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瞄准》这部剧有两条线索,一主一次,都是明线,每次故事主线切换都会让人有种同时在看两部剧的感觉。乍看不免有种割裂感,随着剧情的发展,两条线明里相互独立,暗里却千丝万缕。
《瞄准》 剧照
一部历史剧却没什么时代沧桑的烙印,吃的、住的、穿的、用的确是旧物件,旧式样,行为却丝毫没有年代感。确切地说,它更像一部以民国和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的现代都市剧。
一句话概括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下野的国民党元老在共产党保护下完成促使楚军起义历史使命的故事。
秦鹤年的秘书 中共地下党员 张之亮
为掩护楚军精神领袖秦鹤年完成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历史使命,张之亮、小镜子、赵大鼓、殷千栗、欧阳湘灵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付出生命。
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连剧中肩负着历史重任的楚军老帅秦鹤年都不禁反问:我一个下野多年的糟老头子有这么重要吗?
楚军老帅 国民党元老 秦鹤年
事实证明:很重要!
楚军中的主要将领
即便是已经下野多年,即便是跟楚军最有分量的将领闹翻了脸,关键时刻,能聚拢人心,能替十几万楚军将士做主的,不是楚军名义上的兵团司令唐思远,也不是手握楚军核心兵力的第八军军长廖杰,更不是蒋介石嫡系参谋长钱珏,而是楚军永远的精神领袖秦鹤年。
楚军主力第八军军长 廖杰
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楚军,但民国军阀林立是事实,国民党北伐名义上统一了中国,本质上却并没有消除军阀割据。直到败退台湾,蒋介石也从没有完全掌控国军。这也是为什么解放战争中,国军分嫡系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原因所在。
蒋介石
对蒋介石而言,中央军是他的嫡系,而他也因此成了国军中最大的军阀势力。
民国的军阀,论起源,可以追溯到曾国藩的湘军。
大清入关,靠的是八旗和绿营。满清掌握政权后,发展了蒙八旗和汉八旗,扩充了绿营。为大清立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满八旗率先开始腐化堕落。从多尔衮挥师入关到康熙平定三藩,短短三十几年,吴三桂还是那个吴三桂,但八旗已不堪一击。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绿营,康熙的大清可能真的就被三藩给推翻了。
八旗骑兵
到了乾隆后期,绿营战斗力也逐渐下降;太平天国起义时,八旗和绿营都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不得已,清廷才号召组织乡勇对抗起义军。曾国藩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步发迹,走向辉煌的。
湘军主要将领
曾国藩的这支湘军,士兵由营官招募,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名义上是朝廷军队,实际上却只效忠一人。
被架空后的清廷为抗衡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决定另起炉灶,才有了后来的袁世凯小站练兵。袁世凯照猫画虎,拿着清廷的粮饷,练的却都是“袁家兵”。这为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窃取大总统的位子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袁世凯 小站练兵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在唾骂声中愤愤离世。他手下的主要将领冯国璋、段祺瑞和张作霖各自为政,形成了民国初最有实力的三股军阀势力:直系、皖系和奉系,统称北洋军阀。
北洋三杰:王士珍 段祺瑞 冯国璋
民国初的军阀混战,就集中在这三股势力之间。先是直奉联手打败皖系,皖系从此一蹶不振,成了奉系的附庸。紧接着直奉分赃不均,爆发了两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却没有伤筋动骨;第二次奉系联合皖系和孙中山共同对直系开战,还拉拢了被吴佩孚排挤的直系将领冯玉祥,彻底打败吴佩孚,推翻曹锟。
除了北洋军阀三股势力,西南军阀中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军阀也很有实力。国民党北伐最初的十万大军只有两万是黄埔军,其余都改编自地方军阀。
秦鹤年和女儿
电视剧《瞄准》中的楚军老帅秦鹤年参加过武昌起义,应该就是西南军阀中拥护北伐的某一位派系首领。
下野是民国军阀混战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战败一方的首领通常都通电下野,一来保全了性命,二来保存了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了性命和实力,不怕没机会东山再起。
冯玉祥将军
冯玉祥倒戈直系,成立西北军后,面对直系、奉系和直鲁联军的联合施压就曾选择通电下野。很快,又在五原誓师,宣布支持革命,参加北伐。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面对韩复渠倒戈,东北军入关等极其不利的局面下,又一次选择通电下野,西北军就此瓦解。
下野后的主帅,虽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控制,但关键时刻依然对军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也是剧中为什么国共双方都把精力放在秦鹤年身上的原因。
1.《西门吹灰2020 民国旧事:通电下野,依然是一军领袖,人走茶不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门吹灰2020 民国旧事:通电下野,依然是一军领袖,人走茶不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