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许光
前言
许光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他是许世友第一任妻子朱锡明所生,因为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许光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父爱,他是奶奶许李氏带大的,后来,他为了替父亲尽孝,放弃了大好前程,返回家乡新县......
前程似锦的海军军官
许世友和朱锡明的婚事是许世友的母亲许李氏一手操办的,那时候,许世友刚刚参加革命,风里来雨里去,脑袋栓在裤腰上,许李氏希望有一个贤惠聪明的妻子,能够让许世友收收心,并且好好照顾他,就替他定下了这门亲事。
朱锡明是非常好的女孩,她和许世友结婚后,尽职尽责做着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她和许世友很恩爱,婆婆许李氏也把她当亲女儿,不想她受委屈。
1929年,儿子许光出生了,这是朱锡明和许世友所生的三个孩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许世友叫孩子“黑伢”。
黑伢两岁的时候,鄂豫皖根据地失守,作为共产党人的许世友,接到了转移的命令,许世友跟着红四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图丨年轻的许世友
当时,反动派对红军亲属们进行残酷的迫害和追杀,导致朱锡明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东躲西藏。
那段时间,朱锡明为了养活这几个人,每天晚上都要去坟场扒死人衣服,回到家,把这些衣服改成袜子鞋子,换点钱或是粮食,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熬过这些日子,敌人对大别山终于放松了警惕,朱锡明带着一行人返回家中,在家里,除了有地方住,想要活着,依旧艰难,朱锡明一个女人,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依旧非常辛苦。
许李氏是非常心疼朱锡明的,她自己早年丧夫,太知道一个女人的不易了,更何况朱锡明还这么年轻,舍不得她耽误自己的幸福。
于是,许李氏自作主张把朱锡明许配给了一个老实忠厚的庄稼汉,朱锡明流着泪坐上花轿,而家里,只剩下奶奶、姑姑和许光。
有一次,敌人扫荡鄂豫皖根据地,下令放火烧山,奶奶和姑姑带着许光躲进了一个山洞中,在里面躲了三天三夜,幸运地活了下来。
图丨许世友母亲许李氏
解放后,新县老城区仅仅活下来5万人,许光便是其中的幸存者。
联系不到许世友,许李氏以为儿子早就牺牲了,而许世友在前线也听说了敌人在围剿大别山的消息,也以为家人已经被杀害了。
直到1948年春天,一封许世友寻找家人的书信几经辗转,终于到了许李氏的手上。当许李氏知道许世友没有死,并且已经在胶东担任司令员的消息后,便带着许光找到了和许世友一起参加革命的王树声,希望能够帮忙找到许世友。
在王树声家里住了大半年,两边终于取得了联系,王树声派人把许光送到了山东,许光和自己的父亲相见了。
许世友问许光,“以后想做什么?”
许光回答,“想当兵,想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许世友也是这个意思,他跟许光说,自己准备送他去上学,要趁着年轻,多学习,多读书,将来的新中国更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保卫和建设。
图丨许光
许光明白父亲所想,他被送到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尽管起步有点晚,但许光不负众望,他相继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院校学习,成了了我国第一位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毕业之后,许光成了一名舰艇长,他先后6次立功,前途不可限量。
替父尽孝,返回家乡
正在许光的光明人生刚刚开启的时候,许世友这边遇到了烦心事,他的母亲许李氏不愿意跟随自己在军区生活。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因为参加革命未能给母亲尽孝,许世友一直心存愧疚,现在生活慢慢稳定下来了,他想把母亲留在身边好好照顾,母亲却不太愿意。
图丨田普和许世友
他曾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不管是自己,还是妻子田普,都尽心尽力地孝顺老人家,可是许李氏对于城里的一切都感觉不习惯,只是住了一个星期,就开始心事重重,她担心自己在这里耽误儿子和儿媳的工作,也看不惯一些习惯作风。
大家孝顺她,不让她干活,只让她休息,可是她觉得很不自在,她跟许世友说,自己想回大别山去,在家乡才更清净更自在。
许世友不同意,许李氏也没有大吵大闹,她只是呆呆地坐在一边,睡不好觉也吃不好饭,没办法,许世友只能把母亲送回大别山。
回到家乡的许李氏确实开心很多,尽管她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但这就是她已经熟悉习惯了的生活,所以反而更加自在。
图丨许光和许世友
许世友反复思考了很久,艰难的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希望许光能够回到家乡,代替自己向母亲尽孝。
1965年的一天,许光听到许世友这个想法后,感觉难以置信,他前途正好,满心抱负,况且他是真心热爱这份职业。
许世友又何尝不知道许光的想法,许光从大字不识,到如今的优秀舰长,全都是自己摸爬滚打起来的,他遇到的辛苦和困难从来都没跟自己提过半句。
许光抬头看到许世友痛苦纠结的表情,心软了,“好吧,我回去孝顺奶奶。”
“大安,你真是我的好儿子。”许世友哽咽着声音说道。
许光原名许大安,许世友送他去部队的时候,为他改名许光,寓意是,不管在哪里,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
许光回家的那一天,许世友摆了一桌好菜,叫上家里所有的人为许光送行,他满含热泪地跟许光说,
“黑伢,你是我的好孩子,奶奶今后就交给你照顾了。”
图丨许世友(左下)和许光(中上)
自此,许光等于选择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以大局为重,帮助父亲孝顺奶奶,但以自己的前途做为代价。
许光从海边回到了山区,从一名海军指挥官,成为了县人武部参谋,这种巨大的落差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
许光一点点去接受,并且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回来的目的,全心全意照顾奶奶。
许李氏习惯生活在乡下,不愿意去到城里居住,他就买了辆自行车,经常乡下县城两头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要是奶奶想吃的想要的,许光都会想方设法去满足。
许光回到家乡半年之后,94岁高龄的奶奶去世了,当时,许世友正在东海前线指挥海防备战,无法分身,所以由许光全权负责奶奶的丧事。
当时,许光的两个儿子才出生不久,家里经济紧张,为了安葬奶奶,他跟供销社借了300元钱,丧事办完,300元钱也所剩无几,后来,许世友派人寄过来200元钱,而剩下的100元,则是许光和妻子省吃俭用慢慢还上的。
奶奶去世后,许光先前的海军部队有意让许光回去,当时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问许光,“你想不想回海军?”
许光沉默了十分钟,摇了摇头,他决定扎根家乡。
图丨许光
扎根家乡,平民本色
这里就要说到许世友让许光回家乡的第二个理由,就是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家乡作出一些贡献,新县的发展太慢了,他希望儿子能够回去支援建设。
很多年以来,许光一直都在用自己的个人工资去资助红军后代,并先后为9名红军遗孀养老送终,许光说,
“父亲当时让自己回来,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给奶奶尽孝道,也是为了让自己为曾经饱受苦难的老区人民尽孝道!”
在一封写给许世友的信里,许光说道,“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他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乡做贡献,为了解决通话通电的问题,他四处奔波,多次去到地区、省里反映情况,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立下大功。
1969年,许光负责筹建新县159微波站,当时道路交通都很不方便,所有的设备机械都得靠人抬上去,几吨重的水泥杆,也只能依靠好几个人,一步一步的搬到山顶。
许光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带着工人连续施工300多天,把微波站搞出来了,改变了新县古老的通话模式。
后来,许光又带着工人铺设高压线路,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大家伙不分昼夜地干活。由于缺乏机械,电线杆的铺设非常困难,大家就只能一根一根地往山上扛,用铁锹一点点地向土里埋,终于铺设起35千伏的高压线路,改变了新县落后的电力现状。
图丨许光(左上)和许世友(右下)
新县属于大别山,每到汛期,这里都特别容易暴雨成灾。1987年7月,新县遭遇特大暴雨,县里让许光负责几个乡镇的防汛抢险工作。
凌晨一点多,他接到了县防汛指挥部的紧急通知,立马去到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当时许光身体不太好,不过他还是冒雨出发了。
途中,道路被连日暴雨所形成的洪水冲毁了,载着许光的吉普车突然栽进一个两米深的水坑中,惯性使得许光的整个头,都从副驾驶那边的挡风玻璃上撞了出来,当场就昏迷过去。
医生治疗的时候,发现许光伤得很重,他的面颊处被缝了36针。
经过9天的抢救,许光苏醒了,看到妻子的第一眼,许光问,“老百姓受灾了没有?”
伤还没有养好,许光又开始担心水库的安全,等到能够外出的时候,他立马赶到前线,挨个检查水库情况。
这场特大暴雨,许光负责的几个县安全度汛,他受到了河南省领导的赞扬和夸奖。
图丨许光(左上)和许世友(中)
许光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但因为不是自己擅长的专业,也没有父亲的“帮助”,他的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奋斗30余年的许光,却还只是副团级干部,和同期入伍的人相比,职务要低得多。
在一次聊天中,许光隐隐地流露出一些不悦的情绪,立马就遭到了许世友的责问,
“你做过几次敢死队?受过几次伤?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干什么,都能为人民服务!”
许光听了父亲的话,越发踏实地扎根基层了。
别看许世友对许光严格,其实两个人感情深厚,他们的交往和联系非常密切,每当许世友写信过来,说想儿子想孙子的时候,许光就会用攒了很久的工资,买最便宜的火车票,拖儿带女的去看望许世友。
工作人员得知消息来到门口接许光的时候,总是抱怨他怎么不提前说,许光就笑笑,不会多麻烦别人。
图丨许世友写给许光的信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许光强忍悲痛,决定完成父亲最后的遗愿,就是和奶奶葬在一起。
许光为了许世友的遗愿,多次通过组织向中央和军委汇报许世友回乡安葬的事宜,最后在邓小平的同意下,终于完成了许世友“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的遗愿。
不管许世友在或不在,作为将军的长子,许光这一辈子面对的诱惑和选择都会很多,可是许光放弃的一次比一次坚定。
1982年,许光到了副团职最高的服役年限,上面想要提拔他为信阳分区的副参谋长,他拒绝了,主动提出转业到地方工作,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
1985年,许世友逝世后,许世友的老部下愿意在军区给他安排个位置,许光觉得这样不好,便回答对方,“父亲在或不在,我都留在新县。”
图丨许光和许世友老部下合影
1992年,许光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了,办手续的时候,同事提醒他,退休和离休待遇差别很大,如果能够证明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就能享受离休待遇。
许光是1948年穿上军装的,这有很多证人可以证实,只要去补个证明就好了,不过许光却没有纠结这些,他很痛快地办理了退休手续,有同事不解,许光说,
“既然国家有规定,就按国家的规定走,比起那些牺牲的老红军后代,我已经很幸福了。”
许世友是个很廉洁公正的人,他多次教育许光,不要以权谋私,许光也对父亲承诺过,“不会利用父亲的影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
许光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平日里的他少言寡语,温和谦虚,但是对于孩子们最常说的话就是,
“我早就把高干子弟的帽子给摘掉了,你们不能再给我带上!”
20世纪90年代,到新县祭拜许世友将军的游客变多,县里打算把许世友将军故里开发成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许光主动把许世友故居无偿捐赠给了政府。
图丨许光生前居住的房子
许光一家一直都挤在一间60平左右的小房子里,在人武部的时候,单位分房,按级别,他可以分到一处团职房,但是他把自己的房让给了一个外地调来的普通干部。
转业到了地方,他分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可是住了没两年,新县人大机关盖家属楼征不到地,许光二话没说,把自己的平房和院子无偿捐出,家属楼盖好之后,他要了一套最小的两居室。
他放弃了太多的“好机会”,不熟悉的人,也完全看不出这个朴实谦和,比老百姓更普通的老人,便是开国元勋许世友的儿子。
2012年春节前,许光在体检中检查出肺部有阴影,女儿许道江请了两位专家上门为父亲会诊。许光知道女儿找来两位专家,毫不客气地跟对方说,“专家应该到基层去给老百姓看病,为什么要专门来给我治病,我这病在县城看看就行,你们回去吧。”
许光拒绝治疗使得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肺部癌症慢慢扩散。直到2012年底,在儿女们的劝说央求之下,才答应住进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图丨许道江
女儿想让许光住条件好一点的一科病房,而许光却坚持住条件差一点的二科病房。住进病房后,因为担心自己的医疗待遇超标,凡是他觉得昂贵的都要拒绝,他最常跟医生说的话就是,“我级别不高,不要为了我违反规定,不然我心里不安。”
医生面对这个不配合的病人也是无奈,多次劝说,许光很诚实地说出了自己不配合的理由,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没人能够逃得过,这辈子遇到什么大风大浪我也没怕过,现在这点小病小灾的也不算什么。而且,这个病是富贵病,花再多的钱也只是人财两空,我只是个普通干部,没有那么多钱,太昂贵的治疗我负担不起,再说了,我们是老区,群众生活还很苦呢,找公家报销我也寝食难安,还是保守治疗吧。”
图丨许光
2013年,弥留之际的许光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自己积攒的20万元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许光这一辈,不算身居高位,不算功成名就,但是他的品性,不愧于将军之子!
1.《静心历史 替父孝母,放弃前途的许光,因职务不悦,许世友:你有过什么贡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静心历史 替父孝母,放弃前途的许光,因职务不悦,许世友:你有过什么贡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