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使东部比西部先看到日出,亦即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其地方时刻不同,从而形成时差。

(1)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因此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3)区时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计算方法如下:

①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②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③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例1】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地方时差=60°÷15°/H=4小时,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B两点同在西经,则:A、B两点的经度差=100°—80°=20°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20°÷15°/H=1小时20分 因为A、B两点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B点80°W在A点100°W的东方,应加地方时差.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小时20分=9:20

【例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 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例4】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例5】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2小时=20:00或8:00—12小时,不够减,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时来,即24小时 +8:00—12小时=20:00。

1.《高中地理—时差换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地理—时差换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