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雁行游记ID:雁行扎记

小学课本文章《乐山大佛》中,对大佛“脚背可以坐100人左右”的描述,从小就让很多人着迷,但你有没有想过:

大佛为什么坐在这里?

●佛这么重能站起来吗?

●坐着好巨大。站起来有多高?

●佛陀站起来能看到什么?

●佛会“去”吗?

在四川省乐山市的南部,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有一尊背靠凌云山的巨大石佛。佛脚挂在山脚下,头与山顶齐平。它静静地站在滚滚的河水面前,从西北部的乐山市望向河对岸。这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石墙雕像,著名的乐山大佛。

△三江立交

自开元初年修建唐玄宗,至唐真元十九年竣工,大佛在此历经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山是佛,佛是山”是对其雄壮外表的最好描述。

△乐山大佛巨大的手脚

乐山大佛为什么坐在这里

在1200年的老佛面前,世代太小。对于一个路人来说,似乎一开始就应该坐在那里。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时刻,看看佛陀最初的样子。

△相比大佛,来访者只有米粒那么大。

乐山地处岷江、大渡河、清漪河交汇处,是唐代重要的航道。但是它的水势巨大,水流湍急。湍急的河水经常打翻过往的船只,淹没船夫的货物,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哭泣。唐朝开元初年,凌云山和尚海通大师目睹这一切后,深感悲悯,决定筹集资金和人力。他在栾峰西墙和凌云山大江岸边雕刻了一尊大佛来镇压洪水,让三河保持平静。

△海通禅师形象

△从岷江之上望大佛

从《开元初有沙面海通》的记载来看,为这种危险而悲哀...并制作了弥勒佛像”,可以知道我们所熟知的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它的官方名称是“嘉州凌云寺弥勒佛石像”。唐朝已经信仰弥勒了。武则天称帝时制造舆论,自称弥勒佛的化身,不仅帮助她顺利登基,也使民间对弥勒佛的信仰更加兴盛。这是一个能带来清净快乐的未来佛,也是为镇水祈福的最好期待。

这个庞大的工程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描画,搭梯子,削山运土,从上到下雕刻佛像。“几年后,圣脸就像...全身未毕,禅师死了。”佛像刻到肩膀时,老海通大师去世,整个工程陷入停顿。

直到开元二十七年,张秋和我剑南使琼恢复了修佛凿佛的工作,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肩到膝的施工。后来他调任长安任财政部部长,整个项目又停了下来,持续了近40年。

贞元五年被我们时代弃剑的魏高,开始继续修凿,花了15年时间负责修复从膝盖到莲座的部分,最终在贞元十九年完成了整个工程。三四代人接踵而至,无数工匠流下了血泪。诸佛修凿用了约90年。

明白佛为什么坐在这里,也明白他为什么坐在这里。

乐山大佛的坐姿是脚垂着坐,上身坐起来,脚自然下垂。在中国古代,坐在地板上逐渐变成了腿下垂的坐姿,因为西域的高足家具传入中原,同样来自西方的佛教艺术也最早表现出脚下垂的坐姿。

△敦煌249窟,西魏正坐主佛。

△河南庐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同名,高约22米。它既直立又是为镇水而建的。

△四川资阳半月山大佛高22.24米,是四川省仅次于乐山大佛、容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另外,乐山大佛体型巨大,双手放在膝盖上坐着是最稳定的姿势,保证了佛几千年来“风吹雨打,风平浪静”,给过往船只的人们带来了几千年来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风雨不移山”佛

乐山大佛能站得这么重吗

因为佛像是靠着整座山雕刻出来的,体积惊人,重量难以估计,但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完整的实心石块。

为了更好的保护佛陀,在他身上设计了完整的排水通风系统。

大佛耳背侧、肩颈背侧、胸背侧各有三层洞,用于排出石缝中的山泉水。头部4、9、18层有水平排水沟。这些排水沟与佛服的褶皱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网络,向下传递雨水,防止堆积,保护佛身免受雨水侵蚀。在吟诵乐山大佛的诗句中,清代诗人王世贞有一句“泉自古佛髻流”。

△佛的耳朵和耳朵后面的洞

△发髻中隐藏的排水沟

△下雨时,可以看到“古佛泉流”的景象

大佛外有一座阁楼式建筑,盖了两层,毁了两层。佛像上的很多洞其实都是柱基或者桩孔,是佛亭建成的证明,这些地表排水系统都是在外护楼被毁后加上的。位于佛像胸腹部交界处,还发现了一个高3.3米、宽1米、深2米的暗室。这是古代雕像用来隐藏经文或珍宝的地方,但不幸的是,里面的所有物品都在数百年前丢失了。

△佛腿上的洞和两边的悬崖

△大佛建成后,外面原有的保护建筑。

佛头上有1051颗饰钉,每颗独立镶嵌在上面。而且佛的耳朵和鼻子不是直接刻在石头上,而是两者都是木制结构,然后填充贴在外面。维修时,从佛像右耳垂根部的孔中拔出腐朽的木泥,也证明了南宋范成达在《武》中记载的“天下佛像大,耳犹木”。我们经常看到佛像的鼻子是黑色的,这也是因为木结构容易出现霉斑。

△佛鼻常因霉斑而发黑

乐山大佛有多高

乐山大佛在历史上曾被多次测量,但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同,以及对已不复存在的玫瑰花结高度的争议,对其整体高度有许多不同的看法。“71m”理论影响广泛,1962年在修佛时被民工用来测量3D 空中的不规则物体。用这种方法测量3D空中的不规则物体误差较大。

本文采用国家文物局1991年近景摄影测量的数据为:脚台顶部至底部59.84米,右侧2.16米,左侧2.02米,共计62米。

其中头部11.96米,下半身从胯部到鞋底。因为佛的膝盖和胯部在坐姿时是平的,所以从膝盖到脚掌实际上是21.25米。另外,最早的记载中应该也有3.59-6.29米的莲花座,最后佛的高度应该是65.59-68.29米。

△还有争议的莲花部分

但要想知道乐山大佛有多高,还需要知道胯到膝的距离。因为缺少这个数据,我们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大佛的站立高度。

佛像有严格的标准和法律,大小不能随意改变。比如《尊测经》就是解释造像佛法的经典。自东汉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一些佛像随之而来。工匠们模仿这些雕像的标准,通过师徒之间的口头教导,代代相传。这是汉唐时期制作佛像的主要方式。或许外观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中国式的造像,但一些基本的尺寸标准并没有大的改变。

就站立画像而言,“全身120分,肉髻高4分,下至髻4分,脸长12分,颈长4分...上半身一共60分,是全身的一半。臀骨长4分,头24分,膝骨4分,胫长24分,跟4分,下半身重量60分”。

△《雕像测量经典》内页

下半身由膝骨、胫骨和脚跟组成。按照《尊测经》中的比例,三部总分32,实际身高21.25米。因此推测大佛站立的总高度为21.25÷32×120,约80米,即近30层楼的高度。

佛坐与山平齐,镇海有破山之势,佛就立。

乐山大佛站起来能看到什么

佛前是三江汇合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竞相奔流,甚至在几座山峰和青山的阴影下荡然无存。盛夏水多,鱼虾奔腾,江浪打崖,银花阔,秋水缓,游船来来往往,可以享受澄江的修行,推出清波栈。

△俯视凌云山

△乐山大佛外围,有一座全身长4000多米的“卧佛大佛”,由吴优山、凌云山、桂成山组成。它仰面朝天,就像睡着了一样。乐山大佛就坐落在大佛的中心。

佛后是凌云山,其中“天下山水观于蜀,蜀胜之谓史,国胜之谓凌云”。乐山古称历史,历史最好的胜利就在于这座凌云山。在山上一路行走,可以看到历代名人的题字,还可以看到苏东坡阅楼、石海洞、灵宝塔、碑林、月亭、叠翠堂、马浩崖墓、宋代九鼎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山中铭文

山中草叶青翠欲滴,九峰山中环绕着始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古寺由三重四合院组成,院内墙壁绘有琉璃瓦。当烟雾缭绕时,你可以听到经书的诵经声和钟庆的歌声。

△隐藏在绿色中的凌云寺

如果往远处看,一定能看到乐山美丽的海棠,被称为“海棠之香国”。当它盛开时,它可以用微风弄脏游客的袖子。还有著名的历史荔枝。《唐果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喜吃荔枝”。五月到七月也是荔枝甜多汁的成熟季节。西坝豆腐、乐山豆腐脑、乐山家禽鸡、马边绿茶、狼牙土豆等说不尽的山珍海味,让乐山无愧于“吃在四川,尝在历史”的美誉。

△从大佛的角度看乐山市

乐山大佛会“走”吗

是的,乐山大佛很可能会在漫长的历史中彻底消失。

△乐山大佛是法国旅行家维克托·塞格伦于1909年6月拍摄的,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佛照片。图中,佛祖身上长满了杂草,面目已毁,正在修复。

风化、剥蚀、渗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不断化解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大佛。他的身体已经在我们忽略的地方被流水侵蚀,外部已经风化到几到十厘米的深度。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来很可能会完全崩溃消失。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图,也和它刚建好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1200年前的佛陀是一朵披着金色袈裟的莲花,皮肤被涂上了肉粉。大唐弥勒佛雄壮婉约的形象成了明代任伦口中的沧桑。护佛刻不容缓。

△佛不断被雨水、地下泉水、霉斑侵蚀。

△过去的“金衣”佛和今天的“草衣”,每一次除杂草的过程都会对佛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脱皮损伤,这也是佛变瘦的原因之一。

△云冈石窟的塑像,已经风化侵蚀,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如果乐山大佛得不到有效保护,以后大概也是这样。

乐山大佛在凌云山坐了1200多年,看着三江的水滚滚而去,从冬天来到春天,习惯了渔船和游轮上成千上万乘客的喜怒哀乐,看着这座城市从历史改名为乐山,日益繁荣。

江河山河,文人墨客,古寺遗迹,四季风光,大佛全景。从三代人的90年到现在,几千年过去了,它早已不仅仅是过往游船的守护者,更是这片土地上整个乐山的守护者,是这段漫长历史最古老最真实的见证。

大佛在看着我们,我们也在回头看大佛。面对苦难的乐山大佛,只有认真开展保护工作,大佛才能继续守护和见证自己的下一个千年。

参考文献:

1.袁金泉:《乐山大佛的研究与保护》,《四川文物》2005年第1期。

2.韦:《乐山大佛莲座》,《风景史》,2014年3月16日,第2期,第112页。

3.胡中柱:《从乐山大佛到大足石刻:四川佛教艺术漫谈》,《时代文学》,2008年第10期。

4.魏·:《乐山大佛建造史》,《风景史》,2014年7月16日,第4期,第112页。

5.乐山史志,乐山市市中区修史编纂办公室编。

文章中的视频截图来自央视纪录片《乐山大佛》

1.《乐山大佛高 乐山大佛:猜猜我站起来有多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乐山大佛高 乐山大佛:猜猜我站起来有多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8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