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习课就是学生自主、自我学习的一段时间。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复习旧知,查漏补缺,巩固应用,预习新知,保障所学知识前后贯通的延续性,并达到自我的完善、发展、巩固、提高。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呢?

一、基础知识回顾

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基础知识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无论高考命题如何改革,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高考中可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基础知识。

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建议:

1、一节课后的即时复习,大概5分钟左右时间;一专题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的复习回顾,大约25分钟左右的时间。

2、教师为学生整理好复习材料:一节课后的即时复习可以以学案为复习依据,一专题结束后的综合复习需要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可以以填空的形式,也可以以小问题的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二、错题再练

在新形势下,生物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任何一位考生来讲,复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一轮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查漏补缺。

1、怎么发现“漏”和“缺”?

上课时学生的思维障碍,做题时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另外,作业中涉及较少的复习“死角”,如旁栏“思考题”、“小资料”等内容也常常成为复习的盲点。

2、如何进行错题再练?

对于选择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以设计成判断题进行集中分析。对于不能改编成判断题的选择题,则也可以将单项选择题改编成多项选择题再做,多项选择题可以迫使学生把每一个选项进行深入思考。对于非选择题,一般不需要重新再做,只需要把错的较多的知识设计成填空题让学生再做做就行了。

3、什么时候进行错题再做?

一般一星期进行一次。坚持做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巩固训练

自习课上学生通过做生物作业,用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做作业很顺利,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预习、听讲和课后复习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则说明对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其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做作业还可以为总复习积累资料。

建议:

1、每节课后都留有适量的作业,与当天讲的内容相匹配;

2、作业的量不宜过多,25—30分钟的作业量即可;

3、作业题的质量要保证。一般从高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中选编。在学生做以前教师要自己先做,确保没有任何科学性错误,没有偏题、怪题,不让学生因为题目的原因而浪费时间;

4、作业题的形式要多样。一份作业一般6—8题单项选择题,3—5题多项选择题;2—3题非选择题。

5、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的思维上、答题的规范性上等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个性化的现象当场更正,共性的现象课上进行集体点评。

1.《如何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大课堂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大课堂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6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