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蓝皮书第四届年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代表组织者发表了讲话。来自相关首都的相关专家和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
蓝皮书主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自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按照“一极三区”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一极”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但都位于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新增长极,可以说是“第四极”。“三区”是“中西部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区,内陆开放合作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
蓝皮书重点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极三区”建设的概况,认为通过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导区、内陆开放合作先导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可以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绿色增长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示范。
蓝皮书还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对外开放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之间的省际合作和修次同平区域合作进行了典型研究。
创建国家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湖北国家低碳省试点示范作用,明确“支持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场已吸引投资者7865人,市场参与者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具有建设国家碳市场中心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湖北省碳市场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减排效果日益显著,控排企业通过减排和交易直接受益超过2.5亿元。各种碳金融创新引领全国。率先开展碳排放质押贷款业务,累计质押金额超过5.4亿元。
根据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的计划,将建立一个覆盖30-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的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将使中国的碳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是排名第二的欧盟碳市场的两倍。2017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三五规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分工》,明确提出中国将推动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平稳过渡。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预计将达到3.5万亿美元。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充分利用湖北的国家领先基础,通过向长江中游和全国提供碳排放指标、准CDM项目、碳基金、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逐步形成国家碳排放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应以扩大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为突破口,建设两型社会先导区,为中国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建立和完善共同抓大保护的制度和机制
根据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共同建立和完善大保护体系和机制。
第一,成立环保协调机构。建立长江中游生态协调委员会,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召开联系会议,加强对整个长江中游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规划、指导、协调和决策。
二是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加强三省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系统。建立跨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通报、咨询和处置机制,从队伍建设、指挥协调、设备配置、信息平台等方面进行协调和配合,全面提高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水平。
第三,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回收,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包括流域治理和大气污染,探索建立跨三省共同出资的生态补偿基金,积极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全流域生态安全。
第四,完善环保投资机制。积极探索税收激励政策、政府绿色债券融资、采购制度、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外商投资,积极参与长江中游生态建设。
第五,完善环境责任评估机制。包括加快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建立和全面推广生态环境破坏终身问责制度,完善政府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环境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责任。
使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根据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之一。中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内陆腹地推向改革开放前沿,孕育了巨大的新发展机遇,也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历史上,湘、鄂、赣三省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和贸易往来。据考古和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古印度就从事丝绸、玻璃等商品的贸易。江西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和闽越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运河的主要道路,是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重要的物资运输集散地。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中俄万里茶道连接了湘、鄂、赣三省。据史料记载,“中俄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主要产茶区的茶叶,从汉口出发,经汉水北上,经过河南、山西、河北,穿越沙漠,到达蒙俄边境的贸易口岸察合台,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到达圣彼得堡。历史上中俄万里茶道正好经过伏尔加河流域,茶叶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以集散转运为主要功能的长江中游节点城镇的繁荣。
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在经贸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环保、科教文化、友好省市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中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合作示范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都、重庆的合作互动, 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深化全球合作和国际交流,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内陆地区
长江中游应推进六大一体化
蓝皮书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以省会为龙头,推进六个一体化。
一是推动空之间的布局和城市整合。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通过创新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多层次联动发展。推动省会城市向高端和服务化发展,逐步转移和扩散部分功能、产业和生产环节,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向专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完善城镇体系。
二是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着力深化武汉港、宜昌港、岳阳港、长沙港、南昌港、九江港等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合作紧密的长江中游港口群。
第三,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要建立健全产业转移促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搭建示范区产业合作平台。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握各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绿色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探索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将耕地保护和空气体污染治理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可以将生态补偿与大气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考虑建立区域内补偿和区域间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机制。
第五,推进创新驱动整合。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高水平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推进城市群科技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城市群协同创新联盟。
第六,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优势,共同推进中欧列车正常化,共同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共同打造海外经贸合作区,特别是联合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童平秀率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
蓝皮书指出,桐城、平江、修水三省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处,是连接长沙、南昌、武汉的内陆开放高地,具有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独特优势。桐城、平江、秀水通过联合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和《示范区交通旅游合作备忘录》,初步拟定了《铜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在这一合作共识的指导下,三县将致力于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网络,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共同开发幕府山旅游资源,共同发展绿色产业,相互促进开展精准扶贫,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童平秀’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定位,为全国省际边界经济合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积极示范。
以医疗合作为例,三县共同努力解决“养老、看病”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改建扩建了一批中心卫生院、农村卫生所和配套妇幼保健院,建立和完善了示范区医疗卫生合作医疗机构体系,形成了以桐城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其他两个县人民医院为极点,以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为主体,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合作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文化优势,大力推进幕阜山周边中国医药旅游实验区建设,推广集中医疗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和集医疗、养老、教育为一体的老年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桐城中医药健康旅游和老年旅游。推进幕阜山周边中国医疗旅游实验区建设,打造“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1.《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 报告精读 | 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 报告精读 | 中三角蓝皮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2017)》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8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