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生物主要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产品是罗汉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1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40.22%;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同比增长20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95.62%。从表面看,公司业绩表现似乎不错,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增长。

  但记者在查阅公司公告之后发现,公司在8.01亿元营收的基础上竟存在着高达9.7亿元的预收账款;植物提取物业务处在经营亏损的边缘,即将结束的BT项目俨然成为公司实际上的主营业务;在BT项目即将大量回款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谨慎思量公司此时配股的动机。净利润依赖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明显,且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比不断下降,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堪忧。

  实际主业难以为继

  通常情况下,预收账款较高的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也都非常强。预收账款的本质是营业收入的提前入账,因此可以通过预收账款的数额及变化幅度大致预判出公司接下来一年的营收水平。其中的例外是房地产企业,当房子卖出时,企业不能将款项作为收入核算,需等到客户验收入住后才能算进当期收入里。而在此之前,收到的房款只能计入预收款项。

  除了房地产企业外,在预收账款高企的上市公司中,只有销售非常紧俏的产品才有可能在行业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仍需预付定金才能买到。然而,莱茵生物的主要产品是从罗汉果和甜叶菊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并不具备上述的条件。从2017年的营收构成比例来看,BT项目实现4.81亿元,占营收比重60.09%,已俨然成为公司真正的“主营”业务。

  据公司年报披露:全资子公司桂林莱茵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的BT项目建设持续推进,2017年全年新增产值约3.70亿元,已累计完成产值约15.60亿元;BT项目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净利润为8846万元。2017年,公司推动政府将BT项目回购款纳入广西区政府债务,为收回项目投资增加了履约保障。BT项目2017年收到回购款6亿元,已累计收到回购款11.32亿元。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BT项目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即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具体到莱茵生物的“BT项目”,即为“桂林市临桂新区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工程BT融资项目”。

  再看主营业务,公司年报中称主营业务为罗汉果和甜叶菊提取物。在2017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中,公司董秘罗华阳在答投资者问时称:“公司主打产品天然甜味剂的应用日益得到发达地区厂商的青睐,天然甜味剂很好地解决了甜食和肥胖、糖尿病的矛盾问题,预计未来几年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公司对未来发展计划的实现非常有信心。”然而2017年莱茵生物年报显示,营业收入构成中,植物提取的营收为3.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为38.61%;而2016年植物提取营收为3.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90%。如此看来,公司所谓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在大幅下滑。

  此外,2017年年报还称,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莱茵北美与嘉吉公司签订了《食品原料供应协议》,公司及莱茵北美与嘉吉公司于2011年11月1日签订的长期独家《外包加工及供应协议》终止……取消双方独家采购和独家供应的约定有利于双方开拓市场,不会对公司与嘉吉公司的合作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对公司2017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虽然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莱茵北美与嘉吉公司的独家采购和供应协议有约束,但至少是可以保障业绩的存续性。一旦改成开放式供应协议,植物提取物的业绩将会变得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公司部分BT项目的工程款采用了预收款的方式,导致预收账款非常突出。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预收款项达到9.70亿元,同比增长92.17%,而营业总收入不过8.01亿元。

1.《莱茵生物最新消息 莱茵生物主营业务大幅下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莱茵生物最新消息 莱茵生物主营业务大幅下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