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小编集中写了写三国中后期的文章,吴国的主要有孙皓继位问题和数学家王蕃的事迹。汉国这边写了邓芝和张翼的生平,魏国也有徐邈与王凌。各位看官如果有兴趣可以阅读小编之前的文章。

今天,我们来看看曹魏元勋夏侯惇的事迹。相信各位看官从《三国演义》中已经非常了解夏侯惇了,他跟随曹操能征善战,戎马一生。另外根据《曹瞒传》的记载,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现在还有学者认为夏侯惇和曹操并没有血缘关系。请各位看官和小编一起,根据《三国志》来看看夏侯惇在正史中是怎样被记载的。

一:名门之后,初入曹营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夏侯惇字元让,是沛国谯县人,据记载他是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就拜师求学,当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因此杀掉了侮辱他师傅的人,因此夏侯惇就以刚烈的性格而闻名。曹操早年征兵时,夏侯惇常常作为曹操的裨将,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曹操升为奋武将军时,就任命夏侯惇为司马(别部司马),屯兵于白马。不久后夏侯惇就升任折冲校尉,并被封为东郡太守。

曹操讨伐陶谦之时,留下夏侯惇来镇守濮阳,但是张邈却叛迎吕布,导致曹军后院失火。因为曹操的家属当时都在鄄城,为了保护曹操的家属,夏侯惇急急忙忙带了轻装步兵前往,途中遭遇了吕布的军队,一番激战吕布退走。吕布虽然退走,但这是他的一个计谋,吕布并不想攻打鄄城而是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濮阳。趁着夏侯惇还在鄄城保护曹操的家室时,吕布已经夺取了濮阳,并得到了夏侯惇军队的辎重。

二:中计被俘,韩浩解救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吕布在军事上还是有所造诣的,他派自己的手下假装向夏侯惇投降,其实是要俘虏夏侯惇,做一笔打劫的买卖。夏侯惇当时应该是心急如焚,遇到吕布派遣的诈降将领居然相信了,最终被吕布派遣的将领抓到,并以夏侯惇的生命作为威胁勒取夏侯惇军队中的贵重物资,主将被劫持,军队自然也不敢妄动。这时候韩浩及时出现,先让军队冷静,然后给对方做思想工作。韩浩认为:你们劫持了夏侯惇,肯定是死罪。我们的军法是不会因为将军被俘,而导致纵容的。并且假装对夏侯惇哭泣着表示我不是不顾及你的性命,但这是国法啊。这一出戏演的可谓是惟妙惟肖,最后凭借韩浩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了敌人。对方表示我只想要点物资就走,结果韩浩看准机会,一举将绑匪杀掉,夏侯惇因此保住一命。曹操听说了这个事情后,确定以后如果再出现劫持人质的,不要顾及人质性命,直接击杀,于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劫持人质的行为基本消失。

我们回过头来看,韩浩其实冒了很大风险来救援夏侯惇,因为当时曹操治下没有这条法律。不知道夏侯惇一开始听到韩浩的话和被解救以后分别是和感想呢?看官们如果对韩浩感兴趣,也可以看小编以前的文章。

三:激战失眼,愈战愈勇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曹操征讨陶谦后归来,夏侯惇又跟随曹操讨伐吕布,在一次战役中夏侯惇的左眼被箭矢射中,于是他单目失明,因为战争留下了不可挽救的痕迹。根据《魏略》记载,当时夏侯渊和夏侯惇都是将军职位,为了区分二人,称夏侯惇为盲夏侯。夏侯惇听了以后非常生气,有一次他去照镜子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还将镜子直接摔坏在地上。

因为夏侯惇参与讨伐吕布的战争有功,所以让他作陈留和济阴太守,加封建武将军和高安乡侯。那一年天下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在任上还组织截断了太寿水并且以此作为池塘,亲自担土,率领将士们在池塘内种植水稻,因此在夏侯惇治下的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大旱对生活的影响。夏侯惇也不是农田水利学家,作为一个将领能够小范围进行农业补救,已经相当不易了。

因为夏侯惇在任时的功劳,领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后,夏侯惇还曾为其殿后保证全军安全。邺城攻破以后,夏侯惇被升为伏波将军,夏侯惇在任上和所在职务上,能够一切从简,不拘泥于制度的束缚。

四:官高爵显,深受信任

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建安十二年,因为夏侯惇的功绩总和,增加食邑一千八百户,加上之前的一共两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跟随曹操征讨孙权回城后,让夏侯惇都统二十六支军队,可谓军队的带头大哥。曹操还赐给他很多乐伎,让他在战争之外享受不一般的安宁之乐。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摩陂用兵,经常召见夏侯惇并且俩人同车而行,并且夏侯惇还能够享受出入曹操卧室的特殊待遇,除了曹操的贴身侍卫,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了他。曹操不久后又上表他为前将军,总督军队回军寿春,再率领军队屯扎召陵。

另外在《魏书》中记载,曹操称魏王以后,所有的将士都受封为魏王下的官职,只有夏侯惇被封为汉朝的官职。夏侯惇还曾认为这样不合理。曹操认为区区魏国的官职,如果安排在了夏侯惇身上,这是委屈了夏侯惇。夏侯惇再三要求成为魏官以后,曹操才同意。

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前,就拜夏侯惇为大将军,结果没几个月夏侯惇就去世了。就好像追随着曹操的脚步,从未停止。

五:为人节俭,不留余财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

夏侯惇虽然一生从军,但是注重学习,曾亲自迎接老师学习。他性格简朴,如果自己有余财就分给众将士,为人清廉,不私治产业。去世后谥号为忠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充继承了他的爵位。皇帝追思想后盾的功劳,将夏侯惇的所有子孙尽皆封侯,将他的七个儿子两个孙子都封为关内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和弟弟夏侯廉封为列侯。

早年间,曹操曾经将自己的闺女清河公主侧给夏侯楙作妻子。夏侯楙曾经官至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

夏侯充去世后,他的儿子夏侯廙继承爵位。夏侯廙去世后,他的儿子夏侯劭继位。甚至在晋朝时,因为夏侯惇的孙子夏侯佐去世时绝嗣,还找到了他的族人接替爵位。

夏侯惇,一位被俘虏过的将军,一位少有胜绩的将军。他曾随曹操东征西战,讨伐吕布时还为战争损失了左眼。他参与南征孙权,突袭刘备,平定河东,攻略邺城,讨伐张鲁等战役。曹操对他非常信任,曾经认为魏王下设的官职不能体现夏侯惇的功劳。夏侯惇戎马一生,官高爵显,但是他却不治产业,不留余财。他能都统曹魏的所有兵马,但却唯独不私藏金银财宝,为将领们做出了榜样。在曹操去世后几个月,夏侯惇也跟着曹操而去。还是那句话,他好像跟随着曹操的脚步,从未停止。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账号:“正聊三国”原创。现已入驻:头条号,网易号,百家号,大鱼号,一点资讯号,企鹅号,公众号。其他平台均无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请君明辨。

1.《夏侯惇在正史中记载简短,他戎马一生却唯独不要这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夏侯惇在正史中记载简短,他戎马一生却唯独不要这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