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消费贷款以其简单的审核、快捷的放款在当下获得了广泛的大学生市场。但风险的易转嫁、名目繁多却难以定性的费用、高于一般信用卡的费率、花样百出的催款方式、可能对信用带来的影响,都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

  2016年3月9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向父亲发出这条信息后,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无力偿还高达60余万元的网络借贷欠款,让这名年仅21岁的青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起悲剧,使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这种以分期购物、消费贷款等服务内容为主,仅供年满18岁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申请办理的业务模式,近些年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贷款这种模式,不同于分期购物必须以购买商品为前提,消费贷款能够直接从提供服务的平台那里获取现金,随意支取使用,缺乏对资金用途的监管。郑德幸所欠下的高额借贷,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十几家平台处分批借得。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几家较大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台——趣分期、分期乐、名校贷、爱学贷、学信贷上,都提供这样的服务。

  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孙明(化名),为了科研需要,也在关注并使用这一服务。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为了解这种业务模式的详细情况,他选择在自称为“深受中国大学生喜爱的分期购物商城”趣分期上,借款1000元,体验了从审核放款到逾期欠款的所有流程。

  “体验完才能知道,这类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有太多不合规的地方。尽管我是在一家平台上发现的问题,但这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现状。”孙明说。

  审核简单:

  查验学生证即认可身份

  2015年12月3日,孙明在趣分期的“趣白条”服务上,申请了为期一个月的1000元消费贷款。

  为了获得这笔贷款,孙明先在趣分期网站上注册了账户,填写完个人信息,并提供了其个人的芝麻信用授权,允许趣分期查看其芝麻信用评分。完成之后,孙明便通过网站提交了贷款申请。

  “刚提交申请没几分钟,便有校园代理给我打电话,要求到我宿舍来完成上门核验身份、面签协议。”孙明告诉记者,校园代理也是在校大学生兼职,从事着趣分期的校园推广、申请人身份核验等工作,除了有固定工资外,还能从每份核准的贷款中抽取一部分提成。

1.《诱惑的背后 校园贷诱惑背后的风险转嫁你知道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诱惑的背后 校园贷诱惑背后的风险转嫁你知道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