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李世民称帝初期,长孙无忌明显比房玄龄更得宠。由于受到亲妹妹长孙皇后的压制,长孙无忌在贞观十年之前,一直是个位高权轻的打酱油角色。
在杜如晦病逝,长孙无忌打酱油的情况下,房玄龄成了贞观首相。唐朝实行群相制,李世民当朝二十三年,总共用了二十七位宰相。房玄龄是宰相中的领头羊,是当之无愧的贞观第一宰相。
长孙无忌不服房玄龄,但是被亲妹妹压制,只能对房玄龄羡慕嫉妒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唐太宗让长孙无忌出山担任宰相。长孙无忌虽然不再是打酱油的角色,但是跟房玄龄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了太极殿正当中那把椅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长孙无忌支持大外甥李承乾,房玄龄支持魏王李泰。房玄龄这样级别的人物,不能亲自出面支持魏王李泰,否则就有结党营私的嫌疑。房玄龄在幕后遥控指挥,他让儿子房遗爱加入魏王幕府,还让岑文本等人,成为拥立李泰的马前卒。
长孙无忌一开始就明确支持大外甥李承乾,得罪了二外甥李泰。李承乾被废之后,如果李泰上位,长孙无忌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长孙无忌当机立断,拥立三外甥李治。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等人,战胜了以房玄龄为首的魏王党,把晋王李治扶上太子宝座。
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宣布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当着房玄龄等人的面,对李治说:“舅许汝矣,宜即谢。”
李治听父皇这么一说,马上按照外甥拜舅舅的礼节,拜谢长孙无忌。李世民册封李治为太子,标志着房玄龄拥立李泰失败了。此时的房玄龄虽然还是首相,但是有了失宠的迹象。
李世民远征辽东,带着长孙无忌出征。李世民让房玄龄留守京师,又害怕房玄龄控制太子。李世民让太子李治到河北定州,美其名曰督运粮草。唐太宗出征之后,房玄龄就碰到一次杀机四伏的危机。
有人找到房玄龄,告发房玄龄谋反。房玄龄不敢擅自处理告发之人,只能把告发之人送到前线。李世民听说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不由分说就把告发之人杀了。凌烟阁功臣、宰相、宋国公萧瑀也告发房玄龄谋反,李世民褫夺萧瑀爵位,把萧瑀贬官外放。
史学界普遍认为,两次告发房玄龄谋反的事件,幕后主使都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想致房玄龄于死地,继而取代他的首相之位。李世民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相信房玄龄不会造反。长孙无忌见无法撼动房玄龄,就设计剪除房玄龄提拔的宰相们。
张亮原本是瓦岗军出身,被房玄龄引荐给秦王李世民。张亮在贞观朝,一路飞黄腾达,不仅当上了大将军,还当了宰相。刘洎,字思道,也是房玄龄一手扶持起来的宰相。长孙无忌让褚遂良等人出面,告发张亮和刘洎谋反,把张亮和刘洎送上断头台。
张亮和刘洎被杀,岑文本郁闷死了。房玄龄系的宰相纷纷失势,长孙无忌系的褚遂良等人,却纷纷步入宰辅岗位。房玄龄知道长孙无忌容不下自己,也知道唐太宗更信任长孙无忌。房玄龄审时度势,主动递交辞呈,申请辞去宰相职务。
李世民想让长孙无忌成为托孤大臣,他早就在等房玄龄的辞呈。李世民接到房玄龄的辞呈,没有马上批准,而是按照流程慰留。房玄龄审时度势,再三申请辞职。李世民在演足了慰留戏码,高度评价了房玄龄对大唐的贡献,然后就批准了房玄龄的辞呈。
房玄龄用辞职的方式,向长孙无忌认输,希望长孙无忌能放过自己和家人。长孙无忌心胸狭隘,在房玄龄认输的情况下,长孙无忌依然不肯放过房玄龄。长孙无忌嫉妒心理作祟,非要和房玄龄见个高低。房玄龄活着的时候,有李世民罩着,长孙无忌奈何不了房玄龄。
唐太宗驾崩,李治登基称帝。长孙无忌一手遮天,此时的房玄龄已经配享太庙。长孙无忌把对房玄龄的羡慕嫉妒恨,发泄到房遗爱身上。长孙无忌炮制了“房遗爱谋反案”,把房玄龄家族害得是家破人亡,还把房玄龄的牌位扔出太庙。
可怜的房遗爱,其实是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斗争的牺牲品。房遗爱谋反案,本质上就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权力斗争的余震,仅此而已。
备注:本文史料来源于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本文配图全部取景于欧阳修的故乡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永叔公园。
1.《王福星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表面和睦,暗地里却展开了杀机四伏的权力斗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福星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表面和睦,暗地里却展开了杀机四伏的权力斗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