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资治通鉴》周纪二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译文】
变法令推行10年后,秦国变得路不拾遗,山里面盗贼也没有了,人民都变的十分热衷战争,而惧怕私斗,民间治安很好。在变法之初说变法不好的人中,有些人又开始说变法的好话。卫鞅听后,说:“这些人都是乱法之人!”于是将他们全部迁徙到边关。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变法。
【解析】
在新官上任,杀鸡儆猴立威该怎么做?中,变法第一年,卫鞅为了立威,处理了秦孝公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现在是变法第十年,变法早已经度过深水期。虽然这些人一改原来的态度,说变法好话,卫鞅却处置他们,甚至连罪名都没有,卫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先来看看,变法这10年间,秦国、商鞅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359年,变法开始。
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击败韩国。
公元前355年,秦国魏国杜平会议。
公元前354年,秦国在元里击败魏国,斩首7000,攻取少梁。
公元前352年,秦国大良造(可能是卫鞅)进攻魏国,
公元前351年,卫鞅攻魏,夺取魏国固阳。
公元前350年,卫鞅在咸阳修宫殿,秦国迁都咸阳。同年秦魏在彤地爆发战争。
公元前348年,卫鞅开始在秦国进行税制改革。
显然,经过变法(第一次变法)之后,初见成效,秦国国力大增,开启虐魏模式。这无疑证明卫鞅变法的正确,同时也算是卫鞅变法的功绩。
这是表面的东西。背后实质是什么?
产生了一批因为变法而获利的人群。其中又以卫鞅制定的“二十等爵制度”最为关键。因为这个制度,让底层民众看到了改变命运乃至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
为什么山东(崤山以东)诸国叫秦国叫虎狼之国。就是因为秦国士兵打仗的时候太凶猛,一边打仗一边割敌人的脑袋。甚至为了割敌人脑袋自相残杀、拿战友的脑袋充数。
为什么脑袋又叫首级?这个也是因为“二十等爵制度”中的规定。临战,斩敌首一级,则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这就相当于玩游戏打怪升级,首级越多经验越多、等级越高。
在公元前352年、351年的几次对魏国作战,卫鞅带兵获胜,他自己取得军功。有很多人因为他获取军功。毫无疑问,这些人因为卫鞅获得军功。或许不能算是卫鞅的势力,但是确是因为卫鞅而获利的利益团体。
另一方面,变法十年,卫鞅和秦国贵族、世族之间的矛盾同样也更大了。秦国的变法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变,卫鞅要继续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这些先说变法不好又说变法好的人。有可能有什么意图?
1.《谋略那些事 通鉴谋略:关于权力基础稳定的2个关键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谋略那些事 通鉴谋略:关于权力基础稳定的2个关键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