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谈起《最后的晚餐》,首先想到的就是达芬奇的世界级名画,这位艺术家画在米兰圣玛丽亚的感恩节教堂的墙上。有一幅画也叫《最后的晚餐》,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构图和布局上是一致的,但是原画中的宗教成员被戴面具的少先队员所取代。
在2013年苏富比40周年拍卖会上,这幅画卖了1.4亿元。早在2001年,当这幅画刚刚完成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和他的妻子就买下了它,并特意把它拿出来支持苏富比40周年纪念。今天,让我们来介绍《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曾梵志。
曾梵志是一个“60后”。他于1964年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印刷厂的工人。年轻的曾梵志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校经常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年轻时有一件事让他讨厌学校:成为少先队员对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曾梵志没有实现他的愿望。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除了他,班里只有两个同学没戴红领巾。
16岁时,初中毕业的曾梵志不能再学习了。他选择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父亲在印刷厂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走向社会的曾梵志开始思考未来,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邻居大哥是一个大他十岁的美术生。因为没考上湖北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在家闲着,就教曾梵志画画。慢慢地,曾梵志也爱上了绘画。他没有在印刷厂工作,而是决定去艺术宫学习。此时,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当代中国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
为了去湖北美术学院学习,曾梵志重新拿起了他的书,但由于他的文化课很差,他连续四年在孙山出名。最后,努力才有回报。23岁时,他终于希望成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八大新生之一。当时,中国的艺术教育向苏联学习,但曾梵志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还喜欢自己做一些创作,大三的时候直接把课外创作带到工作室。老师对他作品的评价很两极。年纪大的只给及格分,年纪小的老师给高分接近满分。
大三时,曾梵志创作了一幅名为《忧郁的人》的油画,教曾梵志如何用自己的感受来表达他想描述的对象,并记录了曾梵志艺术发展的变化。两年后,他以500元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一家基金会。
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曾梵志被分配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原因是曾梵志的油画专业符合广告公司要求的“街头绘画”。当然,曾梵志对这种分配非常失望。所以像他当时在学校里做的那样,坚持自由创作,画肉链接,画协和医院的主题,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风格不会被主流接受。
美国《艺术新闻》杂志的一位艺术评论家访问了武汉,非常欣赏曾梵志的作品。他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曾梵志的《和谐三部曲画》。不久,《江苏画报》刊登了这一系列作品。1991年夏天,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李显庭找到了曾梵志,请他寄一些作品的照片给他,并在香港刊物《21世纪》上为他写了一篇专门的评论文章。当李先亭再次来到曾梵志时,他带来了香港汉族雅轩的主人张松仁,后者花2000美元买下了曾梵志的作品。
慢慢地,曾梵志变得越来越有名,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他的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展出,并被瑞士、德国、香港等地和中国的收藏家收藏。他还不时与一些社会名人合作,包括冯小刚、马云、刘德华等人。公众首先知道曾梵志是从他的《最后的晚餐》开始的。毕竟一个价值上亿的收藏总会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说实话,关于曾梵志《最后的晚餐》的争议还是蛮大的。这幅画属于他的“面具系列”。有人认为根本不应该值那么多钱,只是为了博得红画师的炒作;有人说拍卖行和卖家以“洗钱”为目的,虚假提价;当然也有人肯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
1.《曾梵志作品 在他笔下世界名画竟变成这样!还卖了1.4亿-当代画家曾梵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曾梵志作品 在他笔下世界名画竟变成这样!还卖了1.4亿-当代画家曾梵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5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