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和危害
稻瘟病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据统计,该病发生在全球70多个国家的稻区,导致年均水稻减产10%左右,损失的水稻可养活6000万人。1975年至1990年,全球因稻瘟病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高达1.57亿吨,年均损失超过1000万吨。在我国,稻瘟病经常发生在所有水稻种植区,平均每年危害面积超过400万hm2,产量损失超过20亿公斤,是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84年以来,该病在我国经历了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和2010年以来的几次大流行,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以四川省为例,1985年和1993年由于主栽品种汕优ⅱ和汕优63抗病性“丧失”,稻瘟病发生大流行,发病面积分别为72.93万hm2和49.2万hm2,水稻损失分别为4.1亿公斤和2.5亿公斤。自2010年以来,该省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已超过40万hm2,导致水稻减产至少1.5亿公斤。东北三省也是稻瘟病经常流行的主要地区。近年来,该地区稻瘟病的危害面积已超过66.67万hm2,损失可能超过总产量的10%。以佳木斯市为例,该市种植水稻14.13万hm2,其中稻瘟病危害严重的有9.33万hm2。
以上损失是积极防控措施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控制,稻瘟病将导致我国水稻总产量损失30%以上,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不收的情况。
稻瘟病菌不仅能侵染水稻,还能侵染大麦、小麦、谷子等重要作物,以及画眉、马唐、稗草等杂草。此外,稻瘟病菌还能危害许多禾草和草坪草。
第二,症状
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每个生育期,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苗期稻瘟病、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瘟和粒瘟。
1.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第三叶期之前。
初期,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变黄褐色或微红。在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的幼苗死亡。潮湿时,患病部位可长出灰绿色的霉层。
2.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第三叶期以后。
根据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病斑可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斑型四种症状类型。
1 >白点类型。它是一个最初的病变,白色,大部分是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当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幼叶上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可迅速变为急性病斑。
2 >急性型。病灶呈深绿色,大部分近圆形,针呈绿豆大小,然后逐渐发展成梭形。灰绿色的模具层在正面和背面密集生长。
3 >慢性型。遇天气干燥或化学防治后,急性病斑会转化为慢性病斑。典型的慢性病变呈梭形,最外层黄色,内环褐色,中心灰色。病灶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在病变的背面也产生了灰绿色的霉菌层。慢性病变由外向内可分为中毒、坏死、塌陷。
4 >褐斑型。病灶为小褐色斑点,多局限于静脉之间,中心为褐色坏死,周边为黄色中毒。病灶上没有分生孢子。褐斑叶瘟常发生在抗性品种或水稻植株的老叶下部。
3.枕部疾病和耳部疾病。
起初是一个脏兮兮的绿点,不规则地延伸到叶环、叶舌、叶鞘和叶片,最后呈灰白色到灰褐色。灰绿色霉菌湿生,病叶早死,易引起穗颈瘟。
4.淋巴结鼠疫主要发生在耳颈部以下的第二个淋巴结。
起初是褐色或深褐色的点,后来以环状扩展到整个节点。潮湿时,节点上产生灰绿色的霉层,容易折断。也会造成耳朵白。
5.穗颈、穗轴和穗支分别发生穗颈爆炸和穗支爆炸。
病斑起初为淡褐色斑点,逐渐沿耳颈、耳轴及分支上下扩散。由于品种不同,发病区域为黄白色、棕色或黑色。穗颈发病早往往形成全白穗,发病晚则籽粒不饱满,这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早晚易感性密切相关。
6.粒瘟发生在果壳和颖果上。
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后期可延伸至全粒,形成深灰色或灰白色的皱缩谷。晚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在严重的情况下,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无论稻瘟病发生在哪里,主要诊断点都是病斑边缘有明显的褐色,中心为灰白色,潮湿时病部生长灰绿色的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三、防控技术
稻瘟病的防治策略是以抗稻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为基础,以减少菌源为前提,以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以化学防治为辅助。
1.农业措施
1.>合理分配抗稻瘟病品种。种植抗稻瘟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稻瘟病品种的选择是结合田间筛选和室内鉴定进行的。
2 >药物喷洒。2~3叶期是控制苗期稻瘟病的关键时期,水稻断穗期是控制穗颈稻瘟病的关键时期。选择的药剂为三环唑225~300g /hm2,稻瘟灵40%乳油1500mL/hm2,咪鲜胺25%乳油1500mL/hm2,虫螨腈15%乳油750mL/hm2,精噁唑腈40%悬浮剂750mL/hm2,虫螨腈30%三环唑225 ~ 300g/hm2,用于重灾区无叶瘟易感品种的防病。
2.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用800倍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1公斤药液浸泡1公斤种子,浸泡48小时后催芽,可同时治疗稻瘟病、恶苗病和水稻茎尖线虫病;或将种子浸泡在25%咪鲜胺乳油和50%苯唑腈乳油的1000倍液中48 ~ 72小时。
2 >清除病草,消除越冬菌源。在揭开秧田的薄膜前,用薄膜将堆在田埂和房屋前后的病秸秆覆盖起来,防止病菌吸水、生孢子和传播。稻草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应裸露、散落;有条件的地区水稻秧苗揭膜前应先烧稻草。
3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见苗施肥。灌溉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旱地拔节、后期浅水为原则。
1.《稻瘟病 稻瘟病的危害与防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稻瘟病 稻瘟病的危害与防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0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