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讲故事,发一篇二黄个人号上的文章,来聊一聊无锡的经济。

现在的无锡已经远远比不上百年前的无锡城了,那时其实就是个县,但是对中华民国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在棉纱、面粉等领域基本是垄断全国市场,大量的今天还知名、还活跃的企业家涌现,像氏家族、钱氏家族等,当时上海已经成为了大都市,上海的很多老板追根溯源其实都是无锡老板,后来这批人很多去了香港,给香港也带来了很多的助力。

之后一直到八十年代,无锡又一次耀眼全国,因为抓住了外资经济的机会,和苏州一起发力,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在那个年代,无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星城市。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够力压苏州,稳坐江苏省老大的位置。

无锡的衰败开始于一场环境危机,这应该是那时的全国很早的因为环境问题引起的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甚至惊动了W,亲自来无锡解决这件事情。与次年开始,无锡就开始提出腾笼换鸟,也就是已经被X的Y的口号,大量的高污染工厂关停和外迁,基本现在南通等地区的工厂就是当时迁过去的,这其实现在看来是全国范围内非常早的产业结构转型了,但是由此带来的危机就是无锡市经济的近十年的疲软,我们可以笑称“失去的十年”。

苏南模式

搞清楚为什么无锡的经济是今天这个样子,就一定先要了解什么是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

苏南模式是很特殊的经济模式,放到市场经济中,是很普通的,但放眼全中国,是没另一个翻版的。

以前苏南模式是基层政府主导的乡镇企业,现在典型的苏南模式是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引进企业)。这一模式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占绝对的主导,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乡镇与主城区平分秋色,所以光一个市区的账面数字非常普通。

这个特殊的苏锡常的乡镇经济(县域经济),不可复制。江苏省政府曾经把苏南模式搬到苏北去,结果并没有什么卵用。

现在苏南模式发展主要有三驾马车: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三产。

乡镇企业是苏南地区的独特经济存在,可以说很LOW,但是其实很符合苏南人工商的精神气质。更确切的说,乡镇企业体量非常大,大到零零杂杂,高端低端一应俱全,逼格高的一路升级,逼格低的悲惨度日。这些乡镇企业在提供了巨量的工作岗位,在竞争中,一步步发展逼格,直至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老大,然后纷纷在外地开设分厂(还有很多企业在国外开设分厂)。

苏南的富裕、城镇化可以说就是乡镇企业的功劳。有个笑话,苏南人出了苏南,才知道,原来农村是很贫困的。

苏南乡镇企业有一个优点,经济缓冲器。在经济下行阶段,没有什么比实体工业,更能缓冲的更能保值的了。无锡这两年经济一塌糊涂,为毛至今没乱?乡镇企业有的活命有的关门,但大部分依旧活跃。

外资企业,在特定时代,为苏南城市原始积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当然现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又在再工业化,大经济环境也不好,其实很多外资企业日子都不是特别好。

曾经的台资企业,在苏南其实已经很尴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混不下去,现在只留下了部分体量比较大的电子企业,有效益好的,有效益差的,这个不好说。但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环保等的关系,混的不太好是客观事实。

本来就是冲着各种优惠政策来的,很多外企其实对苏南没有特殊的好感,随时可以打包就走。外企对苏南经济的依赖性稳定性,其实不及乡镇企业。

除了苏州,锡常的三产基本可以不提,锡常的三产,仅仅满足了生活娱乐而已。而苏州的三产,基本也不能和其它大城市比。

无锡是个典型的苏南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需要转型,但蓝藻事件后,无锡以粗暴力量干涉经济转型,结果很明显。脱离了乡镇经济去搞高大上,接着来了一个专门出席各种典礼的阿姨,坐实了无锡的败局。

无锡药丸了吗?只要乡镇企业还存在,无锡就没完,请别忽视了草根的力量。

大内斗省什么都是要比的

太湖蓝藻事件之前,无锡作为一普通地级市却经济总量高于成都武汉南京,与杭州一档,人均更不用提了在国内遥遥领先。

2012-2015,无锡经济近乎停滞,名义增速几乎为0,市区GDP甚至萎缩呈负增长,然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无锡GDP名义增速提高至7%左右,摆脱了江苏增速倒数第一的帽子,尤其是市区,增量400亿。

无锡本来就是一个县。83年无锡朝里有人。为了升为地级市,抢了常州的江阴,宜兴。看不上张家港是因为张家港当时不如宜兴。可是宜兴是飞地。常州只能拿镇江的金坛,南京的溧阳。南京给了镇江句容。结果南京、镇江、常州都元气大伤。与苏州还矛盾不断。镇江还成为了江苏最小地级市。

南京,身为省会、副省级城市、垄断全省科教文卫资源且辖域广阔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却始终落后于地级市无锡而位居全省第三,直至2014年终于实现赶超。GDP总量无锡已经落后于南京,而人均GDP,则又被苏州赶超。

很多人觉得省会和地级市比本身就是省会的笑话,这不是在炫耀经济数据而仅仅在讨论一个发生了的而且趋势可见的事实。

在苏南很多人心中所谓的城市实力的概念本身就畸形化了,苏南地级市之间经济数据的对比其实是一个核心加多个县级市之间的比较。

例如常州因为丢失了自古属于常州的江阴宜兴等,被人误以为城市能级低,实际上市区GDP常州和无锡差不多。苏州管辖五个强县计划单列的地级常熟市最终作罢导致苏州区划相对于锡常的畸大,让很多外人也误以为苏州这个城市远强于无锡常州。

就杭州出了阿里巴巴

长三角转型成功的只有杭州,因为杭州出了一个阿里巴巴。

杭州的成功在于地理位置好,宣传好。更关键的是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使得杭州越来越主流化,苏南的最大问题正是互联网的匮乏。

目前长三角面临土地供应受限、环境承载受限,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影响,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或国外转移,而自身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及服务业上都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在江苏,苏南的一些低端制造业向苏北转移,一些外资制造业向中西部或东南亚转移,而苏州在金融、纳米、生物医药,无锡在物联网、工业设计上都没有显现爆发力。

实际上,苏锡民间财富不少,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没法走出国门,以及转变投向科技文化方面,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渠道。由于现在传统工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太差,而这些民营资本就这么耗着在逐步流失(效益不好、亏本),或者就是流向根本不产生效益的民间小贷。可以说苏锡民营资本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不好。

无锡,苏州本身不缺乏好企业,无论是民营,国企还是外资,都有很拿的出手的品牌,但是毕竟制造业城市的定位在,普通地级市的政治面貌在,互联网和金融的红利于苏锡常来说意义不大,制造业的寒冬还没有过去,能指望的也就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这种大家都抢的香饽饽。毕竟国内的钱都在房地产互联网和股市里面转着圈,自身优势的传统制造业有没有机会升级转型大发展还很难说。

还有一点,南京和上海的人才优势是苏州无锡没法比拟的,无锡影视产业这条路就很好,什么物联网传感网这些永远也比不过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的优势还是在制造业,转型是需要将落后的制造业变成高端制造业,什么服务创新等还是让聚集了最聪明人的上海南京去搞吧。

最后借知乎网友的一句评论:这年头就不要看GDP了,把房价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试试,数值越小表示经济越发达。虽然不准确吧,但比GDP靠谱多了。

愿藏富于民。

点击看更多:无锡故事

1.《失去的十年,掉队的无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失去的十年,掉队的无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