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请每晚7: 00到9: 00之间观察月亮一次,画出你看到的28天的月亮形状。”这是上海小学一年级的《夏日生活》作业。看起来简单有趣吗?

然而,这个话题难倒了上海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工作室高级主任唐海明。本来按照天文规律,月亮每天比前一天晚50分钟左右升起,也就是说,每个月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月亮直到第二天早上甚至凌晨才升起,然后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7点到9点按照题目要求找不到月亮。

“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需要提问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谨细致。”唐海明上诉。

月亮也在白天升起

转到《夏日生活》,记者看到标题上加了一句“如果下雨或者阴天看不到月亮,可以空先记住那一天。28天后,请猜猜如果空不用画就能看到当年的月亮,月亮可能是什么形状。把你猜到的月亮形状补上,在下面做个记号。”

唐海明提醒,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导致误导。如果孩子认为看不到月亮,只是因为下雨或多云的天气,那就错了。事实上,每个月晚上7点到9点,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月亮。由于月亮的升起时间每天延迟50分钟左右,以今年7月的上海为例,从7月12日开始,月亮的升起时间必须在21: 00以后,其中7月12日的升起时间为21: 04,第二天的月亮的落下时间为7:32;7月13日,每月时间21: 42,第二天每月时间8:28;7月14日日出时间22: 19,次日日落时间9: 26...以此类推,直到7月23日,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分别为凌晨4点36分和18点43分,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大气能见度很高的情况下,瞥见即将和太阳“回家”的月亮。

不要在科学操作中留下漏洞

“如果孩子真的想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月相图,恐怕我只能熬夜不睡觉了。”海笑着说。他承认借助搜索引擎或自然教科书“猜测”月球相变图并不困难。但科学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从而引导孩子掌握实事求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科学作业本身就有科学知识的漏洞,难免让人后悔。他建议通过增加一个小问题来使作业变得有趣。“晚上七点到九点没看到月亮的时候空,想想原因?”这样孩子也可以定时抬头看星星空,做记录和观察,而不是靠空想象。

唐海明说,如果不小心,这种常识漏洞可能会出现在文学作品甚至文本中。在日常科普活动中,孩子们往往最关心天空中最亮的北极星空在哪里。这让科普工作者哭笑不得——望星空,北极星的亮度只是二等,远不及织女星、牛郎星等等,在上海的夜晚用肉眼很容易看到空。唐海明在帮儿子复习功课的时候,发现上海教育版小学一年级课本上有一篇《数孩子》描写中国古代伟大天文学家张衡的童年故事。文字写着“离他们不远,有一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

“为了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主题,适度强调或夸大是可以理解的,但编辑不妨在注释中指出科学的真相,以避免误解。”唐海明说。

鹿子花

1.《上海一小学暑假作业难倒天文专家 观月题存科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一小学暑假作业难倒天文专家 观月题存科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9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