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满族人,简称满族,是今天满族的祖先。满族的姓氏和命名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清朝统治者称为“满洲之根”,并试图维护它,但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以末代皇帝溥仪的名字为例。爱新觉罗是他的姓,溥仪是他的名,“溥”字是清朝皇室的排行。关于满语地名的起源和演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姓

在清朝编辑的《八旗满族总谱》中,八旗除艾新觉罗外,还有满族姓氏741个,八旗附满蒙古、朝鲜、汉族姓氏225个,共计966个。这就构成了满族的基本姓氏。

满族姓氏来源复杂。有以系为姓,以地为姓,以姓为姓,以名为姓的。其中起源于金代女真的约占全部姓氏的十分之三,如万艳氏,即金代姓氏。还有蒙古人,朝鲜人,汉人。清代汉族妇女嫁入满族家庭,后改称“某贾氏”。比如乾隆时期辉县皇帝的贵妃高佳氏,纯正秦雨的太妃陈嘉仕,嘉庆皇帝的母亲魏佳氏。

公主,魏佳氏,孝顺的皇后。

满族与其他民族通婚,形成了许多跨民族的姓氏。根据清朝的编年史,只有19个姓,如马家、娜拉等。至于满族的姓氏,和索隆、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同姓的人太多了。

男姓,还有得到皇帝赐姓的。满洲统治者给姓氏主要是出于拉拢和鼓励大臣的需要,给的对象包括不同的家族。早在后晋,就有一个汉人叫刘,名叫“罗汉”。因其随从努尔哈赤受伤致残,赐姓珏罗。创造满族的额尔登,原名娜拉,努尔哈赤赐姓赫舍里。清初,皇太极赐名为乌鲁的布书库,本名文彻海因茨。康熙朝内务处郎中督图,本名索卓罗氏,因健康为石,被康熙皇帝赐以汉姓石。

满族人沿用原姓,后来改了汉姓。这种现象从明末清初就已经显露出来。改姓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意译:比如皇室爱信爵罗氏的“爱新”,满语原意是“金”,然后改姓为“金”;Satcha的“Satcha”原本是“头盔”的意思,后来以“锇”为姓;宁古塔氏,意为“六”,改姓“刘”;吴雅士,意为“猪”,改姓“朱”;牛河原名“狼”,后改姓“郎”。一种是以自己姓氏的第一个字为单字姓:如“舒木禄”、“舒淑玥罗氏”改为“舒氏”,“夫差”改为“傅”,“董鄂氏”改为“董氏”等。另一种是用汉语同音字代替姓氏,如“拐儿家”改为“关”,“玉露”改为“玉”,“布衣”改为“布”等。

孝皇后,顺治皇帝的妃子董鄂氏,被称为东娥在世界上的妃子

满族获得汉姓的现象虽然起源于通关时期,但进入通关后应该会普及。虽然很多满族男人的名字都变成了汉语,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相比之下,满洲的已婚妇女被称为某个家族,如易门关、南蛮赵、苏门布、木门赵。前者是夫姓,后者是妇姓。这个表情和汉族女性一模一样。只有珏珞门刘、珏珞门王、全门珏罗氏、胡门甫等,以其满族姓氏的特殊性,完整地揭示了他们的身份。

乾隆皇帝把维护满洲本姓提高到捍卫“满洲之根”的高度,说:八旗满洲蒙古都有姓,延续了很久,很多人抛弃了本姓,沿着汉朝学。姓是满洲的根,很重要。如果你今天没有整理好,如果你长时间效仿,你会忘记你的姓,也不会有人知道。还讲:满族史明一直用满语和汉语书写汉字,不允许附加汉语姓氏,故意混用。他规定满族名字的第一个字不能用中国姓氏,以免引起误解。有姓“道光”的人,“道”是汉族人的共同姓氏;又叫“国不亨”,“国”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人的姓“国”。他们受到乾隆皇帝的斥责。

二、名称

满语名称内容也很丰富,来源也很复杂:

艾新觉以罗氏命名,早期受蒙古文化影响。蒙穆特,被清朝尊为昭祖,蒙古人俗称“蒙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子侄中,阿敏、杰尔哈朗、皇太极都是蒙古语名字。

在满族早期的习俗中,鸟和狩猎工具经常因渔猎传统而得名。在努尔哈赤家族,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古尔马洪的意思是“兔子”,波河图的意思是“驼峰”,嘟嘟的意思是“斑点麻雀”。满语阿木呼兰,即“哨兽之哨”;“松鸭”伊莎;乌勒歌山,即“年度鹿”;纳辛,《马兄》;那就是吃饱了,也就是“山羊”;卡鲁,即“天鹅”;萨克尔达,“雌性野猪”;e硕,即“鹰的三指皮巴掌”;鲁尼,即“戴箭”;萨拉,“箭筒”;苏娜,即“牵狗的绳子”;“犟鹰网兜”SuntaE-Fei的意思是“打野鸡的脚套”。

满族人过去生活简朴,只用木头做器物。小儿子取名,有Chahala、Samara、Absa等等。

新生儿的排名或身体特征也构成了姓名来源。王克勤县李越,意为“傻逼”;贝子富拉塔的意思是“眼睛不好”;多朵,河南王子,意为“胎儿”。舒尔哈齐的第八个儿子,贝勒费杨武,意思是“老疙瘩”,也就是最小的儿子;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阿齐格,意思是“小”。英萨哈里安王子的意思是“黑”。

满族人也有用数字命名的习俗。有人出生,祖父70岁,所以取名那丹珠。后来随着汉化的深入,直接用中文数字命名。比如我爷爷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取名为“六十二”。

满语早期的命名直白直白,是对其朴素生活的补充。就算翻译成汉字,也不羞于前期生涩。《清帝实录》写在崇德,努尔哈赤为“努尔哈赤”,多尔衮为“李铎哄”。顺治九年修改《清太宗实录》初稿,努尔哈赤孙萨哈连写《查哈凉》,侄儿拜阴图为“秋千兔”,女婿达汗额为“达尔汉服”,宗室古文为“偏俄”。后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名字中使用了和平、幸福、幸福等美丽优雅的词语。

影视剧里称清太祖为“努尔哈赤”是不准确的

满语命名在入关前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清初皇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顺治皇帝福临,他的意思是“幸福来了”。然而,由于《史记》等官书中皇帝的御名是禁忌的,而且没有笔,所以不可能知道满语在福临是怎么写的。福临的第二个、第五个和第七个儿子分别叫福泉、长宁和龙溪,都有吉祥的含义。

以福寿、吉祥、康泰等中国吉祥词语命名,成为清代满族学者。另外满族人入关后容易得痘病毒,婴儿早死。所以有宗教名字的人,如佛宝、中圣宝、桑神宝、观音宝、菩萨宝、韦驮宝,并不少见。

三、代字排名

中国传统命名流行的是“代字法”,即以同辈命名,将同一字排成一行,以表示代。早期满语的命名是随意的,不同代甚至同代的人经常会对同一个名字产生混淆。为了杜绝这类问题,学校用语也逐渐按照中国习俗进行命名。康熙时期,皇室首先确定太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应为“阴”,第二个字应在“水”的旁边;皇帝孙子的第一个字是“弘”,第二个字紧挨着“天”。乾隆、道光、咸丰三代,分别增加了俳语四字,形成了“阴、红、勇、勉、义、载、普、豫、衡、齐、道、陆、曾、齐”十四代。满文一般由吉祥语组成,或四字、五字、七字,联系在一起,朗朗上口,形成代表一定意义、体现一定价值、或寄寓殷切期望于后代的诗句。

马甲家族是满洲八大名门之一,家族庞大,分支众多,后裔的名字每次都是重复的。道光二年,赫哲族举行公议,重修家谱,以亲朋忠义命名。写了十六个字:文西出道,庆忌先出道,忠于天下,谦虚快乐。并且规定从这个家族第十四代开始就要按照“文”字来排。道光十七年,因其中一人应避讳皇族禁忌,家人也同意“少师颜夕,忠义庆忌”八字应定在原十六字以内,仍从十四代开始。

第四,避免用词

在帝制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在说和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君主或者尊敬其亲属的祖先的名字,不能直接说,也不能直接写,这叫忌讳。这是汉族人的古老习俗,满族人也接受。清朝皇帝的忌讳特别严。《大清律例》中的“写书打物是大忌”一条规定:“凡写书打物,误犯皇名、庙号禁忌者,杖80。其他文件犯错误的40。如果是冒名顶替,工作人员一百。”皇帝登基之初,会发布圣旨,宣示尊避之法。清初至道光,御名上下改避。咸丰后来只避下一句话。还规定孔子是百年老夫子,名字要避。

满族人一般都是直呼其名,不透露姓氏。以他们实名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是很常见的,忌讳的方法也相应推。根据《慧发·萨克尔堡族谱》,“额尔德布”的意思是“额尔德布”,“佤族”的意思是“佤族”,“发会”的意思是“法”的意思是“会”,依此类推。虽然它应用了中国的习俗,但它仍然带有自己文化的印记。

咸丰年间,满人延长编辑《图们世界谱》:“今谱中选崇、殷、荣、等字,族内长者官名、本名之外”。他不仅避而不谈祖先的官名和字号,还避而不谈出身名,于是把出身名附在家谱上。

第五,改名为冠名

民国赵建丁格1911年,因优待条例规定“先举八旗谋生,八旗兵应发而仍发”,故暂时保留八旗制度。但是很多旗人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他们知道八旗制度是不够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他们采取的第一步就是申请更改姓氏。

改姓有各种细微的差别。简而言之,改姓就是放弃自己的姓,改姓。变更户籍,即放弃八旗户籍,改为州县户籍。对于满族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放弃自己的传统,从中国习俗中改变,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民国初年,满族人容易受到社会歧视,经常遇到就业困难。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申请改姓。

如上所述,满族姓氏命名制度具有内容丰富多样、时间变异性强、受中国文化影响大的特点。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满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独特的社会发展环境、外部条件的多样性以及满汉文化日益和谐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直到清末,满族姓氏命名制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是满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基础。

从民国成立到现在,满族姓氏的命名制度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大趋势是进一步与汉族习俗融合。

1.《满人姓氏 满族人的姓与名 不要再叫错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满人姓氏 满族人的姓与名 不要再叫错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4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