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如何管理学生?近日,有媒体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7.9%的受访者支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管理学生。私下批评,适度公开批评,告知父母,都是高度可以接受的方式。
李佳慧国人一直强调“严家出好儿子,严师出优秀弟子”,“严”可以说是教师最基本的“个人设计”。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是莫大的福气。古今中外,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往往都有严格的老师相伴。在王羲之的鞭策下,王献之练字磨十八缸水,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莫泊桑努力钻研小说基本功,最终成为一代文学作家;在华的督抚职责下,陈景润潜心学习,最终成为数学大师...教师的严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也释放了学生的潜力。所谓“新竹高于老竹枝,老干部扶持”。
然而,与现在相比,我们的校园教育似乎正遭受一种“软骨病”。学生长期不敢受罚,批评不敢认真;只要家长闹,大部分学校都处于弱势地位,然后要求老师写检讨,扣工资...现在连“老师管学生”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都要调查,寻求舆论的“支持”,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教育上的宽容和放纵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给自足。一方面,如果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学校不当家,就会越来越嚣张;另一方面,学生就像树苗一样,可以很容易地长成“歪脖子树”,而不需要必要的惩罚来显示他们的规则和底线。校园教育的“软骨病”看似“照顾孩子”,实则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教学不严格,老师懒。”管理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不懂惩罚,老师会放弃一部分职责”。但现实中,老师反复放下“尺子”,成为不得罪学生的“好先生”,显然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和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不信任。有些父母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以至于他们养成了坏习惯。似乎谁都不能碰自己的孩子,但语气却是“变相体罚”。家长害怕,老师如履薄冰。如果这种信任无法建立,管理学生就会成为教师“多做一件事”的心理负担和无奈的借口。
教育不能“甜言蜜语”,不能只是“严明坚决”。抛弃这两种极端思想后,可能还有一条“中间道路”,就是把“合理处分权”还给教师。保证教师“稳拿尺子,站得笔直”,加强师生与家校之间的信任,应该是全社会的方向。
1.《项堃 老师究竟该如何管学生?好老师不一定非要当“好好先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项堃 老师究竟该如何管学生?好老师不一定非要当“好好先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1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