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赏
●
析
词写秋景秋思,表现出游子漂泊之苦、反映出词人身世之悲。
柳永早年有积极用世之志,他天性浪漫,好作俚俗歌词,为封建士大夫所不容,仕宦之路一直很坎坷。后来,柳永愤而离京,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致力于词的创作,用词来抒写自己的羁旅之苦与怀才不遇的愤懑。这首词就是一个典型。
词的上片侧重写秋景。前两句由“对”字领起,写经过秋雨冲洗的江天,澄澈如洗,明净爽朗。其中“雨”、“洒”、“洗”三个仄声字的运用,使语调曲折多变,为素秋的平缓带来一些波动,利于情感的表达。
中间几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由“渐”字领起,写清秋经雨洗涤之后,又加上秋风的劲吹,就显得更加萧索了。曾经壮丽秀美的山河,如今只是一片清冷,凄凄惨惨戚戚。一抹斜阳洒在高楼上,只是这么无声地照着,本该静美的秋景,在断肠游子看来,不过就是一个字——悲。
秋风“紧”、关河“冷”,层层紧逼,写尽悲秋之气。“残照当楼”四字,令词的境界全出:好像整个世界都一齐来悲秋,而不仅仅是断肠游子。这几句尤为人赏识,就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都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随之词意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转至俯察,然而悲秋之气并没有减弱,反而直入人心底。“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世间的花叶都已经零落了,世间的草木也渐渐枯黄了。如果说,暮春时节的芳华还只是半凋零,那么晚秋的花叶就彻底枯萎了,“冉冉物华休”,渐渐老去的不只有花草,还有自然界中所有美好的景物。
一“休”字,寓无限的感慨与思索,将对自然景物变换的伤感上升到对人生的思索。“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在世间万物萧索的时候,长江水不但没有任何的变化,还丝毫没有悲秋之心,它“无语”东流,年复一年,始终如一。
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高远。
下阕主要抒情,首先是思乡之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敢登高望乡,因为家乡邈远,归期无望,望乡只能引来更多的愁思。“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则写羁旅之苦,扪心自问,有问无答,充满无限酸楚。“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则写相思爱情,词人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在妆楼凝望,好几次误把他人的船只当作爱人的归舟。千帆过尽都是过客,望见千百人,却始终等不到归人。这种心理落差、理想破灭是何等的煎熬。“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句,由对方转写自己,说佳人埋怨我不归,怎知道我时时刻刻都在盼归,每一次凭栏远眺都是一次的哀愁痛苦。
下阕的后半部分笔法曲折多变,“佳人妆楼颙望”本是想象中的虚景,却写得十分真实,仿佛真有其事;“正恁凝愁”本是实情,却从佳人的设想着笔,化实为虚,显得空灵蕴藉。同时,煞尾“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与开篇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遥相呼应,结构严谨,开阖有致。
1. 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2. 一番:一次;一阵。清秋:清冷的秋。
3. 霜风:秋风,凛冽的寒风。凄紧:寒风疾厉,寒意逼人。
4. 关河:关塞与河流,指代山河。冷落:冷清。
5. 残照:落日的余光。当:对。
6.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叶凋零。红:指代花。翠:指代绿叶。
7. 苒苒(rǎn):渐渐。物华:自然景物。休:止,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8. 渺邈(miǎo):一作“渺渺”,渺茫遥远。
9. 归思:回家的心思。
10. 淹留:长期停留在某地。
11. 妆楼:妇女居住的楼房。颙(yóng)望:凝望。颙,一作“长”。
12. 争:怎。
13. 恁(nèn):那么,如此。凝愁:愁苦不已。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诗词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诗词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