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有人欢喜有人忧,在798名开国少将中,有一位的心情确实不太好。
他就是贺晋年。
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1910年出生,他9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由于身体柔弱,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为了谋求出路,大哥,二哥先后离家去外面闯荡。
贺晋年一个人在家照料父母,母亲也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1927年,贺晋年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他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贺晋年来到宁夏,投奔到谢子长的麾下。
这个时候,贺晋年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兵运工作。
谢子长是我党在陕北最早的领导人之一,1930年,他担任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当时贺晋年等一些学生来到后,谢子长将他们编为学兵队,开始对他们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
1932年,在党组织的要求下,谢子长领导队伍发动了靖远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担任总指挥,贺晋年是骑兵队副大队长。
可以说贺晋年就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此后几年,贺晋年一直在陕北与敌人进行游击战,1934年,中共陕北特委成立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贺晋年任参谋长兼第一支队政委。
陕北红军后来的主要领导人为谢子长,刘志丹等,后来,这些人先后为革命牺牲。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陕北红军被编入了红十五军团,当时贺晋年任红81师师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贺晋年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等职。
也就是说,在整个全面抗战时期,贺晋年主要的任务是守卫陕甘宁边区,他并没有上前线与日军进行战斗,但是在守卫黄河时,贺晋年也多次与日军激战,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日军始终未能度过黄河前来攻打陕甘宁边区。
1946年,贺晋年被调到了东北战场,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其任务是剿匪。
东北自近代以来,深受俄国,日本的欺辱,在东北,匪患也十分的严重,合江地区尤为严重,其中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四人分别是当地最大的土匪集团。
8月15日,是抗战胜利一周年,贺晋年主持在佳木斯开庆祝大会,就在大会上,这些土匪给贺晋年来了一个“下马威”
他们将子弹射向主席台,贺晋年的警卫员负伤,群众立刻离场,又发生了踩踏事件,不久,贺晋年再次收到了土匪寄过来的“威胁信”:贺晋年当心吃“花生米”。
除此之外,土匪还血洗了萝北和依兰两座县城,致使20多人被杀害。
对于这伙嚣张至极的土匪,贺晋年勃然大怒,他向上级请示后,到359旅调了一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增援。
他任剿匪总指挥,359旅副旅长谭友林任副总指挥。
谢文东土匪集团是四大土匪集团中实力最大的一个,擒贼先擒王,贺晋年决定从谢文东先下手,他提出了“小分队进剿”的策略,一支支的精干小分队开进了老爷岭,分头出击,采取“楔子”“钉子”“锥子”战术,把老爷岭东北部划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插上一个营的“楔子”;每个片区在土匪经常出没的路口,派小分队驻扎下来,钉上“钉子”,形成首尾呼应的长蛇阵,并在牡丹江各渡口派重兵把守;再派若干精悍小分队像“锥子”一样分路扎进老爷岭,顶风冒雪,横“扎”直“锥”,发现匪迹,猛扑快打。
贺晋年还发动群众,让他们提供土匪的足迹,查找土匪的密营和粮食藏匿点,在贺晋年的指挥下,合江的剿匪工作,进展神速。
仅仅3个多月后,谢文东就被部队生擒了。
此后,贺晋年愈战愈勇,接连抓捕了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三个大土匪,从此,东北境内的土匪只要听到贺晋年的名字,就吓得惊魂未定。
1949年,贺晋年被任命为四野第15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他历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军区卫戍部队司令员、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抗美援朝战役期间,贺晋年在东北兢兢业业的履行职务,参与组织了抗美援朝的后方支援工作。
1955年授衔时,贺晋年本来被评为开国大校,一个副兵团级将领,怎么会评得如此低呢?原因很简单,因为1954年出了一个“高饶事件”,作为高岗的得力下属,贺晋年也受到了牵连。
贺龙元帅最先知道贺晋年被评为大校,他打抱不平,找到了彭德怀元帅,朱德元帅,三人一商议,都觉得授予贺晋年的军衔,确实是低了。
他们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也有些惊讶,他说:“低了低了,最少也要评个少将吧。”
就这样,贺晋年最后成为了开国少将,按照资历来说,贺晋年至少也应该是个上将或是中将,因为和他搭档的王平,成为了上将,而作为副兵团级将领,大多数为中将。
而贺晋年还有不一般的地方,他可以说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也就是说,他甚至很有可能还会成为大将,可惜历史总喜欢捉弄人,发生一些让人遗憾的事。
贺晋年成为了开国少将,他也是默默接受。
此后,贺晋年历任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2003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3岁。
1.《站在历史门前侃 按照资历他应该是上将或中将,后被评为大校,三位元帅为他争少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站在历史门前侃 按照资历他应该是上将或中将,后被评为大校,三位元帅为他争少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