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一个让无数孩子悲愤欲绝,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的话题。话又说回来,这个话题起源在哪里?

100君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刘亦婷,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头,“哈佛女孩”!

18年前,那时的中国学生要想到美国名校留学,绝对没有今天这般容易,哈佛、耶鲁这种级别的大学,在中国学生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只能远观。就在那时,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瞬间引发了全国关注热议。

可是,更令人惊讶的,还不是刘亦婷考取哈佛,而是后来她的父母创作的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当时畅销全国,被无数家长老师奉为宝典,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几乎瞬间就抓住了无数家长的心,其火爆销量记录,至今仍在保持!

《哈佛女孩刘亦婷》中,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仔细规划了女儿的成长时刻表: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

她还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自己对女儿推行的“素质教育”,其中的手捏冰块锻炼意志力、以小时为单位规划每日学习、时刻不忘灌输“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细节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已经18年过去了,曾经的“哈佛女孩”去了哪里?当年神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争议?当“哈佛女孩”的光环和荣耀渐渐淡去,又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呢?

“捏冰考验”其实是“虐童”?

“素质培养纪实”一节,刘卫华专门详细描述让女儿学会坚持和忍耐的“捏冰”情节:刘亦婷用手捏住一块冰,坚持了足有一刻钟,直到感觉“有小针在手心上跳舞”。

刘亦婷后来在日记中回忆了这段过程:

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

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拿起一封说明书看,转移注意力;

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

第四分钟,骨头都要被冻僵冻裂了,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

第五分钟,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

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

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

第八分钟,手完全麻木了;

……

当爸爸终于喊停时,我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时才看到我的手已经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

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

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拿起一封说明书看,转移注意力;

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

第四分钟,骨头都要被冻僵冻裂了,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

第五分钟,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

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

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

第八分钟,手完全麻木了;

……

当爸爸终于喊停时,我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时才看到我的手已经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

这一段曾被许多家长视作素质教育的典范,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有“虐童”嫌疑。当然,从母亲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锻炼和考验是希望能够磨练女儿吃苦耐劳的品质,出发点应该是好的,虽然谈不上“虐童”这么夸张,但方法确实有点欠妥。

成功被录取其实主要靠推荐信?

到了2004年,忽然《“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出现,书中提到,刘亦婷本身在学习成绩、竞赛和艺术特长等方面并非十分突出,在申请哈佛时也没有SAT成绩,托福成绩仅仅是刚好达到录取标准线。她能够进入哈佛,是因为得到了重磅推荐人的信任,在其大力扶持下,刘亦婷最终才得以入读哈佛。

刘亦婷的这位重磅推荐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议员。刘亦婷曾参加过一个赴美夏令营,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拉瑞对刘亦婷的言行举止非常欣赏,并主动提出可以做她申请美国学校时的推荐人。

由于拉瑞是美国政府的议员,他的亲笔推荐信分量可想而知,哈佛校方自然要重点考虑,这就极大提高了刘亦婷被成功录取的几率。

刘亦婷父母坚持予以否认,哈佛招生是由招生委员会集体投票决定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享有特权:“刘亦婷能够被哈佛录取,并不仅仅是因为一封含金量很高的推荐信,她在哈佛求学时的表现也非常优秀。”

“哈佛女孩”只是出于宣传包装需要?

刘亦婷申请哈佛那一年,所在的成都外国语学校被德瑞教育集团收购了大量股份,从公立高中转向了私立学校。德瑞集团为了打响品牌,需要在短时间内树立学霸典型,有意冲击哈佛的刘亦婷自然受到他们的青睐。据报道,德瑞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全力支持刘亦婷申请哈佛,在外界和家人的齐心努力下,刘亦婷最终才得以圆梦哈佛。

后来的事情证明,刘亦婷确实为成都外国语学校带来了理想的宣传效果。对于这个质疑,各方面都没有出来回应过。

《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曾经提及,刘亦婷对祖国当时的贫穷落后痛心不已,并表示愿意“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在写给哈佛的个人陈述中,刘亦婷也表示自己很关心中国的穷人,希望学成归国后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那么,刘亦婷从哈佛毕业后去了哪里?如今的她,是否兑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承诺呢?

现在很难从国内报道中看到成年后的刘亦婷,后来一直查到LinkedIn(领英),总算找到这位曾经的“哈佛女孩”毕业后的人生轨迹——

她做过三段短期的实习,分别是在波士顿咨询、百事可乐和一家对冲基金公司。随后自己出来打拼,在美国开了一家“睿识资本”,失败后又合伙开了“慧恩资本”,四年后再次倒闭,她现在的身份则是“秦岭资本”的合伙人。

在婚姻生活方面,刘亦婷嫁给了哈佛校友、律师斯科特·桑布鲁,如今的她是一位过着典型中产阶级生活的律师太太。遗憾的是,刘亦婷似乎忘了当年的承诺,没有一点回国发展的迹象。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刘亦婷的成就与诸多中国留学生相比,并不算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她恰好赶上了21世纪初的留美热潮,而《哈佛女孩刘亦婷》中的育儿经,又让家长们相信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进入名校,这也正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被过度神化和追捧的原因。

对于“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选择和去向,国内一直有着许多争议,也有人一直在关心她当年被哈佛录取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过,当“哈佛女孩”成为过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理性地看待一个又一个被神话的个体。

毕竟每个人的成功甚至失败都是不可复制的,会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也会受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影响。盲目地追捧“哈佛女孩”是不可取的,唯有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留言有礼

留言区高质量回复被置顶,100君会送出1张价值128元的【疯狂麦咭】门票!适合:1.6米以下儿童,坐标:武汉花博汇(武汉蔡甸后官湖知音大道)!

来源:南京出国留学

编辑 | 知了 主编 | 知了

1.《哈佛女孩刘亦婷,18年后爆红真相曝光,你绝对想不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哈佛女孩刘亦婷,18年后爆红真相曝光,你绝对想不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