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释手 截取视频04:59来自空中的度量员

在查阅史料时,发觉董卓夺取汉朝政权竟然只花了不到四天的时间,并且玩了非常多的手段,简直堪称权臣夺权的教科书级别!

后世的司马懿和他比,简直就是孙子。

昭宁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何进被杀于宫中,袁绍和袁术领兵攻打皇宫,张让带着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从皇宫复道仓皇出逃。

八月二十六日,张让带着皇家之人到了小平津后,来到了黄河岸边之处,已经无路可走。

八月二十七,河南中部掾闵贡却第一个率骑兵于快破晓时追了上来,看来他应该是连夜追赶过来的。

在闵贡派人找食物的时候,闵贡突然变脸厉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并且亲自带人持续砍死数名宦官侍卫,张让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至,乃向刘辩、何太后作揖叩头辞别,哭诉道:“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啊!

希望陛下自己爱惜自己!”

随即张让等投河自尽,余下宦官则叫闵贡杀绝。

八月二十八,卢植、王允等公卿一批批的过来护驾。

不过,他们却遇到了董卓的军队。

因为扎住上林苑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京城有变,立刻派人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知道何进被杀,袁家带人攻打皇宫,张让则劫持刘辩可能出了京城。

并且现在洛阳市头有童谣说——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

董卓怀疑张让带着刘辩可能往北芒山去了,他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立刻率兵前往。

董卓此时带着的是自己麾下最为精锐的三千湟中义从。

途中董卓见刘辩没有刘协聪明,在加上刘协乃是董太后带上,董太后侄子董重还在他军中,所以他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注意!昭宁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八日,董卓开始表演了!

同日,在洛阳城外,袁绍等人知道刘协回来了,便摆出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而崔烈作为前导,他看到董卓和邹丹竟然领兵挟持刘辩,便上前朗声叫董卓和邹丹回避。

董卓立刻大怒,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

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向着那些迎接刘辩的大臣们朗声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皇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包括袁绍在内的众人,被董卓说得无法应对,董卓便趾高气昂的带着刘辩入城。

这第一场表演堪称经典,以救驾功臣的身份,堂而皇之的进到汉朝政权中枢之中。

回到洛阳后,董卓便住进了皇宫的显阳苑中,并且使用自己的湟中义从守卫刘辩、何皇后、刘协。

先控制皇室,这是重中之重的一步棋。

同日,董卓得知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被乱兵杀死后,就立刻告诉了何太后,顿时何太后就无心朝政,终日以泪洗面。

扰乱皇室中最有权柄的人,让她没有思绪想办法对付自己。

同日,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的董旻,联合何进旧部吴匡等人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因为吴匡对何进的弟弟何苗怨恨很深,认为何苗存心不肯与何进合作,才会导致何进死在宫中,还怀疑他与张让勾结,共同对付何进。

何太后知道更是心中忧郁。

雷厉风行的弄掉自己军事上的竞争对手。

又是同日,董卓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命令他们每隔四五天就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如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之后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并且使用计谋营造自己强大的形象,让别人在一时间不敢对自己心怀不轨。

还是同日,董卓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

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便让自己的士兵去抓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

之后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但这都是后话。

不过董卓这么做,倒是让士林对董卓怨念少了许多。

然后立刻通过让名士成为自己的下属,洗白自己。

看看董卓进洛阳玩得三板斧多么漂亮,并且都是同一天完成的,甚至何太后的母亲都有可能是他给弄死的,这手段简直太惊人了。

这个时候洛阳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就是带着五千并州铁骑而来的执金吾丁原。

历史上的丁原可不是什么忠臣,他和董卓一样是被袁绍招来的,甚至还火烧孟津港惊吓何太后,才得到何进给的执金吾的高官。

所以这个时候最嫉妒董卓的,就是他。

这是突然出现的麻烦,看看董卓是怎么应对的。

八月二十九日,董卓用计笼络了吕布杀了丁原。

竟然是使用反间计,董卓这个操作绝了!

同日,在军事上因为何进和何苗的部曲无人领导,再加上董卓新拿下了丁原的部队,城中军队的各级长官,看到丁原的下场,便甘愿归附于董卓。

不过刚在泰山被何进命令募兵回洛阳的、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并且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向党人领袖袁绍劝谏道:“董卓拥有强兵,而且为人奸诈狡猾,野心不小,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

如今董卓军队人员混杂,军心不稳,组织不严,正可趁早除掉。”

可是袁绍因惧怕董卓,优柔寡断,未采取行动,而鲍信则惧事泄,逃归衮州泰山。

第二天就完全控制了军队,董卓的手段真是强,不过过程一定有许多手段,比如拉拢打压,绝对不是我写得这么简单,因为现在是群龙无首,董卓何德何能立刻就掌控住皇城上十万的军队?

并且董卓应该也并没有完全掌控得住,所以他才不敢和丁原硬拼,而是使用计策,这样更能树立自己的威望,然后稳住皇城的这上十万军队。

所以对董卓而言,其实他首要的目的就是稳住军队,而不是掌控军队,这个时候他做到了。

并且最主要的是,不是没有人看出来董卓现在还是虚的,就是鲍信,可惜袁绍没有听信他的谏言。

因为董卓表面上掌控了军队,所以找袁绍商议废立,被袁绍拒绝。

然后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了太傅袁隗,袁隗却同意了。

袁绍、袁术知道后就跑了。

历史虽然没有写为什么太傅袁隗会同意董卓的废立之事,但是我大胆估计:

刘辩受难,作为太傅袁隗是要问责的。

袁绍、袁术攻打皇宫,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所以董卓一定是以此来威胁袁隗了,所以他才妥协的,然后告诉了袁绍和袁术。

所以袁绍和袁术才跑的。

袁绍也就是这种水平了,要是当时党人领袖是曹操,估计历史会发生改变。

八月三十日,在德阳殿召开了大朝会,董卓提出废立,罢免了反对他的卢植。

这是董卓控制朝政的第一步,而董卓是完全以强硬的姿态来做的,因为他只能这么做。

并且这时的汉朝朝廷也真是一言难尽,竟然只有卢植一个人反对董卓,这也是董卓能够掌权的原因所在。

九月一日,董卓完成了废立,因为废立之功,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自己成为了执掌汉庭第一人。

成功了,不到四天,董卓就走到了这步,完全执政汉帝国,这个当时地球上最强的国家。

董卓只带了三千精兵湟中义从,在四天时间里,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在汉朝权力短暂的中空期时间内,立刻先是掌控了军权,然后又通过废立皇帝掌控了政权。

这操作简直神了,甚至可是说历史以来除了宣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董卓的这种操作。

并且董卓使用的手段要比李世民高级多了。

虽然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不得不佩服他使用的这种手段真是惊为天人。

——————————————————————————————

这是何进之前被杀前斗倒董太后和打算在阉党和党人之间搞平衡的补充材料: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刘宏病重。

刘宏竟然突然得了重病,开始居住在南宫嘉德殿养病。

刘宏此时非常担心董卓会作乱,所以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做了一场戏让众人看到,然后上书辩解道:“我下属的湟中义从、胡人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说:

‘我走后他们粮草就会不足,赏赐就会断绝,家小就会饥寒交迫。’

他们纷纷拉住我的车驾,让我走不了。

尤其是那些羌胡之人,像畜生一样撒泼打滚的拦着我,我根本阻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安抚他们。

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皇甫郦劝说其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刘宏知道后也只是下诏责备董卓,让他快些去领命并州牧。

而董卓只得带了自己精锐湟中义从、以及其他兵士共五千军士,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京城局势。

这段历史记载有几个细节问题:

1,皇甫嵩为什么不杀董卓?

2,刘宏为什么担心董卓作乱,但是董卓犯错后,却只是责备董卓?

3,为什么董卓会停留在河东观察京城局势?

我认为这是因为其实董卓和董太后是有联系的,因为董太后特意让董承到董卓麾下,现在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他本为董太后的侄子,能有高官厚禄,却甘愿为董卓女婿牛辅部曲,自然让刘宏不放心。

刘宏虽然喜欢刘协,认为刘协聪明,但是刘辩毕竟乃是太子,所以他感觉自己重病之后要是真走了,不能因为立储的事情导致国家动荡,所以才会调董卓去任并州牧。

在皇甫嵩看来,别说他没权杀董卓,尤其是董卓是参与了皇权立储,这种事情他儿子不清楚,他能不清楚?

所以董卓就算闹别扭,刘宏也是拿董卓还真没有办法,毕竟董卓背后是他母亲董太后。

至于董卓为什么停留在河东,因为董太后告诉他刘宏快不行了。

四月十一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

弥留之际还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历史上说此时刘宏想立刘协为太子,还没有来得及下旨就一命呜呼了。

刘宏死后,灵思皇后何氏立刻通知了大将军何进,何进召集文武百官进到南宫强立刘辩为帝。

至此,刘宏驾崩两天后,刘辩继位为帝。

刘辩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刘辩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

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

封刘协为渤海王。

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这里有两个疑问:

1,刘宏为什么会在临死前想立刘协为帝,甚至还托孤给蹇硕?

2,既然刘宏有这个意思,为什么最终还是刘辩继位的?

我认为是刘宏死之前糊涂了,所以才会有立刘协为帝的想法,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他之前会防备董卓,他应该支持董卓才对。

所以是因为刘宏死前,董太后一直陪伴着他,因为这个南宫嘉德殿就是原来董太后的长乐宫,此时刘宏已经糊涂了,他只想和自己母亲董太后在一起。

而董太后利用刘宏对她的亲情,打算立刘协为帝,刘宏答应了董太后的要求

不过董太后、蹇硕势弱,又没有刘宏废长立幼的旨意,只好妥协下来,让刘辩为帝。

五月,蹇硕亡。

张津向何进进言:“黄门常侍(蹇硕)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

此乃新君之害,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何进听张津这么说,感觉张津说得有利,因为张津并没有说什么党争,而是单指出了蹇硕是董太后的依仗,现在何进最担心的就是刘辩立不住皇位,自己权位丧失。

现在虽然刘辩成为新君,但是董太后因为想立刘协为帝,并且一直不死心,所以决定和袁绍讨论诛杀宦官的计划。

之后袁绍与堂弟虎贲中郎将袁术因为是四世三公,被海内人士拥戴,所以被何进重用。

袁绍重此真正粉墨登场,走上历史前台。

何进又广泛征聘有智谋的人士,何颙、荀攸及河南人郑泰等二十人,任命何颙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把他们都作为自己的心腹……

而蹇硕在刘辩即位后,仍然想改立刘协,但是惧于何进掌权,乃求助于张让、赵忠等其它宦官。

而宦官们许多人认为大局已定,所以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为了自保,不听从蹇硕的话。

再加上中常侍郭胜,乃是何进同郡人,何太后与何进掌握权势,郭胜出了力,帮了忙,所以郭胜亲信何氏,于是与张让、赵忠等商议,不依蹇硕的计策,并且把蹇硕的信写给他的信,交给了何进。

何进接到了赵忠给他的蹇硕的信,上面写道:“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现在与天下党人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近的,消灭我们这些人,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所以暂时犹豫不决。

现在应当共同把上阁关闭,急捕杀之。”

何进便使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自己统率其驻兵。

袁绍见何进杀了蹇硕,便劝说何进:“从前窦武想诛杀内宠而反为所害,是因为他说的话漏泄出去了,五营百官服从宦官,害怕宦官。

现在大将军这样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统率劲兵,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乐于尽力报命,事情在于掌握,这是天助的时机啊。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

虽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么!

现在人主的灵柩在前殿,将军受诏统率禁兵,不应该随便出入宫省。”

何进虽然杀了蹇硕,在京城已是权势无双,但是因为袁绍的话,反而害怕因为自己擅自杀了蹇硕,反而让宦官对自己起了杀心,所以对宦官心怀戒惧,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

何进因为袁绍的话,已经对宦官们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所以和袁绍制定了铲除了宦官的计策,先请何太后尽罢中常侍以下诸宦官职,改以郎官补替。

何太后听到何进铲除宦官的计策后,认为何进是疯了,所以向何进委婉的劝道:“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

况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

并且开始我们一路从南阳来,都因贫贱,依靠宫中获得贵富。

国家的事,也不容易!

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友好。”

何进听到何太后说的有道理,因为宦官是杀不绝的,皇宫里始终是需要宦官服侍的。

所以何进和袁绍商议,打算只诛杀那些为首的宦官。

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何进听了也感觉有道理,陷入两难之中。

宦官们看到手握重兵的蹇硕,只被一个黄门令就逮捕杀了,也都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知道士人打算利用何进来铲除他们,所以他们便向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何苗,还有何太后的妹妹张让的儿媳,行贿自保。

何苗、何太后、何太后的妹妹乃是舞阳君所生,所以何太后要更亲近何苗和舞阳君。

何苗素来与何进不同心,因为何进是因为何太后获得的高位,而何太后本是何苗亲妹,他认为何进凭什么获得比自己更高的权势,这权势应该是他何苗的。

所以何苗和舞阳君、以及何太后妹妹,多次告诫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并说:“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这段历史有一个疑问:

蹇硕为什么会给张让他们写信?

可见这就是栽赃,就是要铲除掉董太后的最后帮手。

而没有猜错的话,因为新君继位,董卓此时应该放弃了董太后,投靠了何进。

不过何进这么做却开了一个坏头,因为不按照律法行事,就因为一封信就杀了一个朝廷官员,哪怕是宦官,这就意味着只要有权力就可以超越律法,也因此埋下之后动乱的祸根。

因为之前刘宏在的时候,汉朝还是按照律法行事的,哪怕是刘宏再荒淫,也是天天上早朝,所以刘宏在的时候,天下再怎么乱,汉庭都是有权威的。

并且因为何进这种做法,导致何太后与他离心离德,最终他死在宫里,何太后都没有保他。

六月,董太后驾崩。

因为在五月时,董太后与何太后发生冲突,气道:“你现在气焰嚣张,是依仗你的两个哥哥!

我如命令骠骑将军和卫将军砍下他们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何太后便将此事告诉了何进和何苗,何进和何苗感受了到骠骑将军董重和卫将军公孙瓒的威胁,便联合在早朝上奏:“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

按照过去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河间国。”

何太后在朝堂上批准这一奏章,因为这是事实。

何进便借故说董太后敛财一事董重也有参与,所以派兵包围董重的骠骑将军府第,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不堪受辱,于是自杀而死。

六月初七,董太后因忧虑恐惧,突然发病而死,民间谣言四起,黎民百姓都认为董太后是被何太后杀害的。

董太后死后,其棺柩送回河间,与孝仁皇刘苌合葬于慎陵。

值得要说的是,此时先帝刘宏还没有下葬,也许是董太后都下葬了,刘宏还没有下葬,就有点不合适了。

六月十七日,董太后死后十日后,刘宏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同时,刘协应该还由渤海王改封陈留王。

至此,何进大获全胜,彻底铲灭了董太后想要扶持刘协为帝的阴谋。

六月末,何进虽然铲除了董太后的势力,但是党人却不满足于此,因为党人的终极目标是铲除阉党,所以作为士林表率的袁绍经常向何进进言说阉党是国家之害,怂恿何进铲除阉党。

但是何进明白宦官是杀不光的,毕竟宦官是服侍皇帝的,并且他也明白宦官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代皇帝行事,他现在权势无双,更多的是想维持自己的权势。

袁绍看到这样的情况,便向何进进言道:“宦官久侍皇帝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

现在新君继位虽然倚重大将军,但是时间一久,大将军不能待在宫中近帝,难免宦官在皇帝和太后前得宠日盛,之后宦官必然会对大将军有所图谋,昔外戚汉帝窦宪、阎显、梁冀三人权量与大将军无异,具是死于宦官之手,大将军不可不察也。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大将军所虑者,唯太后宠信于宦官,大将军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

何进听到袁绍提供的谋略,的确说动了他。

虽然袁绍以前也是这么说,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因为他没有了对手,自然更为贪恋现在自己的权势。

因为何进此时明白,自己的权势想要牢固,的确需要铲除掉宦官的势力才行,因为皇帝和太后可以使用宦官的势力对付自己。

毕竟自己得势后,就会对皇权有所削弱,所以皇帝和太后已经不是自己的盟友了。

何进便同意了袁绍的话,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

何进主簿陈琳,在为何进写诏令的时候,就发觉不妥,劝谏何进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

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

再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强来得,何况国家大事,岂可用诈来取得呢?

现在大将军权势无双,又执掌京城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

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

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

大将军现在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这是不妥的。

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

若是大事不成,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啊!”

何进却不以为意,继续要求陈琳给自己写诏令。

卢植知道后,便向何进劝言,尤其是说董卓不能招过来,因为此人野心易于显表,但是何进不听。

之后曹操知道了袁绍给何进的谋划,便暗自嘲笑道:“宦官自古就有,是当世之主行为不当,才会导致阉党横行作乱,使得天下不得安生。

现在既然打算要治宦官的罪,当诛首恶,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呢?

何大将军诛杀宦官的事情,必然会泄露。

我看,这个事情要失败啊。”

在何进的命令下,用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袁绍派洛阳密探监视宦官;

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大将军府掾王匡,回到兖州泰山郡,在自己的家乡招募了五百个强弩手;

然后东郡太守桥瑁,派兵驻城皋;

前将军并州牧董卓,则一路进军往洛阳而来。

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

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溃癕虽痛,胜于内食。

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

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何进看到董卓的进表,感觉董卓的野心太大了,竟然也有把持朝政的心,才信了卢植的话,所以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

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何进无可奈何。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而武猛都尉丁原,也带兵去了孟津,火烧孟津港,火光照得城里通红,扬言说要诛杀宦官。

何进为了安抚丁原,便给了他执金吾的官位,丁原才消停下来。

何太后在宫中都能看到孟津港的大火,以及前不久董卓的进表,才知道四方豪杰已经进兵洛阳打算铲除阉党,顿时害怕起来,便立刻罢退全体小黄门,要求他们各归家乡。

只留何进平素亲近的人,守卫宫中。

宦官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全都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

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

因为何进后悔听袁绍之言,此时已经有些不相信他的话了,毕竟何进和丁原这两个人真是尾大不掉了。

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其实何进消灭了何太后,稳固了刘辩的皇权,就是稳固了自己的权势。

但是却被袁绍说中了心思,因为窦宪、阎显、梁冀都以前和何进权势差不多的外戚,结果都死在了宦官手里,因为宦官是皇帝的爪牙,当外戚的权势过大,皇帝就会对外戚动手,动手的人就是宦官。

所以何进才答应袁绍对付宦官,但是他明白宦官是轻易杀不得的,他更想的通过一些事情恐吓住宦官,所以才会答应袁绍起四方兵。

可见何进其实是想玩平衡,但是自己玩砸了。

因为袁绍偷偷让各郡县去抓宦官的家眷,这就触碰到了宦官们的底线了,宦官们以为是何进干的,才会最后导致宦官们杀了何进。

所以历史上的何进绝对不会真想杀宦官,因为宦官里最有实权的人蹇硕,何进靠派一个官吏就给收拾了,哪里需要召集四方兵来杀宦官?

可见这本来是何进做得一场戏,只是袁绍这样党人却不会好好的配合他,才会导致他玩砸了,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1.《空中的度量员 董卓夺取汉朝政权只花了不到四天时间,堪称权臣夺权教科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空中的度量员 董卓夺取汉朝政权只花了不到四天时间,堪称权臣夺权教科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