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时隔数年,全民收藏的人气急剧下降,“大众收藏”不再是传统盛世收藏的牌匾。人民玩家理性,职业收藏家兴盛。参与者较少“玩耍”,更多“隐藏”。寻宝和淘宝继续,收藏话题继续深化。西藏历史文化艺术文明逐渐成为收藏的新趋势。
“让文物活下去。”
2017年国家文物局的这种新语言让很多民间文物收藏者百感交集。长期以来,民间文物的收藏和交流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这与淘宝的失误、剑宝的估值和祖先的捐赠更有关系。很难看到民间文物收藏有机会像国家博物馆那样大规模出国举办展览。即使在国内举办展览,也经常受到攻击和质疑。有的被迫临时更改展会名称,降低规格,有的则成为各种防伪对象,甚至官司不断。在电视台举办的宝藏节目中被问到宝藏的来源时,宝藏的级别越高,藏宝者的回答就越闪烁其词,在接受朋友委托时往往会大大咧咧。
如何盘活民间文物资源?“据统计,目前中国民间文物的收藏量是国有文物的几十倍,民间文物收藏也是中华文明或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文物收藏问题,中国的文物保护之路也是不完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柱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所表达的这种文物收藏新理念,以及他在接受全国人大“部级渠道”采访时所发表的“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的言论,也算是国家层面对民间文物收藏的新认可。一些民间文物收藏者表示,这种公众认可不仅有利于民间文物的积极交流,也给民间文物收藏者发放了新的身份证。
陨石争 官司起地下文物归国家,天上陨石呢?
2017年3月20日,新疆阿勒泰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陨石诉讼,但未当庭宣判。作为中国陨石第一起诉讼,有“三大”。第一,陨石体积大,重17.8吨,是中国第二大陨石,世界第四大陨石;第二,时间跨度大。从1986年7月开始,牧民朱曼·玉米在自己的牧场发现了它。2011年被鉴定为“铁”后,被当地政府带走,后被发现者找回。现在立案;第三,社会影响大。陨石作为地外天体,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归属问题始终处于空白色状态。
在法规的空白处,无数大大小小的陨石被“陨石猎人”私自瓜分,有的成为国内陨石收藏者的新财富,有的被高价卖出。一颗一吨多重的陨石流出国境后被切成几块,每克价格高达300美元。由于国家层面立法的缺失,我国陨石的收集和收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自身利益主导的漩涡,从天而降,走在地上,来无影去无踪。每当一颗新的陨石坠落,科研机构和人员只能与各种“陨石猎人”竞争,甚至依靠行政权力暂时解决陨石归属问题。
像1898年在阿勒泰发现的中国第一颗陨石和世界第三大陨石一样,诉讼中心的这颗巨型陨石至今尚未命名。中国是一个接受大量来自外太空的陨石的国家,但是对于陨石的收集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因此,对巨型陨石所有权的裁定和后续立法的可能性成为民间陨石收藏者非常关注的焦点。
宝不宝 笑一笑2017年3月25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让人一看就开心的照片。一件“金玉衣裳”躺在Xi安古玩市场的方砖地上,背上背着一个饲料袋。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北博物馆三套仰面躺着的文物“金玉服”相比,其情况是一周半以上的寒冷。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假东西,就是做竹席那么简单。最开始是找旧的玉器做赝品,然后直接用新的玉器,再简单用树脂和塑料做的“玉器”。假货不懂人。街边小贩虽然能喊,但真的没人要东西。有人说这也是古董的一种玩法,纯粹是为了传播文化,对文物没有伤害。也有人说,中国文物的形象迟早可以变成一个世界笑话。
中国文物造假的历史无法考证,但造假开的玩笑有目共睹。从汉代的甲骨文、青铜剑、玉凳,到耸人听闻的“金玉服”,这些看似有名的高品位、低科技的文物赝品,古往今来都能够让无数专家反复打洞。还有很多东西一时无法确定,目前还在一些文化艺术机构收藏,需要进一步研究。文物造假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从2017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中可以看出,真实性关系到文物的安全、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国家文物局说“让文物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能再把假故事当好玩,让它们毁了中国文物的好名声。
海捞瓷 传说多沉船越多,宝藏的传说就越多。
2017年4月,海南省文物局的一句话,终结了海南潭门“海劳瓷”的传奇。“经过我们专家鉴定,这些文物都是赝品,仿制水平很低。铺货。“句号过后,很多收藏者依然相信自己的收藏眼光,为了这批“海钓瓷”中最好的产品,投入了全部家当,甚至还借高利贷,只因为好东西太有名,价格太诱人。比如,渔民只出3万元就买到了国宝鸡筒杯,其中一个叫周的收藏家就独得了200多个鸡筒杯。”当时就像抢劫一样,怕没机会。“不止一个投怀送抱的人这么说。如果他们没钱,他们会用他们的收藏品来交换。有人用一套明代黄华丽家具换来了“国玺”。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在这场收藏狂潮中,至少有1万件“海钓瓷”被出卖。
为什么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可以让当地的文物收藏近乎疯狂?除了文物的炒作,也离不开媒体的崛起和迅速传播。实际情况如何?正如当地一位渔民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打捞了一些当年的贸易瓷器,但从未见过官窑的任何东西。哄抢之后,随着“流出物”瓷的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很多收藏者感到不安。这要么是倒卖遗址下文物的大案,要么是罕见的制假售假诈骗。当地一位投资很大的收藏家承认,他有时会在半夜醒来,然后反复看着自己买的东西,安慰自己说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才可以睡觉。
假货早打,假货晚跑到处跑。所以文物的防伪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盯着伪造者,还有促成假文物的虚假故事、传说和信息也要进入文物防伪的眼睛。
万金字 千秋史一句话可以讲一个故事。
2017年7月,河南省安阳市汉字博物馆公开悬赏,征集破译未读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单字破译奖励10万元,新解读并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的单字奖励5万元。博物馆官网一经发布,立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奖励下一定有很重的责任。据历史学家统计,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约有5000字,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文字可以通过考证得到证实,其余的仍然是探索中华文明的瓶颈。在长期从事甲骨文和殷商历史研究的朱教授看来,多破译一枚甲骨文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未破译的甲骨文基本上是硬骨,所以可以说,破译每一个字都是一场硬仗。
河南安阳是甲骨文载体“古龙”的发源地。这一次,中国文字博物馆为识别汉字提供了奖励。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破译和阅读尚未解决的甲骨文,而是将“甲骨文学”的研究从专业学科延伸到社会层面。历史学家和收藏家的反应同样强烈。人们普遍认为,与其说这是一个奖励声明,不如说是一个基于国家自信的呼吁。我们没有理由在民族文明的传承上犯错误。7月31日,前临湘市副市长、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汉字研究所所长蒋宗福通过媒体宣布了名单的发布,并表示甲骨文的“基因图谱”将在两到三年后向公众发布。
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被认为是汉字价值被世界认可的体现。
佛归佛 法归法2017年9月20日,随着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项民事判决,一年前杭州G20峰会期间的“瀚峰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专场”打假风波又有新的开始。令人费解的是,这起与文物真实性、佛教历史和社会影响有关的收藏事件,被原告还原为个人名誉权纠纷,而不是108代人,这些佛教珍品的捐赠者在这场纠纷中的焦点是什么?这个专题展览到底给收藏家、文物、新闻界带来了什么样的争议?
有趣的是,虽然相关媒体报道几乎都附有案件判决书的复印件,但只有三页。第一页属于原被告人身份确认的书面表述,第27页是判决结果,最后一页包含一名审判长、两名审判员和一名书记员的姓名。中间25页,不可能知道这些历代佛像的真伪。至此,在一场轰轰烈烈的金青铜佛像风暴中,暂时画出了一个逗号,是否会有第二次、最后一次的判决,还不得而知。有点遗憾的是官司结束了,输赢出来了,佛像的真伪成了题外话。
这场风暴是一个干净的收集环境的开始,有不可忽视的警告。对于一些特定的收藏题材,特别是大型文物展览,有关行政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放任不管,要有法可依,依法展示。正如一位佛教人士指出的,佛归佛,法归法。
盗洞现 国宝出当一个国宝诞生时,盗墓贼的影子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2017年11月20日,随着西汉古墓葬引发的团伙盗版的侦破,央视新闻中出现了大量商周至西汉的稀世珍宝,其中两件特别抢眼,一件是单品“玻璃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孤儿,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有一半;另一个是主办方“西汉镀金铜永钟”,金制,装饰精美,保存完整,稀有,档次非常高。办案民警的“一切都是国宝”这句话的背后,在数千件出土文物中,有100多件青铜编钟、汉代陶俑等。,还有一句话让文物收藏者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剩下的都在等专家鉴定。
咸阳淳化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云陵内的一个被盗洞穴,意外地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源头。被盗洞穴的发现者是一个孤独的人物,白天独自在几平方公里的田野上巡逻。没有监控探头,也没有了望塔。盗墓贼很容易避开他。也许是因为太安全了,不能开始,所以偷山洞没有借口。他发现的时候,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更不知道在被盗的地下墓穴里丢了什么。同样出乎意料的是,盗墓贼的出现,一个小壶大小的洞,让警察穿越五省,成为近年来盗掘古墓案件数量、犯罪集团被摧毁数量、作案人被一次性抓获数量最多的重大文物案件。
追回国宝是福也是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都应该重新考虑。比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落实保护重点?文物保护不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警察身上。
祭“神器” 测“年龄”2017年11月18日,中国文物和收藏者面临着一场特殊的发布会——量子文物和艺术鉴定师发布会。从好奇到不解到怀疑,这个发布会被无数的祝贺横幅包裹着,被无数的赞美所肯定,却看不到新闻主角的真面目。
高科技概念的健保仪这个概念带来的听觉冲击不小。用本发明人的话说,它克服了世界上流行的“热释光测年法”和各种“比较测年法”等科技鉴定方法的不足。它不仅可以检测和识别陶瓷,还可以检测和识别各种材料,如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玉器、珠宝玉石、家具等。,并获得已鉴定的文物。正是这个惊人的短语准确到了“年”,让很多文化艺术界的专家摇头。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艺术品在创作时间跨年是很常见的。除了书画注明具体年份的创作时间外,文物一般不以具体年份作为断代时间点,因为干扰鉴定的因素太多,充满不确定性。
科技介入文物艺术品鉴定是好事,但要谨慎,让科技决定文物艺术品的最终鉴定结果。作为一个涉及科学、文物、艺术品的新生事物,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论证自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不是只靠发明者生产一些自我认定的古玉,然后注明一个没人能验证的确切年份来证明鉴定人惊人的准确性。无论如何,量子鉴定仪器的出现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谨防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会鉴定出大量不可验证的所谓“出生时间”的文物艺术品,给文物和收藏者的认知带来新的困惑。
红豆杉 “吉木”殇东西太好了,吸引不了小偷。
2017年12月3日,一桩新的收集、运输和销售红豆杉的特大违法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艺术品收藏市场日益增强的保护意识所引发的罕见当代紫杉艺术作品相比,新闻中的紫杉砍事件一再成为主角。如果说去年在云南丽江老君山被盗的千年野生红豆杉不在保护区内,被盗的红豆杉在当地林场,11棵高大的红豆杉在江西修水被明目张胆的砍伐、搬运、贩卖,那真是不可思议。
红豆杉的珍贵在于生长缓慢,几十年来也只是碗的厚度;第二,难得。百年以上的树越来越不珍贵了。它们被称为“吉祥树”,可以隔代遮荫。它们被列为中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联合国明令禁止砍伐的活化石。但是,正是这些从小到大无人知晓的地方宝树,却可以用村民的一把斧头和一把电锯切断大自然几百年的生机,空留下一片片残茬和残血般颜色的根,有的已经长出了新的枝条苗,绿得特别刺眼。没人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复活百年一遇的大红豆杉,肆意非法砍伐能毁掉多少百年以上的老红豆杉?除了单方面的努力,没有技术含量的非法采伐真的那么难遏制吗?
一位木材收藏家告诉我,他特别害怕看到与紫杉有关的意外消息。他不想让历经250万年沧桑的紫杉成为历史杰作而被收藏。“像紫杉这样的活化石活着的时候更有收藏价值。为了后代和大自然,我们应该拒绝收集新的紫杉艺术!”
国运昌 民博兴史圣的收藏离不开博物馆。
2017年,民营博物馆的兴衰话题依然是收藏界一年一度的热点,依靠企业资金的人民博物馆组织也在向规模更快的方向发展。早年,精心打造“收藏”古瓷博物馆,万达集团重金投资斋“玩”字画,刘益谦拥有适合进藏和出藏游玩的龙美术馆,利用古匾创新拓片收藏,白世源利用贝叶作为坦博艺术中心的保护藏品......民间收藏作为中国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历史文明、丰富收藏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017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常曝光的词是“私人收藏家”。它们往往比普通博物馆更有力量,对当今艺术市场的流通和发展有更大的影响。比如私人收藏家卖了9.3亿,陈逸飞的《玉堂暖春》买了1.495亿。北宋汝窑洗天青釉2.94亿元,最后竞拍人还是私人收藏家。
西藏建了更多的博物馆。9月,华谊兄弟创始人王的宋美术馆落成;10月,嘉德艺术中心上市;11月18日,上海宝龙集团宝龙美术馆开幕;11月25日,苏宁美术馆揭幕...如果沈冰猴年被称为私人博物馆的黄金年,那么建设一个风格的博物馆,开一个收藏的博物馆,将会展示出中国收藏与时俱进的繁荣心态。
本文发表于2018年1月12日《北京日报·收藏版》
新媒体制作人赵婷
1.《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2017:十大新话题,有喜亦有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2017:十大新话题,有喜亦有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5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