R&D的坚持和国内企业的创新,市场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图3: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市场规模:下游终端产品的产量增长带动了液晶模块行业的逐渐复苏
得益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11年至2014年,全球LCD模块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4年,全球液晶模块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500亿美元。受产能减少和显示技术升级的影响,2015年至2016年全球液晶模块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16年全球液晶模块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0亿美元。2017年,全球液晶模块行业市场规模为7125亿美元。随着液晶显示模块下游终端产品产量的增加,对液晶显示模块的需求也在扩大。预计2018年全球液晶显示模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450亿美元左右。
图4:2011-2018年全球液晶模块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作为许多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越来越多的日韩台电子厂商将其液晶模块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使得中国液晶模块的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自2009年以来,全球液晶模块产能的80%以上由中国大陆提供,华南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内液晶模块行业的产出情况来看,2011年至2014年,整个行业处于持续上升的区间。2014年,国内LCD模块行业出货量84.46亿台。2016年行业产能调整,LCD模块产量下降至55.25亿台。2017年,LCD模块产量小幅增长,达到55.65亿台。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对液晶显示模块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预计2018年中国液晶显示模块行业产量将达到67.5亿台左右。
图5:2011-2018年中国液晶模块行业产量(单位:亿台)
竞争格局:BOE的收入和产出均居全国首位,产业头效应明显
国内液晶模块企业数量众多。与液晶面板相比,液晶模块的技术壁垒更低,投资更少。国内大量手机LCD模块企业位于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2017年以来,全屏是智能手机最大的亮点,很多LCD模块LCM企业都在积极投入生产,甚至已经研发并量产了18: 9全屏。
出货量方面,2018年6月,20强液晶模组出货量超过138KK,前三名依次为BOE、天马和中国光电。其中,BOE以26KK的出货量位居榜首。
图6:2018年6月国内企业液晶模块出货量(单位:kk)
产能方面,mainland China目前有39条LCD生产线,2017年以来,mainland China已建或在建的LCD生产线基本为8.5代及以上,其中BOE 10.5代预计2020年投产,华兴光电11代预计2019年投产。这几年,中国大陆产能扩张迅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考虑到未来落地产能的逐步攀升和新增产能的增加,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大陆LCD产能增速有望超过10%。面板产能的增加有望进一步拉动材料需求,国内面板厂商的扩张有利于材料的国产化。
图7:国内液晶模块企业产能(单位:kk)
从上市公司营收来看,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BOE以694.64亿元人民币继续占据第一位,欧菲科技、沈天马、东山精密和合力泰增长势头强劲。行业头效应突出,前六名企业占营业收入的86%。
图8: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国内上市公司液晶模块相关收入(单位:亿元,%)
图9: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与液晶模块相关的国内上市公司份额(单位:亿元,%)
发展趋势:大规模液晶面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带动了行业的高代线投资
2017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为44.3英寸,预计到2020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上升至48.5英寸。更大的面板尺寸意味着更多的材料消耗。目前8代线占三星LCD面板代线产能的65%,10代及以上代线占5%,8代线占其他地区不同代线的46%。未来,预计全球液晶面板制造商将增加高世代线的投资和建设。
图10:2017年至2020年全球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单位:英寸)
图11:全球大型面板(7G-11G)产能汇总(单位:百万平方米/年)
目前,全球液晶显示器行业正朝着8。x代线和10+代线,高代线的发展也是大陆工厂追赶韩国和台湾企业的契机。切割效率方面,8.5代线切割65寸电视可以用66寸+32寸电视达到94%的切割效率;55寸电视、65寸电视、75寸电视切割效率可达90%以上。随着高清大尺寸电视的普及,55寸、65寸、75寸电视将逐渐成为主流成品,而8。x代线和10+代线具有大尺寸经济切割效益,因此高代线在未来竞争中更具优势。此外,韩国三星和LGD也逐渐将重心从LCD转移到OLED。所以从完成的8来看。2017年的x代线和未来规划的10+代线,大陆已经走在了前列。
图12:大陆面板厂商8.5代线以上已投产或计划投产的生产线
图13:8.5和10+代不同尺寸线切割效率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近十年来液晶显示技术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完全取代了传统的CRT显像管技术。未来,OLED和QLED将成为液晶显示器行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图14:液晶模块技术的发展趋势
转载声明:本文材料来自未来经济学家。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来源。
1.《液晶显示模组 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液晶显示模组 中国液晶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3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