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b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的“亳”字,上部为“亭”字的上半部,亭的本意表示建立在高台之上可以远眺的建筑物,代表都城的建筑要高于天下,下部为乇[zhé]字,乇是五谷之源-----小麦的意思。“亳”字本是储存粮食的高大粮仓。因为古代,都城曾被统称为“亳”,却只有亳州把“亳”字运用至今。

亳州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亳州曾为三朝古都。《史记.殷本纪》载:“汤始居亳。”商汤最初曾经在此建都,春秋时为陈国谯邑,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巍时,为五都之一,唐宋元时期为亳州治所,明初并入亳州。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从河南开封流经亳州于蚌埠市怀远县城附近注入淮河,在这个商汤都亳、韩宋国都、巍国陪都的千年古都----涡河岸边----曾经住过一位伟大的人物-------曹操。据北巍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

曹操青少年时期在亳州度过,20岁举孝廉从政之后一生曾七次回到故乡亳州,在亳州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最为震憾的当属地下运兵道,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

曹操修建的地道有多牛?

曹操地下运兵道长约8000米,以大隅首为中心,沿着老四门大街呈十字形向四门延伸,并可以通向城外,目前可供游人参观的约700米。因其建造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因而被誉为“地下长城”。曹操在修建地下兵道的时候,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主要以土道木顶结构为主,后来经过多次完善,逐渐演变为砖木、砖土、全砖结构,是以让这种历史奇观得以保存1800多年却依然完好如初。根据地道出土的文物得知,地道在唐宋时期依然有使用、维护过的痕迹,后来到了南宋嘉熙四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没,地道才被掩埋进淤泥消失了几百年。

红尘远去,回眸往昔,仿佛是一种天意,虽然在北伐和抗战期间,地道被小范围发现,却并没有带给它丝毫影响,直到在上世纪“深挖洞,广积粮”的运动中,才挖掘出大面积的地道,从而引起重视让这座“地下长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一段尘封的历史,一座令人惊叹的奇迹,就这样展露在了世人的面前。

要说这地道有多牛,光看设施就让人膜拜不已了。地道内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传话孔、通气孔、指挥室等多种设施。地道的单行道只有70公分,高度约1.7-1.8米,仅容纳一列士兵单向行驶;还有并行双道,由两条单行道相隔2-3米,朝同一方向延伸,这样士兵可以并行也可以逆行;甚至还有被称为“原始立交桥”的上下双层道,供人多时分流使用。穿梭在长长的地道中,总会使人忍不住对曹操的军事造诣感叹不已,仿佛看到衔枚的士兵在昏暗的地道里来来往往,仿佛时光并没有走远。

地道,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抗日战争期间使用过,其实春秋战国时期便对地道战有了记载,墨子《备穴》中:“凡杀以穴攻者,二十步一置穴,穴高十尺,凿十尺,凿如前,步下三尺,十步拥穴,左右横行,高广各十尺……”。在随后的朝代中,地道也常常被用于军事行动中。而曹操在亳州修建的这8000米地道,始建于东汉末年,在讨伐董卓失败之后,率兵返回家乡。曹操最初兵数不多,为了招募更多的士兵,也为了不暴露兵少的弱点,便挖了这“地下长城”,把士兵从地下通道运出城外,再换上不同的衣服从地面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内,这样反复几次,让人误以为曹操的兵数不胜数。一方面,对手看到曹操有这么多的士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当兵有粮吃,百姓一看跟随曹操的人这么多,羊群效应对招募士兵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地道的设施来看,曹操的地道功能远不止这些,也有可能用于过军事战争。

曹操修建地下兵道的灵感来自盗墓?

那么,曹操修建这座地道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有过地道战的记录,可是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使用地道战术,在历史中鲜有记录。直到东汉时期,地道战被袁绍用过,,诸葛亮用过,曹操用过。建安七子陈琳的《讨曹操檄文》中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说“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陈琳这段话说的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呢?

古代皇帝将相死后流行厚葬,他们生前享用荣华富贵,死后也想保持生前的福利,陪葬的物品极为奢华。到了东汉末期,政治一片混乱,除了农民起义,各主争霸,外面的世界乱哄哄,百姓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甚至出现了曹操《蒿里行》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情况。别说百姓,连士兵都常常缺粮草吃不上饭,杀个人盗个墓又算得了什么?曹操的父亲虽然有钱,可是用来招兵买马实在是用之有限,陈琳的这段文字说曹操为了盗墓还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职位。盗墓界流行一句“摸金有符,发丘有印,搬山有术,卸岭有甲”的话,发丘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摸金符是用穿山甲的爪子制作的,符身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

据说曹操盗得最大的墓来自于梁孝王,盗出的陪葬品足够他的军队吃足三年。只是曹操没有想到的是,他爷爷曹腾的墓也被人盗了,墓顶虽然有厚石板可依然出现盗洞连馆木都被烧掉,甚至家族墓还出现一个被盗得无法确认墓主身份的无名墓。那么曹操所建造的地下运兵道是不是来自于他盗墓的灵感呢?我们无法确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打破了死后厚葬的传统,对墓葬作了改革甚至交待了自己死后薄葬,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甚至还设了72座疑冢,以致于后人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找到他真正的墓址。

曹操地下运兵道的上方立有一座雄伟的楼阁,被称为“谯望楼”。灰瓦红墙,楼阁丰隆,瑞彩蹁跹,立于楼上,可以望到很远。曹操建造此楼,曾用于军事瞭望。不过曹操和建安才子、竹林才子们常在此楼饮酒赋诗,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也是文学家,谯望楼建安文学馆至今保存有他唯一留在世上的“衮雪”二字,据说很多人用他的字来练书法。曹操一生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善诗歌,留下《观沧海》、《蒿里行》等名篇。曹操命曹植作的名篇《画角三弄》便于谯望楼写成。

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可是再难,曹操依然统一了北方,并且屯田兴水利唯才是用,让百姓和军队都有了饭吃,过上了至少能看到未来的日子。再难,后人依然记了他千年。

参考游玩景点:

1、亳州博物馆(门票免费,便必须凭身份证进入)

地址: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209号

夏季开馆:8:00-18:00(17:30停止入园)

冬季开馆:8:00-17:30(17:00停止入园 )

闭馆时间: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2、曹操地下运兵道

地址:人民中路490号

门票:50元,讲解:30元

1.《曹操竟然是个盗墓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曹操竟然是个盗墓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