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必须提到岑参和高适。其余王之焕、王昌龄等人也有不少边塞诗,但他们的边塞生活经历远不如岑参、高适丰富。尤其是在《永别了,田书记吴回家》中写的《白雪歌》,是最典型的边塞诗。高适的《葛炎行》也很精彩,他的《别东大》有一句名言“莫仇前路无知己,天下无知彼”。
不过我们今天所探讨的,乃是高适的另外一首边塞诗,也是其最出色的边塞诗之一。这首唐诗主要表述的是将士们的思乡之苦,最后7字含蓄隽永,令人咀嚼不尽。且看: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高适的另一首边塞诗,也是他最好的边塞诗之一。这首唐诗主要表达的是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最后七个字含蓄隽永,让人咀嚼不休。请看:
雪洁胡天牧马,明守楼羌笛。请问梅花落在哪里了?风把这座山吹了一整夜。这首唐诗的题目叫《听堡垒里的笛声》,描写的是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最后一句是“夜风满山吹”,后面是前一句“羌笛悠悠”,这里表演的是梅花落,满是别离的哀愁,整个边塞随风落山,撩拨着千军守城的乡愁。
开篇写边塞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雪净胡天牧马还”天气逐渐转暖,冰雪也都融化的差不多了,进犯的敌人也悄悄退兵了。又到了守城将士们开放城门牧马的时候,此时的守城将士们的紧张情绪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也能得到时间休息。一开始,边塞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天气逐渐转暖,冰雪几乎融化,侵略军悄然撤退。是守备兵开门放马的时候了。这时驻军士兵的紧张情绪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得到休息的时间。
而正在此时,“月明羌笛戍楼间”,月光洒满整个边塞城楼,羌笛演奏乐曲音乐悠悠,传到每一个戍边将士的耳朵里,甚至还很远的地方。那羌笛演奏的乐曲并不是充满喜乐的,而是情感悠悠的思乡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表达,激荡着每一个游子的内心。这时,月光洒满了整个边塞塔,羌笛悠哉地奏着曲子,传到每一个守备兵的耳朵里,甚至传得很远。羌笛奏出的乐曲,不是满心欢喜,而是长有情绪的乡愁。愤恨和泪水的表情,撩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一句点出羌笛演奏的乐曲乃是充满离情别意的《梅花落》,高适在诗歌中将这首曲子的名字分开来写,也是别出心裁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和后面的那一句联系在一起,“风吹一夜满关山”,每个人听了都会想家,这种情绪就和这首曲子一样在整个山上蔓延,成了一副绝妙的图景。“请问梅花落在何处,风吹满山通宵”,这句话指出羌笛演奏的音乐是充满感情的《梅花落》,高适在诗中单独写下这首歌的名字,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更好的和下面这句话联系起来,“风整夜吹遍山野”,大家听了都会想家。这种情绪就像这首歌一样传遍了整座山,成为一幅美妙的画面。
这首诗最有特点的是最后七个字“风吹一夜”,明明写的是羌笛音乐悠扬随风而传,其实写的是士兵的乡愁传遍边塞,含蓄隽永,用之不竭,读来很有味道,值得慢慢品。
高适的边塞诗,多表现为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的气势,但是这首诗抒写思乡情,多了几分悲凉,几分凄婉,却更加丰富了边塞诗歌的表现内容。高适边塞诗笔法雄健,气势奔放。但这首诗表达的是乡愁,有些悲凉,却丰富了边塞诗的内容。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高适的边塞诗 诗人高适最出色的边塞诗之一,最后7字含蓄隽永,令人咀嚼不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适的边塞诗 诗人高适最出色的边塞诗之一,最后7字含蓄隽永,令人咀嚼不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7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