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148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2019年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分别获得了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大多数国内读者来说,这两个名字无疑是陌生的。

因为诺贝尔奖得主,我们更熟悉莫言、海明威、罗曼·罗兰、泰戈尔、鲍勃·迪伦...

自一个多世纪前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已有116位作家获奖。除了熟悉的,还有很多不太知名,相对冷门的“宝藏作家”。

他们值得在人类辉煌的文学银河中被铭记。

“我在哪里,德国在哪里”

托马斯·曼[德国]于1929年获得该奖项。他的代表作《布登波洛克家族》和《魔山》

海涅说:好的作家往往一开始就写出好的作品。这并不夸张。

托马斯·曼恩的代表作之一《布登波洛克家族》在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有22岁。

四年后这本书出版后,他一炮而红;

二十八年后,这本书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布登波洛克是布登波洛克家族的第三代,此时他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他的祖父布登波洛克(Budenpollock)生活在发迹创业的黄金时代。他不仅创办了一家公司,还从一个日渐衰落的富人那里买了一栋大房子。

但是一代不如一代,托马斯的父母勉强维持了公司一辈子;在他手里,不仅公司危在旦夕,就连住了几代人的大房子都快没了。

恰好他儿子好像天生对生意不感兴趣,整天躲在房间里听音乐,虚弱而敏感,有病而胆小。布登波洛克家族未来会何去何从?

诺贝尔奖评价这本书为“德国第一部具有优雅风格的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将其评为“现代文学中不朽的杰作”。

一个22岁的青年能如此深刻地理解德国的现实,是突发奇想还是深爱?

托马斯·曼花了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时纳粹党正在兴起,托马斯公开谴责恐怖主义,批判“种族优越论”,引发了对纳粹党的排斥和恐吓;

1930年大选后,纳粹党上台,很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青年和纳粹一起在街上焚烧书籍。

看到这一幕,托马斯大骂,称德国为“傻逼野战营”。

托马斯坚定的反法西斯言论导致他在1936年被剥夺德国国籍,开始无固定住处的流亡生活。

但他从未对德国失去信心。他曾经说过:无论我在哪里,都是德国。

1938年,爱因斯坦和托马斯·曼恩

他触动了时代的神经

赫尔曼黑塞[瑞士]代表野狼在1946年获奖。1927年,一场离婚诉讼在德国法院进行。

双方是作家赫尔曼黑塞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小20岁的Rute。

婚后不久,两人因性格差异长期分居,女方不满,遂起诉黑塞离婚。

有趣的是,在女方提供的离婚证据中,赫尔曼刚刚发表的小说《野狼》赫然榜上有名。

黄麻认为,非常自我意识,不顾家人的英雄,就是赫尔曼本人。

法官接受了这封信,并立即判他们离婚。这并不是说鲁珀特和法官有多荒谬,而是说赫尔曼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带有强烈的“赫尔曼色彩”。

哈勒尔是一位性格正直但患有精神疾病的作家。

他经常被混乱的生活方式和激进的民族主义所困扰。他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

有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小书《评野狼》。书中的观点让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一只既有“人性”又有“狼”的野狼,这是由外界的刺激决定的。

他出去和别人分享这个想法,但是没有人同意,他更加感到孤独。

正在这时,一个长相甜美、举止优雅的酒吧女孩出现了。他在她身上享受着肉欲的快感,在被女孩介绍后,他交了更多的朋友。

就在他沉浸在酒吧女孩带给他的“人性”之美的时候,一场激发他“狼”兽能量的灾难正在悄然发生。

当时,一战结束几年后,书中的反战主义和坚持自我追求的勇气,引发了当时德国文坛的高度赞扬;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也把黑塞当成偶像,高举反抗现实的大旗。“解放人类精神”和“两极人格困境”是赫尔曼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话题的答案,中国老庄哲学终于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辩证地看待世界和自我,和谐统一才是终极目标。

深知人性的火炬手

威廉·戈尔丁1983年的代表作《蝇王与金字塔》。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蝇王》。

由于战争,一群青少年被迫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们从一开始的天真乐观,变成了互相帮助,最后暴露兽性,互相残杀。

它讲述了一群孩子的故事,但最后是一部成人都能看懂的惊悚片。威廉·戈尔丁是这部电影的原作者。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架英国飞机带着一群男孩被击落,孩子们随随便便的残骸漂流到一个荒岛上。

起初,孩子们也养成了文明社会的习惯。他们分工合作。一些人负责收集食物,一些人负责灭火求救,还有一些人负责搭建棚子...

很快,守火搭棚的孩子们厌倦了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狩猎营,因为这不仅刺激,而且可以吃肉。

两天之内,空出现了一架飞机。然而,因为没有人看守火,火熄灭了,他们错过了获救的机会。

各队之间开始出现争执和指责,最后越来越严重。

以狩猎为主的“野人”队越来越崇尚暴力,一场失去人性的屠杀开始了。

威廉.戈尔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

受家庭文化影响,他从小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写作。

长大后,威廉写诗,担任导演和编剧。

成家以后,他继承父亲的事业,在一所学校当英语和哲学老师。但是二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一生。

1940年,戈尔丁以中尉军衔加入皇家海军。

作为战舰指挥官,他亲身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战斗。他击沉了俾斯麦号,并在诺曼底登陆。

这种体验不仅为他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也让他近距离体验了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善恶。威廉后半生一直在讨论人性的恶。

在他看来,要想彻底揭示人性,就要把人物放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摆脱社会道德、宗教、教育和理性的约束。只有这样,人性才能完全暴露。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角色会出现在荒岛和海船上。但宣扬“恶”并不等于鼓吹“恶”。相反,威廉想通过揭露人性恶来唤醒人们回归“人性善”。

为自己的信仰而战的女战士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和2007年的《暴力儿童》,当多丽丝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奖牌时,她已经88岁了,这使她成为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著名作品,被认为是二战后最好的作品之一。

玛丽出生在一个缺乏温暖的白人家庭。她的父亲厌倦了他的工作,经常把他的不满发泄到家里。她母亲经常遭受贫困和丈夫的双重压迫。

她结婚后,丈夫投身农村工作,常年分居,对玛丽很MoMo。

这时,她发现自己绝望地走回了母亲的老路。

直到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乱的生活,她才被摩西吸引,感受到新的生存力量。一种暧昧的感觉正在她和黑人员工之间展开。

他们会怎么样?等待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

多丽丝5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很早就接触到了非洲殖民时期的艰苦生活。

16岁开始工作,从事各种职业,却从未放下过自己的“精神伴侣”——狄更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多丽丝一生结过两次婚,但每次婚姻都只持续了四年。

当她结束第二次婚姻时,她已经30岁了,决定自己生活。1949年,她带着她所有的东西,一本小说手稿来到英国生活。

很快,这部名为《野草在歌唱》的小说出版了,多丽丝一举成名。

很多人对多丽丝的印象是“高产多变,富有朝气的创作能量”。

她一生写了很多方向:非洲反殖民主义;现代女性的独立解放;人类危机;青少年暴力;老年人的情感心理。

但是,不管题目是什么,她问的总是离不开两个字——人权。

这也是她一生奋斗的信念。

委屈了半辈子,我依然深爱着这片土地

2015年,S·A·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获得了他的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记忆:核灾难口述历史》和《锌皮儿童兵》。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称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为“记录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丰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座“纪念碑”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记者,特别擅长纪实文学。

《切尔诺贝利的记忆》,面对1986年的世纪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由于20吨高放射性核燃料泄漏,一些人当场死亡,数千人被疏散,数千英亩土地被污染,数千人感染各种疾病...

阿列克谢耶维奇花了三年时间采访灾难的幸存者,包括无辜的居民、消防队员和那些被招募来清理灾难现场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着自己或他们爱的人生病、腐烂和一点点死去。

她冒着生命危险,留下了纪实文学史上最不可或缺的记忆。

此外,她还采访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士兵的母亲;采访二战女兵;我采访了苏联解体后对命运感到困惑的学者...

她从不夸大事实。她只破了一个大概念给你看。

对于那些想掩盖真相的人来说,这样的记录注定要扼杀在摇篮里。20世纪末,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独立新闻活动受到政府的限制。

描述阿富汗战争的《锌皮娃娃兵》被列为禁书;

她被一个政治法庭审判,但由于国际人权观察的抗议而被停职。

他还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他的电话被窃听,他被禁止公开露面。2000年,在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帮助下,她搬到了巴黎。

11年后,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家乡。

诺贝尔文学奖有五个评选标准:

第一,要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第二,最近有举世闻名的工作成果;第三,不考虑国籍;第四,要在文学上有突出贡献;第五,作品一定要趋于理想化。

就以上五点而言,每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都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候》中把这类人比作“群星总在闪耀,闪耀着暂时的历史之夜”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有回头的勇气、昂首阔步的力量、相信明天的信心。

黑暗如磐石,一登如豆。

灯多了,就照亮了前进的路。

大家好,我是司库。想多看看书推荐,请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kindle电子书库”!

1.《海涅的代表作 被迫流亡、作品遭禁、上过法庭、斗过纳粹,这些诺奖作家太刚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涅的代表作 被迫流亡、作品遭禁、上过法庭、斗过纳粹,这些诺奖作家太刚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1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