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技术是指通过压缩或熔融技术,将药物和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骨架材料制成片剂、颗粒剂或其他剂型,常用骨架片。一般来说,根据制剂的骨架材料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片由不溶于水或水溶性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毒塑料制成。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EC、聚乙烯、聚氯乙烯(PVC)、聚丙烯等。
1.2亲水性骨架型缓/控释片是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上市骨架片的60% ~ 70%。药物释放过程是骨架溶解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过程。许多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如甲基纤维素、HPMC等。)可以作为骨架材料。
1.3蜡骨架缓/控释片,即生物溶出骨架片,通过蜡或酯的逐渐溶解来释放药物。常见的货架材料有硬脂酸、巴西棕榈蜡、蜂蜡、氢化植物油等。
1.4混合材料骨架缓/控释片是将药物与两种以上不溶性蜡和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混合制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由骨架片制备的新型载体。例如,朋美等人报道,将L-乳酸低聚物接枝明胶与明胶混合可以得到可生物降解的明胶凝胶,可以实现辛伐他汀不溶于水的缓慢释放,解决药物释放后残留物质的生物相容性问题,为水不溶性药物提供了广泛的潜力。Sirpa等人以不同分子量的D,L-乳酸(SPDLA)聚合物为辅料制备茶碱口服缓释骨架片。体外研究表明,药物释放取决于SPDLA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SPDLA分子量的增加,可以得到溶出曲线较长的骨架片(长达8-10小时)。此外,药物释放的延长与溶出介质的pH值无关,证明SPDLAs是一种适用于口服药物控释系统的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周艳玲等人使用介孔58S生物活性玻璃(m58S)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并评价其对表阿霉素的负载和释放性能[4]。实验结果表明,m58S对亲水性药物表阿霉素的载药量为40%,是普通溶胶/凝胶58S生物活性玻璃的3倍以上,且具有长效和缓释特性。负载抗癌药物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给药系统能够修复骨组织并持续释放抗癌药物,有望成为骨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2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包衣技术也是制备口服缓释制剂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对片剂、颗粒剂、微丸甚至药粉进行包衣。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有醋酸纤维素、EC、聚丙烯酸酯、PVA等。水性涂料技术是薄膜涂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聚合物水分散体涂层技术发展迅速,涂层材料种类越来越多。有聚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乳油水分散体(Aquacoat和Surelease)、醋酸纤维素乳胶等。王以自然界中资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重组和协同酶改性技术,获得了耐酸、耐酶解性能良好的改性淀粉。以其为水分散膜包衣载体材料构建的膜控释微丸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缓控释性能,可保护药物的生理活性,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给药效果。这将为淀粉作为水分散体的包衣膜,满足药物在消化道的缓控释奠定基础。
3渗透泵控释制剂
渗透泵技术是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结合半透膜控制药物释放的技术。目前渗透泵应用广泛。渗透泵片由药物、渗透压活性物质、推进剂等组成。,并涂有半透膜材料,涂膜上设有药物释放孔。口服渗透泵片以其独特的释药方式和稳定的释药速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渗透泵制剂,也是最理想的口服控释制剂。其优点是可以通过零级动力学控制药物释放,基本不受胃肠pH、酶、胃肠蠕动、食物等生理条件的影响;可获得较高的释放速率,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同时,药物释放速率可以很好的预测和设计,在体内外有很好的相关性。口服渗透泵制剂除了传统的单室渗透泵片和双腔渗透泵片外,还有很多新技术,如三层渗透泵片、可控制硝苯地平24小时释放的挤压渗透泵、泡腾渗透泵片等制备中药复方制剂。
4缓/控释微胶囊和微球
缓/控释微囊是以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为芯材包裹而成的药库型球形颗粒。微球是指将药物溶解、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等药物载体材料中形成的骨架型球形颗粒。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易溶于水的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不溶于水的乙基纤维素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溶于酸性介质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溶于碱性介质的阴离子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乙酸乙烯酯邻苯二甲酸酯等。缓释/控释微囊不仅可以减少给药次数,用于长期治疗,降低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及其副作用,而且具有靶向性;栓塞,阻断肿瘤血管,切断肿瘤组织营养,抑制和杀死肿胀的癌细胞;减少刺激;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AppaRao等人利用乙基纤维素和乳化溶剂蒸发技术制备了双氯芬酸钠缓释微囊。体外研究表明,所有批次的微胶囊都能控制和延长药物释放10小时以上。乔丹等人利用CO2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新型缓释生长激素
微球皮下注射,大鼠模型显示,该缓释制剂在血浆浓度为1-5纳克/毫升时缓释超过2-3天,而常见的可溶性生长激素制剂在24小时内被消除。
5其他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基于胃滞留技术、生物粘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半固体基质制备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的缓释制剂。此外,Sandy等人使用反胶束负载的脂质纳米载体作为盐酸阿霉素的新型缓释给药系统,他们的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在包封抗癌药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缓释剂的研究和生产已成为药物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加快我国医药工业现代化和提高制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缓释技术发展迅速。但理想的缓释制剂应该是“药物在作用部位迅速达到理想的有效浓度,并维持这个浓度一段适当的时间,但在身体其他部位没有药物分布或药物浓度处于最低范围。一旦达到治疗目的,药物应从作用部位清除”。上述缓释制剂与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我们药学技术人员的努力。开发有效的缓释新剂型,制备高质量的制剂,是现代医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我的相关日志:2014-10-16 | 2014-05-06 | 2012-06-14 | 2012-03-26 | 2012-02-15 | 2012-02-15 | 2012-02-15 | 2012-02-15 | 2011-03-21 | 2011-01-05 | 2014-10-21 | 2014-01-02 | 2012-06-07 | 2012-05-13 | 2012-02-01 | 2011-02-19 | 2010-12-08 | 2010-11-09 | 2010-05-30 | 2009-02-20 |
1.《制药技术 缓释制药技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制药技术 缓释制药技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1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