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自主休渔
中国已经率先做出姿态
已经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7月3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西码头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渔港,部分远洋渔业企业自行响应休渔,远洋渔船陆续来港,在渔港内抛锚。图/中信
最近,中国迈出了独立公海休渔的第一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宣布,自7月1日起,中国首次在公海实施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具体来说,西南大西洋的捕鱼季节是7月至9月,在南纬32度至南纬44度和西经48度至西经60度之间,东太平洋的捕鱼季节是9月至11月,在南纬5度至南纬110度至西经95度之间..
鱿鱼的生长环境对水质、温度、食物要求较高,繁殖困难,只能野外捕捞。鱿鱼产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温带水域,南海北部有近海鱿鱼渔场。在中国捕获的海洋鱿鱼总量中,近海生产约占40%,公海生产约占60%,中国自捕鱿鱼全部运回国内市场。
这次休渔的两个海域是中国近海渔业最重要的鱿鱼渔场。其中西南大西洋的公海与阿根廷相邻,其主要产品阿根廷鱿鱼目前在国内市场可达2吨。5 ~ 3万元,公海最贵的鱿鱼。仅在这片开阔海域,中国就有近200艘鱿鱼渔船。东太平洋公海毗邻厄瓜多尔和秘鲁,盛产美洲红鱿鱼。
早在6月初,公海休渔文件正式下发各省,仍在休渔区的鱿鱼渔船开始陆续撤离。目前,所有渔船都已撤出西南大西洋的捕鱼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渔业和渔业局的一级检查员刘新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约90%的撤离渔船被转移到东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其他公海继续作业,10%返回家园进行船舶修整。
未来的休渔期可能会延长
「七月至九月的休渔期,对保护鱿鱼产卵群及恢复资源补充,可发挥积极作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渔政管理局局长张贤亮说。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海洋渔业协会鱿鱼捕捞技术组组长陈新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的主要捕捞群体7-9月份刚刚产卵完毕,休渔水域是其主要产卵场和生活区。鱿鱼产量极快,可以保护幼鱼在休渔三个月内不被捕捞,也就是“抓大放小”。
他解释说,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捕捞鱿鱼面临两大威胁:一是幼鱼大量捕捞,使得后期捕捞乏力;第二,气候变化导致的渔场之间的迁徙空进一步减少了公海的渔业资源。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南极冰融化加速,海冰面积降至历史最低点。冰冷的海水进入海洋,使得底层水温偏低。一方面可能会增加鱿鱼幼体的死亡率,使其生长缓慢;另一方面,渔场形成于冷暖洋流交汇处,冰的融化使交汇处发生转移,传统渔场的资源直线下降。在西南大西洋,有三个主要的鱿鱼渔场:公海、阿根廷200海里内的专属经济区和阿根廷以东483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福克兰群岛”)。从近年来的资源分布空来看,公海产量在下降,但阿根廷的产量在增加,福克兰的产量也很高。
近年来,公海渔业资源的年度波动非常大,加剧了渔业企业的经营风险。舟山海洋与渔业局海洋渔业司司长张红彬表示,2019年,西南大西洋公海产量极低,平均每船产量只有50吨,因此许多小企业破产。2017年,单船平均产量恢复到2000吨/船。此前,在2007年的历史高点,单船平均产量可能达到3181吨/船。
“人类无法逆转气候变化。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破坏。”陈信军说。他还解释说,鱿鱼不像其他鱼类,是一年生的,产卵后死亡。不过基本上常年产卵的群体很多。所以资源变化大,衰退快,恢复快。“就像田里的杂草一样,它自身的恢复力非常快。”
公海上的中国鱿鱼渔船主要有两种。大部分都是专业的鱿鱼渔船,只能钓鱿鱼。操作工具为尼龙钓鱼线,多为浙江、山东产。另一种是拖网渔船,使用大规模拖网捕捞鱿鱼、鲱鱼、鲻鱼和其他远洋鱼类。大约有30艘船,都来自山东。
舟山国家近海渔业基地副司令陈斌表示,拖网渔船对鱿鱼渔业资源的破坏最大。一旦下去,大鱼小鱼都钓到了,幼鱼还没长大就钓到了。由于体积小,只能低价出售,没有商业价值,也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环境。相反,鱿鱼渔船的专用鱼钩对鱼的规格有限制,小鱼是不能钩的。
早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就要求重点整治底拖网等严重破坏海洋资源的渔船,严禁批准制造新船。其实国内企业使用的大型海洋拖网渔船,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是二手外轮,在国外基本处于被淘汰的边缘。陈斌指出,出台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淘汰拖网渔船,并迫使企业更新渔船。
这项休渔对拖网渔船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们全年都在作业。而西南大西洋鱿鱼渔船的作业时间原本只有上半年,高峰期在2月至5月,捕鱼季节最多持续到7月中旬。
就鱿鱼渔船而言,东太平洋9月至11月的休渔期对其影响较大。休渔期恰逢捕鱼季节。根据以前的估计,休渔三个月内的产量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每艘船带来的损失至少在几百万元以上。
中国海洋渔业协会会长黄保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休渔会对企业造成暂时影响,但大多数企业都非常支持。休渔的好处已在许多海域得到证明。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的水域,大杨世佳的九艘鱿鱼渔船已被阿富汗政府授权在网上捕鱼。大洋世家总工程师王晓晴发现,按照阿根廷的渔业管理办法,每年9月1日至1月上半月休渔,休渔后捕捞,不仅使鱿鱼变大,而且产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更好。
参与休渔期和休渔范围科学论证的陈新军表示,未来公海休渔将根据每次休渔的效果进行常态化和动态调整。如果休渔效果达不到预期,休渔期可延长至4~6个月,休渔期可进一步延长。
中国带头采取行动
“我们休息一下,但人们不会停下来。”当王晓晴第一次通知新的休渔期时,一些船长告诉了他。
公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面临“公地悲剧”的矛盾,这也是一些企业所关注的。虽然都承认休渔期间保护幼鱼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除中国船只外,还有韩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的100多艘渔船也在捕捞。中国选择自行休渔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渔船仍在作业,继续对资源造成破坏。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远洋鱿鱼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刘新忠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海鱿鱼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鱿鱼也是中国近海渔业中单个物种产量最大的捕捞对象。可以说,公海鱿鱼资源的保护首先来自于中国自身的需求,这对中国鱿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与我们最相关,”他评论道。“中国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西南大西洋是世界上少有的缺乏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公海之一。作为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需要考虑如何在缺乏区域管理的情况下,通过独立实施一些管理政策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东南太平洋,第二个禁渔区,虽然有南太平洋渔业管理组织,但没有采取严格完善的鱿鱼养护管理措施。
西南大西洋的问题更复杂。
中国一直希望推动在该海域建立区域性渔业组织。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建立区域组织后,可以实施捕鱼限制,以维持鱼类资源的现有捕捞能力,并要求该区域的捕鱼国共同养护资源。然而,由于相关海域的敏感问题,多边机制的建立被推迟。
刘新忠强调,中国率先做出姿态,承担起相应责任,在公海实施独立休渔。目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共识,未来各国将更加积极地保护渔业资源。
另一方面,公海休渔正常化进一步限制了国内远洋渔船的作业时间和范围。
此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一项“控制总量”的政策。根据2017年发布的计划,到2020年,中国近海渔船总数将稳定在3000艘以内,近海捕捞企业数量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保持“零增长”。
随着政策的严厉和渔业资源的剧烈波动,近海渔业从业者被迫更直接地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再靠天气吃饭,出路在哪里?
陈新军指出,在渔业缺乏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提高企业效益。而且在产量高的年份,一些资源可以通过加工储存,产量低的时候释放。
但我国近海捕捞业的产业链还比较短,捕捞和加工相互隔绝,缺乏能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大型龙头企业。陈新军观察到,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逐步向这个方向转型,但对于民营企业占90%以上的远洋渔业来说,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困难。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渔业与渔政司巡视员胡建华认为,国家对近海渔业管理日益严格的政策将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不断违规的小企业将破产或被大企业兼并。“在舟山,这种趋势已经可以部分看到,但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采取行动,我们仍然需要政府下定决心,推出更有力的措施。”
1.《中国首次公海休渔 我们还能吃到大鱿鱼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首次公海休渔 我们还能吃到大鱿鱼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6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