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宋朝初年的官制大多为承袭五代或者唐制度,但俗话说得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宋朝的统治者在总结了唐朝灭亡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经验之后,也对官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随着宋朝统治者对于统治和官制的一些改革,宋朝的政治体制开始凸显自己的特点,中文抑武,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等。

和前朝往代相比,宋朝的官制注重中央集权、百官分权,最大的特点是设立了两府三司分化宰相的权力,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两府三司之间又相互牵制,总之皇帝要把控全局。

宋朝的宰相不是一个人,他们更像是一个机构,一个团体。宋朝也有三省六部,可怪就怪在他的三省六部长官只有名号,不具体管理本司事务,成为散官闲职。

那么除了皇帝,谁来帮忙管理国家政务呢?答案是“中书门下”,这一个机构也叫政事堂,他们里面的老大是同平章事,大多是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另外还有参知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担行政事务,说是分担,其实也是一种分权。

如果这么说还不好理解的话,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经常和几个大臣面对面坐着商量国家大事、庆历新政,那一群人就是宋朝的宰相、副宰相们。

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老大是枢密使,和上面提到的政事堂并称两府。“三司”,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管理者户部、盐铁、度支,他们的老大是三司使,也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两府。两府三司互不干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是宋朝官家的好帮手。

看历史大剧,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了,连手指头都有长短,更何况是帮自己打理国家的帮手,总得找个顺眼、顺手的不是?!

很多小伙伴就问了,那么不顺眼、不顺手的人都去了哪里呢?那就是今天咱们要说的话题了,大宋官家不喜欢的宰相都去哪了?

答案是,官家都派他们去做“山陵使”了,被分配到山陵使的宰相都不用想自己为啥不受待见,因为做了山陵使就差不多要和宰相一职说拜拜了。

话不多说,上菜!“山陵使”的威力这么大,那么什么是“山陵使”呢?说山陵使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山陵”,山陵就是指皇帝或者皇后的陵寝,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山陵使是一个临时设置的职位。

皇帝去世之后,会像现在一样,设置一个类似治丧委员会的团体,山陵使就是这个团体的主要负责人,管着皇帝丧礼的一应事务,所以山陵使也叫山陵仪仗使。

从唐朝以来就有山陵使一说,到了宋朝这个职位职务表述更加的详尽,要求也更加的明确。在宋朝,山陵使这个职位的身上有两个点非常有意思,一来,充当山陵使的必须是宰相,还要是先朝的宰相;二来,这个宰相做了山陵使,送走他所服务的帝王之后,他就需要辞职了。

从这两点来看,可不就应了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下面我们就结合几个例子看看都谁被新皇帝“嫌弃”安排了这个职位?

还没来得及辞职的山陵使丁谓

宋真宗登基之前,《宋史》里还真没有什么所谓的奸臣传,到了宋真宗这里,丁谓算得上被点名的第一号奸臣。

丁谓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他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进士甲科出身,天才式的人物。做了官以后也是尽心尽力,又是巧建宫殿,又是安抚便民,还巧渡黄河,总之他的前半生算得上利国利民。

结果回京之后,他就变质了,人们还将其和同时期的王钦若等组了个“五鬼”的组合,他干嘛了呢?

大家都知道宋真宗是一个十分痴迷道教的皇帝,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更是弄出了所谓的“天书”东禅西祀,真的是劳民伤财,而这背后都有丁谓和王钦若的影子。

丁谓还甚至拿了一只小乌龟告诉宋真宗这是天降“吉祥物”,关键是宋真宗也信了,好吧,到这里梨白只想说一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很多人都知道寇准,后来寇准被陷害发配到了崖州,也是出自丁谓之手,是他勾结宦官搞出来的冤假错案。

看过电视剧《清平乐》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章献刘皇后(宋真宗的皇后)曾经穿过衮服祭祀太庙,丁谓和王钦若两个“鬼”还曾经撺掇刘后学习武则天,被刘皇后训斥。

宋仁宗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很明显这两人对丁谓的印象都不佳。宋真宗去世之后,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

他来了,他来了,丁谓带着山陵使走来了。上文中提及丁谓勾结内侍陷害忠良,这里公布内侍的名字,雷允恭,这个人被任命为了山陵都监,等于在山陵使丁谓手下干活,也负责宋真宗丧葬事宜的一部分。

《宋史》记载,雷允恭和判司天监刑中和擅自更改了宋真宗的皇堂,这事被宋仁宗得知。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帝陵的选址和建造那都是很讲究的,结果这俩人在没有通知刘太后和宋真宗的情况下把宋真宗的皇堂给更改了,这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出了这种事情,宋仁宗召来了山陵使丁谓,毕竟这事是他的负责范畴。丁谓来了一问三不知,且这时候才想着安排人去调查这件事。作为山陵使的丁谓真的对此事不知情吗?肯定不是,更换皇堂是个很大的工程,丁谓不可能不知道,最后雷允恭被杀,丁谓也因为勾结内侍被罢黜宰相之位,降为了太子少保。

再之后,丁谓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了崖州,巧合的是,宋朝的名相寇准曾经被他陷害也是贬到了崖州。

坐上山陵使的丁谓还没来得及体面地向相位说拜拜,就被贬了,各位看官们,此事你怎么看?

韩琦两人山陵使,要为英宗暴病早逝负责?

宋真宗的山陵使是丁谓,那么宋仁宗的山陵使又是谁呢?答案是韩琦。

《宋史》记载,韩琦“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家的榜眼。

韩琦自入仕途之后,便受到了宋仁宗的重用,先后历任将左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还曾经和仁宗一朝的名臣范仲淹抵御西夏,之后又和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杜衍、范仲淹等人因为新政实施不利,全被罢黜出京,反倒是宣抚河北的韩琦回了京。

韩琦没有因为支持新政的朋友都出京而变得低调,身为枢密副使的他,对于行政管理表示了自己的观点,“指陈其实”,对于范仲淹、富弼等人的遭遇,据理力争;在自己的分内职责军事方面,他上疏陈述十三条理由反对修建洛城,结果朝中也没有回应他。心灰意冷之下,韩琦自己请辞出京,去了扬州,之后他便一直在地方任职,且励精图治。

嘉佑元年,韩琦被召回京,为三司使,同年八年,拜枢密使。嘉祐三年,韩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

眼见着宋仁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大臣们就开始劝诫他早立太子,以固国本,无奈宋仁宗还是对生儿子抱有执念,最后还是拜相的韩琦和副宰相欧阳修等人轮番劝说之下,他终于确立了赵宗实(宋英宗)的皇太子地位。

嘉祐八年,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即位,韩琦为宋仁宗山陵使,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

很明显,相比于刘太后和宋仁宗都不待见的丁谓,韩琦助宋英宗上位,且不遗余力地调和宋英宗和曹太后日益紧张的关系,无疑他是受到宋英宗和曹太后肯定的。

韩琦为宋仁宗的宰相,充山陵使,事后他并没有辞去相位,很多人都认为英宗即位之初的突然患病于此有关。

在当时的人看来,充当了山陵使的宰相就是“凶相”,如果不辞去相位,就会影响新登基皇帝的龙体,当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宋英宗上位之后,韩琦、欧阳修等人迎合宋英宗提出要追封英宗生父濮王为皇考,宋仁宗为皇伯父,针对这场到底谁是英宗的“爸爸”的争论持续了近两年,最后以曹太后的妥协结束了这场所谓的“濮议之争”。

“濮议之争”因为宋英宗的早逝而不了了之,且即便韩琦一直支持宋英宗,又有人将宋英宗的早逝和韩琦做了仁宗的山陵使之后没有辞相有关。

历史惊人的相似,宋英宗因病久不能上朝,同样是韩琦建议英宗早立子嗣,于是颍王赵顼为皇太子。

不久之后,宋英宗去世,宋神宗上位。韩琦拜司空兼侍中,并任英宗山陵使,是的,韩琦先后担任了宋仁宗、宋英宗两任山陵使。

宋神宗即位之后,终于有人对于韩琦“动嘴”了,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自仁宗嘉佑拜相之后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专权跋扈。

宋神宗知道王陶污告,将其罢职,但韩琦这次在宋英宗的永厚陵复土后,便不再入中书门下办公,坚决辞位。

韩琦坚决辞位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他已经两朝拜相,两任山陵使,当时很多人就认为他在为仁宗山陵使之后就该辞相,并将宋英宗的早逝归到了他这个“凶相”身上。

那么韩琦为什么在充任宋仁宗山陵使之后没有辞相呢?

梨白并不认为他是贪恋权势,而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允许,宋英宗即位后突然暴疾,和曹太后又不是亲生母子,两宫之间还有嫌隙,韩琦在对于医治宋英宗的“心疾”以及缓和两宫关系之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韩琦两任山陵使,各位看官们又是怎么看的?

《宋史》中的奸臣轮番充山陵使,下场都不咋的

转眼间,咱们就到了宋神宗一朝。宋神宗一朝的大事就是各位小伙伴们在历史上都背诵过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将朝廷的官员大致分了两类,变法派和保守派,自变法以来,两派就互相攻讦,影响了宋王朝的命运走势。

之所以提到王安石,就是因为接下来这位宋神宗的山陵使就是王安石变法小分队的主力蔡确。

蔡确的出道很“魔幻”,他是仁宗朝末年中的进士,做官之后因为受贿被告发。本来这种情况是要被治罪的,领导却在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仪表堂堂,进退有度,对他赞赏有加。

就这样,蔡确不但没有被处罚,官位还一直上升,之后因为和上司刘庠的一次冲突,他被宋神宗和王安石赏识。彼时王安石正准备招揽人才,所以就举荐蔡确做了三班主簿。所以说也不能怨宋朝的百姓,王安石看人的眼光的确不怎么样。

蔡确人缘的确不错,他一直被举荐,后面还因为“踩”着王安石升值加直集贤院,迁侍御史知杂事。之后他代替被自己弹劾罢黜的熊本成了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寺。到这你还能想想他曾经受贿过吗?之后他又因为断狱有功,被擢升为御史中丞、统领司农寺。

宋神宗元丰改制,元丰五年,蔡确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就是右宰相的官职名称,这时的蔡确其实已经位极人臣了。

蔡确的上位还是引起了有心之人的关注,比如仁宗一朝有名的宰相富弼上疏直接点名,蔡确是小人,不能重用。

宋神宗驾崩之后,宋哲宗上位,他的祖母宋英宗宣仁高皇后垂帘听政。宋哲宗即位,蔡确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宣仁高太后还扶持了北方氏族韩缜为右相,用来牵制蔡确。

之后蔡确任宋神宗山陵使,这绝对是是宣仁高太后内心想法最好的表达。蔡确任山陵使,神宗灵车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他违反礼制,不在外住宿,在路上也不侍从灵车,且归来之后没有请辞相位。

彼时朝中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占据上风,御史、言官接连二三对蔡确进行弹劾,更是总结了他应该罢职的十大理由,还有人说蔡确将变法的过错归结到了宋神宗头上。

司马光等人要求全面废除变法,蔡确据理力争,最后将变法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舌战群臣,最后败北,被罢黜出京,之后又因为作诗讽刺朝廷,被追贬英州,新州安置,直到去世。

蔡确的身上其实争议性颇大,对于他,小伙伴们怎么看?

宋哲宗的寿命并不长,大宋马上又迎来了一位山陵使,章惇。这位章同学也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宋史》奸臣传上榜。

章惇曾经多次出现在梨白的文章里,哲宗亲政之后,由他主持恢复新法,并且将变法一派和保守派的矛盾直接激化。章惇有多疯狂呢?他曾经建议宋哲宗把司马光从坟墓里挖出来。

保守一派在章惇这里备受打击,他觉得还不过瘾,炮制冤假错案把宣仁高太后给孙子宋哲宗找的皇后孟氏给废了,还没结束,他还想追废宣仁高太后,被宋哲宗及向太后给组织了。

章惇是怎么从位极人臣变成下一任帝王宋徽宗急切想要送走的人呢?

是因为宋哲宗去世之后无子,需要从他的兄弟中找到下一任继承者,向太后很看好端王(宋徽宗),章惇提出了各种意见。宋徽宗不送走他送走谁呢?!

章惇也知道自己曾经反对宋徽宗即位,请辞,宋徽宗客气没同意。章惇任宋哲宗山陵使,途中遭遇大雨,宋哲宗的灵车陷入了泥沼,过了一夜才走出来。按理说这也不是章惇的错,言官却就此弹劾章惇不恭敬。

章惇算山陵使里面自觉地,五次上表,请求免去政事,宋徽宗不允。之后章惇干脆自己住去了僧舍,继续上表,宋徽宗觉得这出戏差不多了,就答应了他出知越州。

章惇人缘不咋的,位极人臣的时候没少树敌,即便去了越州,言官们也没放过他,轮番上阵,最后他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

再之后,言官八次上疏弹劾章惇,重提他想要追废宣仁高太后,说他有谋反之心,最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最后死于湖州。

对于在《宋史》奸臣传上有名的蔡确、章惇等人大家又是怎么看呢?

梨白叨叨叨

山陵使说白了就是在皇帝去世之后,统领皇帝丧仪的指挥官,在宋朝,却又被“演绎”出了别的味道,先朝宰相担任,担任之后就得辞职,应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梨白也发现了一种现象,同时也看到了这种说法,大家可以看到被选为山陵使的通常是驾崩帝王最相信的宰相,在国家方面他以宰相身份充山陵使主持帝王丧礼;于“家”方面,他又有点像是这位驾崩帝王的管家,来主持葬礼;这也是有的文献中提到的以山陵使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对家国体系的一个认识。看到这个观点,梨白觉得很有意思,故也列举出来给大家讨论。

参考书籍:

《涑水记闻》

《宋史》

1.《梨白爱历史 宋朝山陵使:非宰相不能担任,宰相担任此职后就要和相位说拜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梨白爱历史 宋朝山陵使:非宰相不能担任,宰相担任此职后就要和相位说拜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