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言:新安故城始建于秦代,遗址在今义马市石河村与渑池县塔泥镇之间,即项羽坑卒处,后东徙。东徙时间历来诸说不一。据多种史料考证,大约于晋初东迁至今县城。今县城原为土城,旧志称始建于汉初,明洪武间重建。原仅有东西二门,成化十一年(1473)增修南北二门。嘉靖间增修东西月城及墩台铺舍。万历四十六年( 1618)始修砖城。崇祯九年( 1636) ,移北城墙之西半跨慕容山上,使城区扩大,城墙增高,名为“新城”。明末战乱中,城破,“楼碟悉平,砖基倾颓"。清顺治.康熙间修复旧城。乾隆二十六年( 1761 ) ,淫雨坏城40余段,数年后始修复。同治元年(1862),捻军.太平军三破县城。

统治阶级为对付农民起义军,再次将北城墙筑于慕容山顶,更于东南方将文峰山(即今奎楼山)包于城内。并用石起基,增设城上水道、墩台、更房等。宣统二年( 1910)修陇海铁路时,凿断奎楼山,城垣北移,弃东南-角于城外。1930年至1933年间,数有修建,并重修东南奎楼山石垣,接续旧城。1939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县政府为了“减少敌机轰炸目标”,下令扒掉县城墙及奎楼山的奎星楼、铁塔山上的铁塔。至解放时,原城墙已残缺不全,仅城北、城南留存部分断壁残垣。

民国时的县城,周长6里5丈4尺(合3018米),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城墙:东、南、西俱高2丈5尺(8.33米) ,惟北跨慕容山脊,稍低。顶宽1丈或6~7尺(2-3米余)不等,底宽3丈(10米)。墙皆用石起基,高4尺,以上用砖。其中东南方新易石墙150丈(500米)。共四门:东“迎熙”,西“维新”,南“通济" ,北“望阙”,其上皆有城楼,东西门口各有瓮城。另有二便门:东南为学道门,额题“璧联" ;西北为寺巷门,额题“超云”,俱已封塞。西北有一炮台。学道门及文峰山上各有一望楼。西门外有壕深4尺(1.3米余)。

新安县城位于县境南中部慕容山南、涧河岸边,陇海铁路及连(云港)天(水)公路线上,地处北纬34943' ,东经112909' ,为县人民政府及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洛阳市的卫星城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新安县城的改造和建设十分重视。经过36年的努力,县城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区范围逐年扩大。目前,东接函谷关外,西抵铁塔山以西,南达涧河以南,北跨慕容山巅,东西最长距离达4公里以上,平均长约2公里;南北最宽距离约2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城区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前增加2倍以上。县城聚落呈条带状。原有东西大街一条, 街面狭窄,建筑破旧。1958 年,曾对原有街道进行初步改造、整修。1973 年铺设了渣油路面。1985 年又对原西关街、十字街附近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拆迁了部分旧房及不合理建筑,使道路疏通,街巷拓宽,现已成为连接原东西大街及西关街的中心主街道,长2.8公里。并将城北原有“后大路”及城南铁路北原有小街进行拓宽硬化。城区现有主要道路7条,立交桥两座;大街14条,小巷7条新建居民点12处。县城人口,1985年底已达24470人(包括城关、北关.河南、上河、江庄5村) ,其中非农业人口13603人,占55. 6%。新安县城,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中共新安县委新建大楼位于城北慕容山麓;县人民政府大楼位于中心大街路北;城关镇人民政府位于县城东北部。县人大.政协、人武部.县政府各委局机关,均驻城内。

新中国成立前,县城仅有少数私人手工业。1985 年已有主要工矿企业21个。其中包括市属新安力车厂,县属印刷.陶瓷、机械、毛纺、毛织被服、食品、粮油加工综合修理等国营.集体企业及乡镇所办的采矿、机械、化工、建材、木材加工等企业。在涧河南岸暖泉沟上河-带,已形成-一个工业集中区。新中国成立前,县城仅有数十家私人店铺,至1948年,拥有千元以上资金者仅存3家。1985年,国营.集体及个体商业网点遍布城区。国营商业所属百货纺织品、五交化、食品、副食品.医药.石油、煤建、饮食服务、蔬菜等10大公司,为商业的主体,有营业大楼5座。集体商业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包括县社直属5个公司(生产资料、土产、棉麻、日杂废旧物资.工业品联营)及城关供销社在城内的6个门市部。个体工商业近年发展迅速。

1985 年,城区内共有领照个体工商户757家,分别经营百货.日杂、交电.副食品、饮食旅社.理发照相、修理.剪裁、缝纫、医药卫生等数十种行业。其经营方式灵活,营业时间不限,已成为国营、供销商业的重要辅助和补充。为方便农民进城经商,城内还设有农副产品集贸市场4处。每月并有物资交流会6天(逢5日、10日为会期)。公用设施不断增加。1966 年3月,县城开始使用自来水。1982 年12月,又兴建下羊义至铁塔山自来水工程,可基本满足县城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主要街道及新建城区均建有下水道工程,一般采取管道或暗沟、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但因目前未进行污水处理,已对涧河造成污染。

1958年4月,县城开始用电,变电站在城西江庄,装机量5000KVA,目前用电负荷约为2000KW。城内建有邮电大楼1座,现装有纵横制600门自动交换机1部,农话交换机60门,长话交换机20门。电报、电话昼夜畅通,邮政线路通向城乡各地。文化卫生设施有:大、中专各1所,高中2所,初中1所,小学7所,幼儿园1所。县医院城关卫生院各1所;县直公费医疗及县卫校.城关卫生院等门诊部共7处;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药检所、兽医站各1个。影院、剧院、文化馆、工人文化宫.书店、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体育场各

县城交通便利。陇海铁路从城南通过;连(云港)天(水)公路横贯东西。每天由洛阳至新安-义马一-渑池一三门峡一灵宝一- 西安间的 长途客车往来不断;由县城至各乡镇的班车四通八达。名胜古迹有城东的汉函谷关及暖泉沟的温泉(旧称“夷里温泉”)等。

声明:文章由@历史浅言原创,版权所有,谢绝其他媒体、公众号、网站转载。

1.《历史浅言 新安县始建于秦代的故城历史变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浅言 新安县始建于秦代的故城历史变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