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木偶戏是海南木偶戏的一个分支,起源于海南大戏琼剧之前,是一种古老而罕见的汉剧。林高的布袋戏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并进行交叉表演。从古至今,被写进《中国戏曲志》八九十年代,被誉为“天下难得,中国一绝”。2006年,临高木偶戏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林'高瓯集
一个
临高布袋戏主要流传在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儋州、澄迈、琼山的博片、尊潭、狮子路,以及海口市郊区的昌流、荣山、秀英等於陵地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千年遗产,美妙的艺术花园”。
相传南宋时期,布袋戏从大陆传入琼岛,在海南迅速兴盛。这种纯粹为民间而开始的祭祀神灵、驱邪驱邪、祛病除灾等活动,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根据老人的口耳相传,临高已知最早的木偶剧团是康熙时期(1662-1722)在龙波区白松村组织的吴斯隆班。然后,娃娃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高木偶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1953年和1954年,临高县成立了木易和南高两个专业木偶剧团。1961年,临高县木偶剧团合并。此外,加莱、美洲、台湾、侯波、南堡、多文、马道等地还成立了十多个棚业余剧团。1962年,戏剧大师田汉看完木偶戏的表演后,称赞木偶戏“品种罕见,表演出色,表演巧妙,唱腔优美”。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临高木偶戏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1981年至1993年,临高布袋戏两度赴北京演出,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优秀音乐奖。其中《花仙子》由央视录制播出,人民日报、国家画报、中国木偶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2
临高木偶戏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
很多地区都表演布袋戏,只有一个小舞台,周围是布条,演员在幕后拿着木偶头操纵唱歌。但是在海南岛临高县表演布袋戏,有一个大舞台,没有布。演员穿布偶化妆舞台,人和布偶一起扮演一个角色。演员搭配身体步法,或者是表情补充丰富偶像表情。因此,人们称之为“布袋戏”,这在中国木偶艺术园中是独一无二的。
临高布袋戏用临高方言演唱,歌词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主唱是当地民歌的阿罗哈和道教曲调的檀郎,伴奏以双唢呐为主,三弦(或秦琴)、椰棕、低音竹笛、中鼓、钹、锣等。,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当地的八音舞曲和民间宋啸放牛等。,布袋戏的过场音乐和刀柏伴奏也吸收了大量的唢呐音乐和琼剧的民间音乐,以及一些从潮州等地传来的民歌,优美动听。
早期娃娃戏中偶像脸谱的风格多采取神佛的造型,大小如拳,故又称“佛童戏”。后来偶像逐渐增多,变成了人。一般来说,偶像制作完成后,可以在不同的剧中作为不同的角色使用,只有拥有相同的行业或角色类型才能共享。
三
如今,临高布袋戏在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中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布袋戏是临高人不可或缺的盛会。木偶表演仍然是许多临高村节日和假日的重要娱乐活动。目前,临高除了一个县办的专业木偶剧团外,还有10个私人木偶剧团,每个剧团有18至24人。全县从事布袋戏的专职人员有250多人,每年演出2000多场,观众100多万人。
近年来,海南在临高县成立了临高木偶戏学习中心,并不时开设培训班,提高了县木偶剧团的表演水平和能力,积极促进了临高木偶戏的保护和传承。
四
为了改革和发展这部千年难得一见的戏剧,深入开发海南的文化艺术资源,海南省文化体育部从1997年开始,花了两年多时间组织编辑,根据“鹿回头”的传说,创作了一部新的海南公仔剧《鹿回头》。2002年,《鹿回头》公仔剧荣获中国艺术最高奖“文化奖”。
2006年,临高布袋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临高以临高布袋戏和《丽丽美》渔歌为载体,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从此,临高布袋戏成为海南文化的一个品牌,开始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五
临高布袋戏这一民间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木偶文化的创作者、守护者和传承人的努力。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确定,陈少金、王春荣榜上有名。
陈少金,1979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临高娃娃剧团,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之路。《三姐妹下天堂》是陈少金的第一部戏剧。她演了几十年的《三姐妹》。一个场景,一个角色,让一个女人从19岁开始,一直到现在。
王春荣,出生于海南省临高县嘉来镇附近的红花农场,初中毕业,考入农场木偶剧团。他从小就喜欢木偶戏。从1995年开始,他白天租,晚上演出。这种坚持一直持续到200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开始了民间布袋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舞台上袖子的喜、悲、抖,不仅牵动着观众的喜怒哀乐,更体现了一代代娃娃戏文化工作者的热爱和执着!
《遇见洋娃娃》作品赏析
结论
临高布袋戏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独特,内容丰富,社会基础广阔,发展势头良好,其在临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相信在未来,南方艺术的奇葩临高布袋戏,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继续绽放更加灿烂辉煌!
1.《临高人偶戏 “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临高人偶戏,临高人的文化名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临高人偶戏 “世界少有,中国一绝” ,临高人偶戏,临高人的文化名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7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