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月季花是北京的市花,但了解月季成为市花经过的却不多。今年,恰逢月季当选北京市花30周年,昔日那段轰轰烈烈的“海选”记忆又被重新唤醒。 http://www.yueji123.com/yjzx/hydt/4108.html

1986年3月4日,《北京日报》4版

1986年7月31日,《北京日报》2版

1984年4月14日,《北京日报》3版

1961年,园林工人在天安门广场修剪花坛的月季花。

1980年,北京第一届月季花赛在陶然亭公园举行。

1986年9月17日,《北京日报》2版

1983年,首钢东门内主道路南侧的一片空地上,建起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型月季园,栽培了近百个品种、3.4万多株月季花。

1986年9月14日至11月17日,《北京日报》专门开辟了“市树市花大家评选”栏目,供读者发表推荐意见和建议。

1987年3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选市花缘于市民自发之举

经过多年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美化首都的群众运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民种花、种草、植树,爱花爱树已蔚然成风。

当时,天津、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54个国内知名城市都已选定了市花,唯独首都北京的市花没有着落。据《首都绿化》一书记载,在这个大背景下,安居乐业的京城老百姓议花谈树、评红点绿,自发地讨论市花市树,热情之高,兴趣之浓,出乎意料。

“京城无处不飞花”,但哪种花有资格获此殊荣呢?这个问题着实令人纠结。本报1984年4月14日3版刊发的《“杏花村”随想》一文,道出了人们的心声:玉兰虽美,可不到春分就快谢了;荷花虽好,又难得挺过寒露;百态千姿的菊花,倒是能把秋尾冬头系到一块儿,可又不到入秋不咧嘴儿……至于桃花、梨蕊、槐串儿,在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风”里,似乎都那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就难怪那天一位友人随口问了句“要给北京选‘市花’,选什么好”,大家一时竟没话了。

1985年9月,本报、花卉报等媒体开展了首都市花、市树的讨论,先后收到来信来稿近3000件。1986年初,中国林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市科协和市生物爱好者协会,还在全市中学生中进行了“热爱首都青少年评选市花市树的征文竞赛”活动,有数万名学生参加,收到推荐文章5000多篇。

那时候,群众经常向报刊反映,或直接给市政府写信,要求尽早选出适应北京地区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与文化古都地位相称,能体现首都人民精神面貌的市花、市树。

称得上京城的一次“海选”

人民城市人民建,市花市树人民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各界人士开展市花、市树的评选活动。发动群众评选首都的市花、市树,在当年称得上京城花卉树木的一次“海选”。

1986年7月,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市花市树评选领导小组”。同年8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这次评选活动不带框框,不定调子。但是,为了便于大家全面考虑,发表意见,也应该有一些基本评选条件。

首先,市花市树应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能在城乡广大地区生长,具有耐寒、耐旱、抗风沙等特点;其次,花卉要美观艳丽花期长,树木要枝繁叶茂树形好,在首都的绿化美化中发挥较大作用。此外,市花市树在北京城乡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园林、街头绿地以及庭院、居民户都可栽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当然,作为首都的市花市树,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能体现和代表首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与北京的历史文化古都地位相称。(1986年8月7日《北京日报》1版,《市花市树评选活动将逐步展开》)

1986年9月,“爱首都议市树市花游园活动”在中山公园举办,全市有15万多人参加。人们在缕缕花香和阵阵笑语中各抒己见,推选着自己心目中的市花、市树,他们当中,有中小学生,也有93岁高龄老人。(1986年9月17日《北京日报》2版,《花木争春冠属谁》)

1986年10月,根据广大群众、各界人士比较集中的意见,本市相关部门把月季、菊花作为北京市的候选市花带到深圳,参加了全国城市市花展览,受到兄弟省市的好评。

票选曾有过“激烈交锋”

这次市花、市树评选活动,市民高度参与,反响热烈。为了评选出本市和全国人民理想的花种、树种,本报于1986年9月14日至11月17日专门开辟了“市树市花大家评选”栏目,供读者发表推荐意见和建议。

两个月里,市民通过本报各抒己见,热情洋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人推荐月季花,因为月季花不善表现自我而又刚强,一年到头开不断;有人推荐丁香花,因为丁香花观赏期长,病虫害少;有人推荐玫瑰花,因为玫瑰花的色、香、型俱佳,花及根还可入药;还有人提出,不论最终选定什么花,都应命名为“北京花”,彰显北京特色。

就连外国使节也被吸引,参与到活动中来。时任波兰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齐·德米茨基推荐了荷花,理由是:荷花洁白如玉,素有“出污泥而不染”之美誉。正在提倡的“心灵美”,已在北京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荷花恰恰能代表北京人的纯洁心灵和彬彬有礼的风度……

1986年12月,市花市树评选领导小组会同本报、北京电视台联合召开了各界代表、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许多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知识分子以及专家“激烈交锋”,热烈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建议月季花作市花,但同意菊花作市花的也有相当的数量。中山公园举办游园活动时,收集上来的42000多张推荐票统计,同意月季的有21500多张,占51%;其次为菊花,11000多张,占26%;再次是紫薇、丁香等。赞同国槐作市树的有19900多张,占46%;其次是侧柏、银杏、油松等。

市花为什么是姊妹花

1987年3月,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提请确定市花市树的议案,同意市人民政府的建议,确定:月季、菊花为北京市花,国槐、侧柏为北京市树。

其实,在当时,月季花当选市花是众望所归,已无悬念。不过,为什么最终成为北京市花的是一对姊妹花呢?

据悉,最终采纳的评选方案是由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榆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市林学会理事长范济洲提出的。大家认为,这个方案既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愿,又照顾到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意见。

根据本报1987年3月14日1版文章《市花市树诞生记》报道,之所以选定姊妹花当市花,是因为月季占多数,但喜爱菊花的人也有相当的数量,如果这两种花只取一个,必然会有许多群众因此而感到遗憾。更主要的是,这两种花都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能在城乡广大地区生长,具有耐寒、抗旱等特点,花形美观、花期长。从它们各自的盛花期等生长特点看,还可以互相衬托,为城市美化添彩。

对于此事,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代表们得到了进一步解释——以两种花作为市花,可以激发全市人民爱国、爱市的热情,加速两种花的普及推广,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加速首都的绿化美化工作。而且,选两种花作为市花,我国其它城市也有先例。如我国南昌市以金边瑞香、月季为市花,衡阳市以茶花、月季为市花,沈阳市以洋紫荆、玫瑰为市花。本市选两花作为首都的市花,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的。

专家、学者评价:市花、市树评选活动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安定团结,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果的生动反映。人们通过评选市花、市树,进一步增强了热爱首都,美化环境,建设文明城市的信念,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

1.《月季当选北京市花的前后历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月季当选北京市花的前后历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