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乾隆皇帝是古代封建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为了表达对于自己皇祖父康熙皇帝的敬重,他选择在执政后期退位于十五阿哥永琰,自己去做了逍遥的甩手掌柜。当然,他健在的时候,大清实际意义上的掌权人还是他。

乾隆什么传位给资质平庸的永琰,而不是才华横溢的永瑆!

其实在乾隆晚年,他膝下的皇子还有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和十七阿哥。虽然比不上康熙晚年众皇子“九子夺嫡”的混乱,但终究还是免不了对储位展开一番追逐。不过,乾隆可不是一般皇帝,立谁为太子,其实全看他的心意。

一、执意立嫡子为储君的皇帝

满清一朝之所以不在明面上立太子,就是担心太子不能服众。自太祖皇帝之时就传下了规矩,历任帝王皆不可再生前公布太子人选,为的就是让众皇子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从中择优立储。

但乾隆可没有这样的想法,自打当了皇帝之后,他就满心想着要立自己最爱的皇后富察氏的儿子为太子。在富察氏的长子二阿哥永琏出生的时候,他就秘密写下诏书将他立为太子。当时的永琏不过是个只会哇哇叫的小娃娃,哪里能看出来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但因为她的母亲是富察皇后,乾隆就愿意将他立为太子。在他看来,立太子这件事就应该依照汉人的规矩,按照礼制来行事。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在乾隆这里十分吃得开。

后来,二阿哥不幸少年早夭,乾隆却不死心,在富察皇后诞下小儿子永琮之后,又将他秘密立为太子。可惜的是,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都是福薄之人,纵然被百般呵护、万般宠爱,可还是逃不过染病早夭的悲剧。最后,富察皇后只有一个女儿侥幸长大。

二、儿子相争取其贵

乾隆晚年,不得不将立太子这件事情提上日程。在上文所提及的那些成年皇子里,十二阿哥永璂的母亲身份最为尊贵,乃是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镶蓝旗出身的满洲贵女。然而,辉发那拉氏后期与乾隆交恶,帝后离心,乾隆早就有了废了她的心思。

后来,还没来得及废后,辉发那拉氏就先香消玉殒了。虽然妻子已经过世了,但乾隆显然没有原谅她,在她死后,所有的仪仗都按照皇贵妃的规格来。不仅如此,她还是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后。乾隆对她的厌恶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母亲得罪了皇帝,儿子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呢?因此,永璂也被排除在外。剩下的诸位皇子中,还有两位是皇贵妃的儿子,分别是皇贵妃金佳氏的儿子十一阿哥永瑆和皇贵妃魏佳氏的儿子十五阿哥永琰。

一开始乾隆更中意十一阿哥,毕竟他是个非常聪明伶俐又才华横溢的皇子。十一阿哥非常擅长书法,就连乾隆都自愧弗如,经常拿了他的作品回去端详揣摩。后来给他指婚,指的也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军机大臣富察傅恒的独生女。

如此亲上加亲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的。乾隆对他的态度,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格外关照之后,十一阿哥就开始逐渐的得意忘形了。他的缺点也开始一一展露,比如他苛待臣子、虐待仆从,还有生活挥霍无度。

这些都让乾隆很是担忧,相比之下,资质平平的十五阿哥就显得非常老实敦厚了。他是皇子里出了名的好脾气,很多人都喜欢和他交朋友。虽然他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好本事,诞生在为人谦和老实,将来也能做个守成之君。

总结:但说实在的,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乾隆本身也是很没底的,毕竟这个儿子实在不是个当太子的料。但是,一向看重出身的乾隆还是看不上别的更优秀的儿子,在他眼中,若非嫡子,那边只能是皇贵妃之子,才能配得上大清之主的名号。

不过,他的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永琰登基之后,确实没有什么作为,只能说是本本分分地守住了祖宗基业。但是自他之后,整个大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直到鸦片战争强行打开国门,大清绵延了几百年的荣耀才算是彻底终结。

1.《西里文化集 乾隆什么传位给资质平庸的永琰,而不是才华横溢的永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里文化集 乾隆什么传位给资质平庸的永琰,而不是才华横溢的永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