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故宫是谁建的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

今年是紫禁城的600岁生日,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宫殿。紫禁城前面是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它是皇城的主要入口,也是国家的象征。

人们经常问:“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是谁建的?”老北京人会说;“明朝的蒯祥。”对,是快香。但你再问蒯祥,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作者 董梦知

明代佚名绘《早朝图》,左上为蒯祥

关于会祥故宫建设的信息,在北京历史和地方的各种书籍中都有记载,但内容不多,仅作简要描述。而且现有的数据中还存在很多谬误和矛盾,实在令人费解。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老同学,来自苏州的蒯元林。他是苏州人,和蒯相同姓,所以我请他帮我搜集关于蒯相的资料。前年春节前夕,老同学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在苏州找到了蒯相爷爷奶奶的御碑。这座碑原立在蒯祥墓的南侧。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在此与当地团练激战。战死沙场的太平军被埋在地下,这座纪念碑也一并埋葬。直到20世纪90年代对会翔墓地的维护才被发现。碑前有哙翔祖父母、哙明思夫妇去世的碑文。碑的背面是墓表,记载了蒯祥的祖父、父亲和他自己的家谱和生平事迹。

于是,我踏上了寻找蒯家的旅程。

搬到苏州的工匠家庭

蒯祖籍湖北襄阳。在刘、宋时期,有一些祖先曾被称为都相侯,也被认为是贵族家庭。明洪武初年,蒯湘家迁居苏州吴县香山。蒯祥出生在他搬到这里大约三十年后。

蒯家在香山定居后,在这里兴盛一时,大多以木匠、瓦工为生。随着南京故宫、苏州园林、道观的相继修建,香山工匠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工匠,被称为“香山帮”,鼎盛时期有数千人。历史上香山帮曾有不少技艺精湛的工匠,但因为是工匠,文化不高,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地方县志《吴县志》也只有蒯祥输入,只有几百字的记载。清朝末年,蒯祥的一个后人迁居苏州城,一个老同学的父亲蒯荣就是其中一个迁居苏州城的人。

至于圣旨碑的来历,老同学说蒯祥被封为三品侍郎,享受一品的俸禄。孩子被重视,父亲被尊重,爷爷奶奶也是。祖母顾,名蜀人,立御碑。蒯相死后与爷爷奶奶合葬,所以碑背面是蒯氏家族起源的葬表和蒯相祖孙的事迹。

为了寻找墓碑,我们去了会翔墓地,沿着太湖航行到苏州吴江区。在一条宽阔的路上,有一条小河在路上。河对岸有一座横额刻有“郐侍郎墓”四字的石牌坊,后面是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的绿地,自然是一座陵园。墓园不大,一条窄窄的石头铺成的甬道通向墓园,石路两旁有两排跪羊石箅。蒯祥墓是一座高约一米的圆形墓,用石头建造。顶部是平坦的黄土,上面覆盖着草,墓的后面是半圆形的石墙。墓前立有石碑,上书“明工业部侍郎蒯相墓”。这是蒯祥的安息地。坟墓后面的一条小路通向一个有六根柱子的碑亭。亭内立着圣旨碑。想用手机拍照,可惜因为墓碑风化严重,手机里的照片模糊不清。所以,离开苏州后,我不得不把另一份工作发给老同学,请他帮我找一份清晰的墓志铭全文或拓本。

明代浙派画家朱邦绘《王宫图》,图中人为蒯祥,背后为承天门

父子接力建造紫禁城

去年冬天,老同学告诉我,他逛遍了所有的古书店和书市,但是没有蒯祥墓碑的拓片,但是他帮我找到了一本资料书,上面有铭文。书到了,我赶紧打开。被称为“吴中拾得”,其中有“香山石砖”。本文仔细阅读后,对蒯氏家族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起源于湖北襄阳的蒯氏家族,第一代祖父蒯氏在明洪武初年迁居苏州吴县香山,到这一代在蒯氏家族及其三代传人。书中还描述了蒯家迁居苏州象山后,逐渐分散在苏州市区、郊区和山东潍县。

书上的铭文正是我要找的。碑前是蒯祥的爷爷奶奶、蒯明思夫妇的圣旨。本文阐述了蒯祥的佃农被称为蜀人的原因。但是书写板背面的书写板桌就是我千里寻寻觅觅的文字。碑文约900字,约五分之一缺失,难以辨认。主要记载郐襄祖父从湖北襄阳迁徙到的苏州吴县,一直写到郐襄一代子孙的家世谱系。

更可喜的是,碑文完整记录了蒯祥和他的父亲蒯富建紫禁城的过程。“赋能有妙艺,永乐一友,朝廷建。经常在艺术界的特殊人物被首都招去,傅能带头。”也就是说,三年前朝廷计划在永乐建宫的时候,把所有擅长建筑技艺的工匠都招到了京城,蒯富才是第一人选。当时蒯祥才七岁,还没有入京。墓志铭上说快富能“管理深夜,佩服他的好工作”,并称赞他兢兢业业、负责任的精神为紫禁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蒯祥出生在这样一个工匠之家,从小就受到父亲言行的影响。另外,他从小聪明伶俐,稍加指点就能举一反三。所以当其父蒯富能老不能执事时,推荐蒯祥为接班人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墓志铭上说的“是命其子吉时。丁酉,胡翔岁来京筑宫建政,知预则行,宁为聪明,不为败家。”

快翔不是故宫的“总设计师”

但是这个墓志铭中记载的蒯祥在北京逗留的时间长短却引起了我的怀疑。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三年,永乐十八年竣工,历时十五年。而蒯祥在永乐十五年去北京主持建设,最后三年才参与建设。作为“总设计师”和“总建筑师”,他一定要打折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才发现问题。1402年,朱迪发动“攻坚战”,夺取了皇位,称其为永乐皇帝。第二年,他把北平改名为北京,说明他已经有了在他的“龙兴之地”建设北京的想法。然而,新首都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经过三年的战斗,国家需要恢复,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所以他并没有立即下诏建都,仍然以南京为首都。在北京期间,他仍然住在王府里,称北京为“走进来”。

永乐三年,建都工程开工。永乐皇帝在全国各地招募熟练的工匠,并派官员到云南、贵州和四川挑选和收集木材。次年,他与部长多次秘密讨论迁都北京的计划。7月,下诏建宫,任命泰宁侯陈加爵掌管,正式动工。但是迁都北京的计划没有得到大臣们的一致同意,反对者众多,使得皇帝举棋不定,难以下定决心。我家优柔寡断导致以下项目进行了十几年,目前还处于基础施工阶段。

直到1416年,君主和官员才同意迁都。这就开始了大规模建宫的高潮,永乐十八年完工。永乐十九年正月,朱迪在新建的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下诏迁都北京。北京被改为“史静”,再次成为全国的首都。

虽然蒯祥到北京是项目的最后三年,既晚又短,但他正好赶上了故宫建设的关键时期。他受工商部委派,主持三大殿、两殿、天安门广场等故宫重点工程的建设,从而在故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可见现在很多书刊都在标榜“快翔是故宫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这是不真实的。任何项目都要先设计,后建造。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更关键的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北京刚建的时候,对宫殿和城门的规定和南京一样好,宏伟而开放。”北京故宫要按照南京故宫的规定来建,不用再画设计图了。所以,蒯祥只能算是紫禁城的“建筑师”,而不是“设计师”。

顺耳年天安门广场改造

虽然蒯祥不是紫禁城的设计师,但他是天安门广场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天安门广场是皇城的主要入口,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与故宫同年建成。这门是蒯祥设计建造的。当时是三层的木牌楼,黄瓦飞檐。天顺元年,木牌坊不幸遭雷击烧毁。成化元年,蒯祥67岁再次出山,担负起重建天安门广场的重任。他将南方的优质材料、御窑砖和苏联的绘画技巧应用到塔的建造中。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比原广场更大,扩建成气势雄伟、布局严谨的巨大宫殿建筑,奠定了现代天安门广场的规模和风格。600年后,明清和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多次重建和翻新,但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蒯翔的表现不太好。1440年,他奉命建造两座宫殿:干青宫和坤宁宫。永乐十八年,三大殿毁于大火。正统年间,蒯祥领导重建三大大殿。天顺时期,蒯祥设计并领导了玉陵的修建。

在《献宗实录》中,蒯祥得到高度评价。“从正统开始,万物皆造,万事吉祥。”“凡是感谢神殿阁楼的人,甚至回到空间,随意绘制地图,都叫感兴趣的人。”也就是说,自正统年以来,所有由蒯祥主持的宫廷社区建筑,都是按照皇帝的喜好设计和建造的。所以他的事业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蒯祥封官后,几十年不坐轿子,保持了劳动者的本色;他也不迷恋官场,到了年纪,主动辞去官职。当这些建筑的重建或修复需要他的指导时,他会给出建议,甚至像他在任时一样当场给出指示。所以他接连被几个皇帝看好,很难升迁。真是“好风劲,送我青云。”

蒯祥从工商部起家,一路晋升为工商部太仆寺卿,工商部右侍郎。他以三种产品成为高官,享受一种产品的工资。也就是说,蒯祥从一个业务干部做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拔,终于当上了“建设部副部长”,享受到了正部级待遇,这在中国工匠史上确实不多见。

1.《故宫是谁建的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故宫是谁建的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26347.html

上一篇

摇号机 选号机 车管所车牌摇号机

下一篇

丰胸失败的惨重案例新闻:隆胸失败的悲惨案例有哪些

花团锦簇的图片 喜迎五一,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美极了!

  • 花团锦簇的图片 喜迎五一,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美极了!
  • 花团锦簇的图片 喜迎五一,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美极了!
  • 花团锦簇的图片 喜迎五一,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美极了!

故宫历史之谜:紫禁城建筑群,到底是由谁来负责设计的呢

本文摘自《环球人物》杂志2010年第27期。作者:胡恒,“山河千里,城门九门。不看看皇帝的实力,就知道皇帝的尊重?”唐代诗人罗的几首诗,表现了世人对皇宫的尊重和好奇。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同时,今年也是故宫590周年。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数...

庄士敦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和高伯雨笔下的近代中国

中国读者对溥仪的生平并不陌生。通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故宫的黄昏》,我们可以为溥仪和他所处的时代构建一个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对《故宫的黄昏》的译介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和洞见。这本书的文本至少交织着三种声音:庄士敦的叙述,...

三面红旗 高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三面红旗,为何能毫发无损且平整展开?

  • 三面红旗 高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三面红旗,为何能毫发无损且平整展开?
  • 三面红旗 高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三面红旗,为何能毫发无损且平整展开?
  • 三面红旗 高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三面红旗,为何能毫发无损且平整展开?

门门8 紫禁城大门中,唯有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72颗,为何少9颗?

  • 门门8 紫禁城大门中,唯有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72颗,为何少9颗?
  • 门门8 紫禁城大门中,唯有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72颗,为何少9颗?
  • 门门8 紫禁城大门中,唯有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72颗,为何少9颗?
故宫城墙首次贯通 故宫城墙南北贯通开放 可俯瞰3/4紫禁城

故宫城墙首次贯通 故宫城墙南北贯通开放 可俯瞰3/4紫禁城

国庆假期,故宫博物院首次推出“立体枢纽”。600年的城墙纵贯南北,观众可以俯瞰3/4故宫。资料图 白继开摄紫禁城城墙是明清时期官方建筑的典范,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宫城墙。此墙全长3437.6米,顶宽6.63米,底宽8.55米,高9.3米。主体结构以夯土为核心,...

天安门前看升旗 国庆节首日14.5万人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共同祝福祖国

今天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69岁生日!6点10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冉冉升起。十四万人观看了今天的升旗仪式。五星红旗诉说着新中国69年里我们生活的动荡岁月,见证着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古老文明的崇高精神。我们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清...

莫拉古 波兰拉莫拉古乐团拉开中山音乐堂“2018紫禁城·古乐季”帷幕

莫拉古 波兰拉莫拉古乐团拉开中山音乐堂“2018紫禁城·古乐季”帷幕

日前,中山公园音乐厅第八届“故宫古乐季”以波兰拉莫拉古管弦乐团用早期大键琴和弹拨琵琶演奏的中古古乐拉开帷幕。接下来,法国著名女低音歌手、指挥家娜塔莉·斯特尔茨和古典乐大师唐·科普曼将分别指挥两场音乐会,为观众带来维瓦尔第、巴赫、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器乐和声乐作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