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硬件时代中国弯道超越,毋庸置疑。不过很多持这样观点的人往往想到的只有中国制造的优势,感触到的是中国外贸的发达。其实,一些深处新浪潮之中的创业公司,他们也在努力打造技术上的壁垒。一直以来都很低调的专业动作捕捉技术提供商诺亦腾(英文名字:Noitom),就是这样一家公司。用他们的话说,之前一直在韬光养晦,现在是时候让世界看看他们的技术了。
上一次报道Noitom获得数百位美元A轮融资的时候,虽然知道他们的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但本着严谨客观的态度, 我给他们的定位描述还是“专业动作捕捉技术提供商”,经过这一段时间对他们的了解,我觉得加上“全球顶级”的title,一点都不为过。
先来看下他们最近做的两件事情:
(1)在Kickstarter上发起了Pecption Neuron项目,以最低200美元的价格众筹一套单手动作捕捉套件,使用于全身的套件也仅仅只要500美元。这一价格仅为世界上其他性能相近产品的百分之一。
(2)之前售价33万美元的用于影视制作全身动作捕捉套装Legacy降价到了9.8万元,一个中小型影视工作室可以承受的价格。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初创公司发展中的两个既定步骤,但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是这家一直瞄准中高端市场的动作捕捉系统提供商要战略转身了:
韬光养晦之后是要对动作捕捉行业市场进行颠覆性创新,给动作捕捉市场洗牌;试水消费电子市场,给虚拟现实这样的领域提供一些新的希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诺亦腾也有自己的考虑。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的兴起,大量新的竞争对手会加入到动作感知领域。诺亦腾现在的一部分客户其实都是非纯粹市场机制决定的特殊行业,比如虚拟军事训练,而未来动作捕捉技术的最大市场空间还是会在消费电子市场。
对于一家掌握当前世界上最好的基于可穿戴式传感器的动捕技术的公司来说,固守无疑是最保守的,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与其让竞争对手来搅局,不如自己先按步骤、有计划地主动出击,对现有动作捕捉市场进行破坏性创新,大幅降低传统动作捕捉行业利润率的同时提升了技术门槛,阻止更多企业进入;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占领市场,开发增量客户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优势,打造品牌形象,为进入消费品市场奠定优势;吸引尽可能多的开发者,在此之上开发各种丰富的应用,促进达到技术的普及,吸收开发者反馈,更好的调整与改善技术,形成良好的正反馈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生态系统。之所以能成功做到这点,诺亦腾靠的不仅仅是低价,更是
领先的技术实力
。上面是他们Kickstarter上的视频。CTO戴若犁告诉36氪,视频里玩游戏的那个场景里,识别、模拟出来握拳这个动作,就已经技术领先了。一个朋友说,视频结尾类花絮的部分有个镜头一闪而过,很可能被忽略,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仅是脚步滑动、腾空跳跃这两个动作,就已经完全不需再过多解释什么了。这次在Kickstarter上众筹的Pecption Neuron包含了多个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都只有指甲盖大小,仅有几克,上面包含了9 轴传感器(重力感应器、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结合校准与数据融合算法,可以精确计算出动作,同时将动作实时、同步到软件里,3D模拟出手部动作。
Pecption Neuron之所以能引起轰动,戴若犁也总结了几个原因:首先是用户买得起,10 个节点的套件是 200 美元,20 个节点的套件是 300 美元,30 个节点的套件也只要 500 美元,真正将动作捕捉设备做到了消费级,开发者、小的影视团队都可以负担的起。其次是 结构化,既可以用 1 个模块,也可以是用30 个模块,Neuron有三个套装,10 个节点的套件可以精准模拟一个手臂;20 个节点的套件可以模拟两个手臂;30 个节点的套件可以模拟全身,节点越多,可模拟的范围就越大,动作精度也越高。
看到这里,其实我就猜到了,肯定会有不少国外的用户开始要质疑了,这么低的价格真的可以做到视频里那么精准的动作捕捉么?戴若犁说,确实有不少用户这么问,每次他都会用这样的理由去说服他们:
”我们团队中大部分人是中国人。
中国人擅长两件事:一个是数学好,一个是擅长制造东西。
中国小孩数学好,在美国都能拿到第一,我老婆是文科出身,到了美国数学也能拿第一,所以在算法方面可以做到很好。我们从底层开始优化,可以说是对所有的函数都做了一遍极度的优化,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很小、很廉价的传感器和 MCU,可以速度很快地动作捕捉,降频也很不错。另一个是我们擅长制造东西,深圳是全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外国人也可以在深圳设工厂,但是他们的沟通肯定没有我们与当地的工厂沟通顺畅。“而在算法和制造方面,诺亦腾都算是很有积累了。 Neuron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款产品,他们
现在已经有两条产品线了,用于高尔夫球运动的动作捕捉产品My Swing,还有Neuron隶属的这条动作捕捉系统和方案Pecption。
Neuron 最高才卖500美金,Legacy还降价了,诺亦腾这是要做动作捕捉界的小米的节奏么?这个观点只对了一半,他们要做的其实是”小米+苹果“的路线,既要做高性价比的小米手环,还会出一款惊艳的iWatch。
目前高配版的Pecption已经在研发了,预计明年可以发布,性能会比现在的Legacy和Neuron还要好,主要会用于影视特效制作,当然,价格也会更高。在诺亦腾,戴若犁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和Neuron项目,从聊天中,明显可以发现他对虚拟现实很感兴趣,也很有想法。所以我们也聊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很多观点还挺有意思的,我也整理了下,一起发了出来。
36氪:Neuron没有力反馈,如何让用户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形成一个闭环?
戴:
力反馈做的最好的是外骨骼式追踪设备和方案,而用我们的算法,我们的产品在没有力反馈的情况下就能很精准的识别出手势动作。其实,我们也用了很多业界领先的方法,比如说在游戏界面里的这个反馈声音,非常重要。人是有通感的,虽然我们没有力的反馈,但也要给人一个反馈。这个很好实现,但我们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其实我们也有一个 Kickstarter的拓展目标,如果我们达到30 万美元的新目标,我们还会增加两个传感器,一个是
nauty nueron
,是个振子;一个是noise nueron
,是一个蜂鸣传感器。未来哪根手指动,就会从哪根手指发出震动或者声音,给用户一个感官上的反馈。Oculus 的一个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一个好的虚拟现实设备应该同时是输入、输出设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加 nauty nueron 和 noise nueron 的原因,把虚拟现实的信息传达给你,然后你可以再给虚拟世界一个反馈,形成一个闭环。
36氪:动作捕捉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虚拟现实,你怎么看虚拟现实的发展?
戴:
虚拟现实现在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可以解决的,一个是可能解决不了的。
先说一个是可以解决的这个,这个也是最要命的,就是没有内容。现在一堆虚拟现实设备,这些都是输出设备,太多太杂了,但是输出内容却很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协议不统一
,比如像大型的游戏公司,现在就不想做,不愿意一一为这些设备开发接口。我们现在也在推进这个事情,我们一直有在约业内的公司,希望定一个统一的协议。现在的想法是在非游戏领域比较流行的VRPN 协议的基础上,开发出来一套新的拓展协议
。我们现在也有参与,并极力促成,才有可能有内容上的突破,让消费者有得玩。所以,我相信这个是可以解决的,也一定会能解决。另一个可能是解决不了的,那就是
晕 3D
,只有 4% 的人不晕,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虚拟现实很可能就黄了。造成眩晕的主要原因也是有两个,一个是时延,时延主要是视错差造成的,这个一定是能解决的,Oculus 也在做,我们也可以通过算法解决;一个则是活动范围,人绝大多数是静止的,但是场景在动,看到的与感觉到的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只能通过游戏设计来限制用户活动范围。如果不解决 motion sickness 这个问题,虚拟现实就很难进入家庭,Omni就是与这个生理问题唱反调,前厅告诉你你没动,但视觉动了。36氪:可穿戴设备到底应该怎么做才会有出路?
戴:
我们公司有个瑞士员工,我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就雇用他,是因为他有句话说到了我心坎里。他说,虚拟现实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拟真
,让大家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体会到和现实世界完全一样的世界和体验,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这就是沉浸度。第二个就是增强
,要让人做到在现实世界里做不到的事情。人内心所期望的永远都不是打造一个和真实世界一样的世界,一定是想要一个可以置身其中变成超人的世界。我记得在以色列见过一个硬件的概念,好像没有做成,就是戴在身上,就是给电极,贴在身上,就可以检测到周围有没有人,周围有人的话就会电击你一下,帮助你警醒,让你在某一点有一种有超能力的感觉。比如,我们有一个丹麦的员工,腿部有缺陷,所以从小行动不便,他就特别喜欢开发一些飞的程序模块,每天在程序里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很爽。再比如,我有个手套,戴上之后就力大无穷,我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
帮人增强才比较酷
。这一波可穿戴设备之后,可能就会有人来做真正增强的产品了。现在来看,Google Glass就有一点增强的意味了,因为拓展了人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对面的人到底是谁。[36氪原创文章,作者: 小石头]
1.《动作捕捉 全球顶级专业动作捕捉技术提供商Noitom:向海外进军,向未来出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动作捕捉 全球顶级专业动作捕捉技术提供商Noitom:向海外进军,向未来出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