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自篡权北周之后,恐惧手下大将也如他一样,来一个“黄袍加身”,于是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骚操作,瞬间将北宋的高端战斗力一扫而空。
然后赵家的子子孙孙都传承着老赵家的传统——抑武扬文。
再然后赵家“养士数百年”,沉迷于文人的吹捧之中,完全忘记了老赵家是以什么起家的,是凭借着什么取得天下的。
所以北国的燕云十六州一直都被辽国掌控在自己手里,直到宋徽宗时期,幽云七州才由大宋的热血君臣花钱给赎回来。但是已经晚了,北宋的军队此时已经烂到了根子里,没救了。
一直以来,北宋的疆域最北端都是以雁门关为界限,西面到陕西的横山,根本没有养马和培养骑兵的地方,等到宋徽宗时期在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时,北宋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养马地。
但以前有精兵悍将的时候,缺少兵马;好不容易有了养马地了,以前的精兵悍将却早就养成一帮废物了,连中原王朝引以为傲的步战都丢了很长时间了,更别说骑兵战力了。
北宋的皇帝们为了打压武将,荣养没有造反能力的文人,对于武备的关注力持续下降,军费预算和培养制度也逐年放松,慢慢地那只陪着赵家打天下的禁军就养成了仪仗队了。
甚至在北宋建国百年之后,地方性质的厢军就已经成为北宋最具备战斗力的部队了,可是厢军是什么性质?是地方军,那么你能指望地方军练出精锐的骑兵吗?
北宋鼎盛时期的人口已经由最初的三千七百万发展为一亿两千六百万,经济体量更是占据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
自从第一给北方辽国纳贡的“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的君臣们就尝到“花钱买平安”的“甜头”,每次打不过别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花钱。
西夏、辽国、金国,所有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都收到过北宋进贡而来的财富。
也因为如此,在大宋君臣的心目当中,军队已经不再是保护国家的第一道防线,钱才是!军队也不再是保护百姓的钢铁壁垒,钱才是!同样的,军队也不再是国家应该重视的事情,钱才是!
也因此,北宋各个君王更觉得文臣才是国家的支柱,因为他们能挣钱,挣了钱就能买平安,所以有能力造反的武将就更加没有用处了,最后就连军队的指挥权都被北宋君王们划给了文臣们。
慢慢的整个大宋都充斥着这种思想,文人才是最应该受到尊敬,文人才是“开万世之太平”的关键,也必须是!
因为文人领导武事,那么军队的系统训练、武备和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军队整体战斗力不高的情况下,那么骑兵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北宋前期连一个像样的养马场都没有,而且加上马匹属于战略物资,又无法通过交易获得,所以北宋的骑兵先天性就受到了数量限制。
北宋的马匹储备号称十万,但实际上能够六七万就不错了,马匹少就珍贵,珍贵就不能随意使用,不使用又练不出奇兵来,这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要知道唐朝养马数十万之多,可即使如此,选出来的战马也没有超过十万。再加上骑兵最少也要一骑双马甚至三马的配置,所以北宋基于数量上的稀少,骑兵的训练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缺乏训练,骑兵到战场上战斗力能强到哪里?而发挥不出战斗力的骑兵,宋朝那些对于军事只限于指手画脚的文臣们,绝对不会从根源上找问题,只会认为骑兵没有存在的必要。
上层掌控决策权的人因为看不到结果而不重视,长时间不重视导致制度僵化,加上官场腐败滋生的贪污,到了北宋中期,当兵已经成为了一种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而且北宋还有一个陋习,那就是防止士兵潜逃,就在士兵的脸上刺字以方便管理,这在哪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里,简直让人不可接受,士兵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尊严,享受不了最基本的社会地位。
结语:没有政策,没有装备,没有地位,没有内行的指挥,北宋骑兵连凑齐起码的军队建制都难,更别说成军制上战场了。
所以从出生就开始难产的北宋骑兵,在这种大环境下难以形成战斗力也就不怎么让人感到奇怪了,上了战场吃败仗也成为理所当然地事情了。一切不过是老赵家的老祖宗种下什么因,老赵家的后代们就品尝什么果而已。
1.《文化小思维 宋朝的骑兵想打胜仗有多难?不仅是因缺兵少马,昏君乱政最为致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小思维 宋朝的骑兵想打胜仗有多难?不仅是因缺兵少马,昏君乱政最为致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