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孙肇兴的人,他官居二品,清廉勤勉,才高学邃,桃李芬芳,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是他的门生,聊城的另一个状元邓钟岳是他的曾孙女婿。孙肇兴虽不是莘县人,但莘县以老宅为中心的孙姓却与孙肇兴家族同本共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有关史料记载,孙肇兴字兴公,号振宗,生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其先祖孙敬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自山西省洪洞县城南小董村迁至山东省莘县北银河店,以耕读为业,忠厚传家。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元璋的外甥李景隆率数十万军队在聊城、莘县、阳谷一带与燕王军队进行殊死搏杀,旷日持久,民不聊生,孙家二世祖孙惠携眷避居于河南归德府柘城县洪福集,一住就是几十年。后来,孙姓三世祖即孙肇兴的曾祖父考虑到莘县的祖墓无人祭扫,便带着岳母和妻儿回到莘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聊城界之白塔村(今双楼村)定居,孙肇兴的祖父孙朝臣、父亲孙东阳一直在此居住。后来,又有孙氏后裔迁居莘县、阳谷等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肇兴退休后,举家迁至聊城光岳南街路东孙家胡同。

孙肇兴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以著书立说为己任,考试屡居榜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考取举人,时年三十五岁。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时年三十九岁。此后的三十五年中,在地方和朝中历任十任官职:第一任是淮安府山阳县知县,在任期间自捐薪俸兴修水利,大力兴办学馆,培养人才,获赠“民之父母”巨匾;第二任是工部虞衡司主事;第三任是兵部武库司盔甲主事,在任期间以国事为重,针锋相对地同宦官作斗争,毫不畏惧;第四任是天津兵备道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第五任是山西提学道副使;第六任是江南布政使司右参管布政使;第七任是广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是主管财赋和人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第八任是宗人府丞,期间曾做过太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帝)太师;第九任是工部右侍郎;第十任是工部左侍郎,正二品,俸禄追加一级。他的著作《四书约说》、《四书题说》被皇帝颁行天下,成为全国科举士人的教科书,顺治帝称他是“理学名臣”,并钦赐“斯文宗仰”匾额。告老还乡后继续开办书院,教授学生。傅以渐就在此时成为他的门徒,傅以渐的学生、状元邓钟岳既是他的徒孙,又是他的曾孙女婿。缘此,莘县大街上一座为孙家妇人所立节孝牌坊上的对联就是由邓钟岳书写的。为了纪念孙肇兴,莘县的老百姓捐资在县城中立“皇清工部左侍郎加一级仍支从二品通丰大夫孙公振宗万民感恩碑”,并在县衙前建牌坊一座。

孙肇兴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聊城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葬于双楼村祖茔。顺治帝钦赐葬祭,并恩准在其墓地立碑建楼纪念,牌位奉旨入祀乡贤祠。孙肇兴1622年中进士,长子孙玉泽1682年中进士,期间相隔六十年,正好这两个年头都是农历的壬戌年,故邓钟岳(孙玉泽的孙女婿)特增匾额“父子壬戌进士”,一时传为美谈。

“父子壬戌进士”残匾

来源:莘县史志

1.《山东大小事儿 「莘县史话」二品大员群臣表 一代名儒状元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东大小事儿 「莘县史话」二品大员群臣表 一代名儒状元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