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历史都会发现,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弊病,也最终决定了王朝的发展脉络,比如宋朝就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弊病,但是在很多史料中未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然而,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却揭示这一隐匿的弊病,让人看罢之后浑身都直冒冷汗……究竟《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宋朝的什么弊病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认识一个不同以往的大宋王朝。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对很多读者来说,《清明上河图》都不陌生,也都知道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市井风貌,但是很多人却对《清明上河图》的一些局部细节鲜有所知。整体来看,《清明上河图》长约5528.7厘米,宽约24.8厘米,采用长卷形式将百姓的生活状况描绘在纸上,也是对北宋社会情况最真实的还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从局部来看,《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人物,房屋,牲畜,船只和桥梁等,其中最丰富的就是人物,据统计有1600余人,而且每个人的神态和表情都各不相同,真的做到了千人千面。最有意思的是,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和房屋,我们还能发现他们的职业,比如有客栈,还有酒楼,以及铁匠铺和馒头店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一家药铺,因为它反映了宋朝的弊病。

这家药铺的门面不小,估计最起码也有五六十个平方。仔细观察,药铺房檐上写了四个大字,即“赵太丞家”。由此可见,药铺的主人原来是宫廷的一名御医,退休之后开家药铺悬壶济世,或许画中站在右侧的那个人就是赵太丞大夫,正在给一位抱着婴儿妇女看病。或许您看到这里还是满脑子的疑惑,这家药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其实,这个奥秘真不容易发现,不过幸好小编眼睛好使。

您看药铺左右悬挂的招牌,虽然不清晰,但是勉强可以辨识,左侧是“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右侧是“太医出丸医肠胃病”。这两句话就厉害了,表明这家药铺专业治疗酒伤肠胃的疾病,而售卖的药主要就是集香丸。据此可以知道,赵太丞大夫是个专业的肠胃病医生,它也仅仅依靠售卖集香丸就维持了这么大一家药铺,足以可见这种神奇的集香丸是治疗酒伤肠胃疾病的灵丹妙药。

在古代医药典籍中,也不乏对集香丸的记载,比如《兰室秘藏》中提到:“消秋滞之功效,主治伤生冷硬物不消”。还有《御药院方》中国记载了集香丸的制作材料,有丁香皮,川楝子和白蔻仁等二十多味中草药。另外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还提到了集香丸服用方式为“姜汤送服”,可见也许是搭配姜汤服用效果更佳吧。然而,与其说集香丸治疗肠胃,还不如说它治疗大宋顽疾。

通过赵太丞的招牌,暴露出了北宋王朝的一个弊病,即嗜酒成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宋朝人都喜欢舞文弄墨,但其实他们也离不开酒,甚至还形成了浓厚的酒文化。在宋初,文人圈里流行行酒令,一群人聚在一起既斗才华,也拼酒量,表现出宋朝人豪放不羁的一面,甚至比唐朝时期的诗酒风还要更胜一筹。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到,遍街都是大大小小的酒肆,以及醉醺醺的路人,就连几位当差的官兵都喝得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文人如此,官兵如此,普通的百姓也就更是如此,每日无酒不欢。

就这样,北宋人在推杯换盏间喝出了酒文化,同时也坏了自己的肠胃,最终让卖集香丸的赵太丞发了大财。通过赵太岑的一间药铺,反映了北宋人安逸的生活,终日饮酒作乐,更没有丝毫居安思危的观念,而这也正是北宋王朝最大的弊病,但可惜当时的统治者却没能发现,最终等金人的铁蹄兵临城下才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而那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毫不夸张地说,北宋王朝是亡于酒,如果北宋人不嗜酒,或许后来又是一番全新的景象。再看《清明上河图》,它留下的也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对北宋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因此,《清明上河图》是一件国宝,既反映了艺术,也叙述了历史,更痛斥了不作为。

参考资料:

《清明上河图密码大全集》作者:冶文彪,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1.《历史店 《清明上河图》上画有一个店铺,店铺的招牌,揭示宋朝的一个弊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店 《清明上河图》上画有一个店铺,店铺的招牌,揭示宋朝的一个弊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