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读,既是无奈之辞,又是肺腑之言

真正的历史来源于哪里?这是到现在谁也说不清的话题。那么我们读到的历史究竟有几分是真实的呢?二十年前,当我只有二十岁的时候,我会说,当然百分百是真的,可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我的回答是:十分之一的历史是真的,十分之六的历史是需要推敲的,而另外十分之三,是假的,是经过掩饰的。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读诗使人明智!”历史不但可以让人增长学识,而且还可以教给人智慧。我们读史是为了客观地看待过去,品读现在,观照未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从容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寻找出适合历史规律和发展逻辑的前进道路。

不过,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历史必须是真实的历史,否则就会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历史不会欺骗人,但历史记录会,这是因为记录历史和编纂历史的都是人,不是机器。只要是人,就会有爱别离,就会有怨憎会,就会有求不得。所以,有人为了记录真正的历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有人为了删除对自己不利的历史,就会借用国家权力;还有人为了编造对自己有利的历史,竟然会违背基本常识。这样,真实的历史参杂了许许多多的伪记录,让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都是经过雕琢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即便是真实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也都有不同的结果。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更何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惶惶历史呢?

历史如果细读,隋炀帝也曾是雄才大略,唐太宗也曾做过卑鄙小人,汉刘邦热衷背信弃义,明太祖杀戮中也曾手下留情。可不管怎样,越往细读,历史就越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历史中透着血泪,表面上裹着丑陋,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历史不忍细读,可又不得不读,怎么读呢?我的答案是批判得读,想象自己在那时会怎么样才符合人性的自私、贪婪与恐惧。能做到这样,真实的历史也许就会油然而生,那些历史人物的张扬个性才会更加生动。

1.《鲜花畅谈历史 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既是无奈之辞,又是肺腑之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鲜花畅谈历史 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既是无奈之辞,又是肺腑之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