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内互联网医院已进入集中建设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患者和医院双方共同的“触网”需求,接近9成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

国家希望实体医院扛起建设大旗, 但90%已建互联网医院“建而不用”,超一半互联网医院没有拿到牌照,是否医院没有刚需或是缺少野心?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雄认为,互联网医院建设须突破固有的“舒适区”,走模式转型之路而不是医院建“零部件”,他定义为“破局”。




设“门槛”!

让有刚需的医院先进互联网生态



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标配,经过多年探索和政策文件引导,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但怎么推?是一拥而上盲目地建,还是选择让有需要的机构先建?这会影响互联网医院的落地形态和使用价值。


陈金雄表示,公立医院依然占据当前互联网医院建设主体地位,或得益于决策者对互联网生态有着前瞻性认识,或是紧跟政策要求,基本都已经“淌水过河”了。但现阶段真正有能力把互联网医院建设好的医院,他认为应该具备四个条件:1)医疗业务有一定能力;2)服务有一定基础和水平;3)领导有一定格局;4)业绩有一定诉求。


拥有这4个特点的医院,一般属于金字塔中间层的医院,陈金雄称之为“夹心层医院”。这类医院在某个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品牌度排名第三、四位,患者流量中等,具备服务更多患者的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


“他们对互联网医院是有刚需的,有谋求转型发展的压力、动力和能力。”陈金雄说,品牌太强势的医院,线下医疗服务量相对饱和,没有发展线上的动力,底层医院基建能力及患者量不足,则有心无力。


建互联网医院,可以说是有一定“门槛”的。在数字化转型前期,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先进互联网医疗生态,或许是现阶段最好的破局。




能者“画地为牢”?

大医院要突破3个“价值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体医院未来的服务业态一定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当前很大一部分头部医院决策者的共识。领导有意识,医院有实力,又不缺患者流量,但为什么这些大型医院互联网医院却鲜有运营得好的?


陈金雄介绍,大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有好的条件:信息化建设完备、更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患者流量等,但“优越性”也可能成为转型的障碍。陈金雄强调,大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必须突破三个“价值网”:


用户价值网:洞察用户需求,是企业及产品的立身之本,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很难跳出原有用户,去洞察“朋友圈”之外的、没有触达到的用户需求。例如,做大型机的企业,更倾向于研究大型机用户的需求,做PC机的企业,可能想不到去洞察没有PC机的人的需求。


如果能跳出用户价值网,可能会创造新的“拼多多”。拼多多在行业普遍做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主动做消费降级,因为它看到五六线城市、被数字化遗忘的用户的需求。


资本价值网:新的领域一开始利润率低,如果资本只看KPI,把KPI与彼时利润率高的传统主营业务捆绑,更难以跨越到第二曲线、进入新的增⻓通道。


曾经的“胶卷霸主”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害怕对胶卷市场带来冲击,将整个技术雪藏,导致在数码时代没能实现持续增长。当时胶卷处在垄断地位,营收比数码相机高,相应内部话语权更高,资本更看好。


体制价值网:体制健全,流程规范的组织,有利于精细化管理。但在业务创新、快速变化的时代,体制僵化会拖业务的后腿,带来效率低,很难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


“颠覆式创新和转型,很少是由头部企业创造的。”陈金雄说,一旦对现状感到“安逸”,就难以洞察到需求的紧迫性。但唯有冲破价值网,而非是“画地为牢”,才有可能跨越产业周期。




移动互联时代做“门户”?!

互联网医疗的“3+2”体系


自2018年始,我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密集发布,到2020年被提升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必备功能层次,与预约诊疗制度一起成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挂缴查”、“医学咨询”线上服务,成为大众最熟悉的互联网医院画像。


但没有触及核心医疗业务的传统模式,在陈金雄看来,并非真正的互联网医院,起码不是全部。他认为未来标配的互联网医院,应具备“三个改变”特点和两个支撑。


链接方式改变:互联网医院一定不只是电子处方,它最本质的内容,是用户链接,医院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是连接方式的改变。


陈金雄在2015年出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迈向5P医学时代》一书中就曾提出:互联网+医院,在未来一定是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之间链接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链接方式是医院门诊大楼、医生诊室,未来互联网会成为新的诊疗入口,患者流量、医疗业务都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服务模式改变:链接方式改变之后,是患者服务模式的改变,由原来诊前、诊中、诊后分段式服务,变成全流程管理,医疗模式会发生巨大改变。


流量格局改变:在门诊大楼链接用户的时代,患者走后,后续的需求洞察力就没有了。患者大量时间在院外,对曾经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有了信任基础和诊疗数据,接受医院连续的院外服务是刚需。互联网链接用户时代,供方则可持续洞察患者需求,提高用户拓展能力、域外患者吸引力,改变医患流动及流量分配。


“互联网医院先从做优存量开始,再是做大增量,通过连续性、在线化、全流程的患者服务,让患者黏性更高,医院品牌传播更广,医疗服务半径持续拓宽。”陈金雄说,互联网医疗是新建一种生态,将来谁能把更多病人链接到平台,谁才是赢家。


要进入这样的互联网生态,还需两个支撑:


一是活数据,有了数据就有了更精准的管理与服务,对医院来说,或许数据驱动的平台价值,比用户流量更具价值。


二是核心业务在线化:要让医生、患者每天都有机会打开它,医疗的入口要在线。


陈金雄总结到,互联网建设要关注线下场景,要在线下服务场景中,实现一些让医生离不开的功能,比如手术排班、危急值管理、在院患者管理等,把线下最离不开的业务场景移到线上,带动线上发展。“线下带动线上、高频带动低频、聚合低频变高频,让互联网平台成为医生离不开的’门户’,实现线下链接转为线上链接为主,再开始服务和管理,互联网医院就成功了”。

1.《互联网医疗如何触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互联网医疗如何触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4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