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

古代农耕社会

木心的这首经典小诗虽然歌颂的是古代时期的爱情,但也从侧面反应了那个时代的交通不便。

在古代人的意识中,向东至海,向西至流沙,是整个天下的边界,在“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之下,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穹顶之下的蝼蚁,他们无法突破心中认定的天下界限,也不会幻想想着突破。

中国古代是一个纯正的农耕社会,大部分民众的身份是农民,农田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算是经商赚了钱,或者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了百姓父母官,他们最后依旧选择将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资源转化成为土地资源。

在农耕社会里,一块小小的田地就能够锁定一个人,乃至这个人背后的家族,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家乡,导致中国古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性特别低。

新技术的出现

工业革命时期,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我国虽然没有赶上科技快速发展的第一时期,但还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受到了当时西方先进科技的影响,比如铁路。

在所有的交通出行方式当中,中国如今最拿手的就是铁路,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亮闪闪的名片,从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建设铁路,到如今中国人被外国人花钱请去为他们修高铁,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大转变背后展现的是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发展进程。

清朝时期,政府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在压迫之下生存。不仅如此,中国人在面对地主阶级压迫的同时,还要忍受外国列强的欺凌,自从鸦片战争轰开我国的大门之后,国外鱼龙混杂的一切事物如同洪水般涌来。

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就是外国人帮忙修建的,可惜的是,那时候的封建士大夫们对传统文化有种盲目的自信,他们认为,西方先进科技是“奇技淫巧”,修铁路会破坏祖宗的风水。

关于这种想法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1876年,外国人在我国上海修建了著名的淞沪铁路,没多久就被清政府出钱买下予以拆除,这种面对外国欺凌普通民众的时候低头不言,而当外国人的做法对中国发展有利时却费尽心思去阻止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笑。

反对修建铁路的主要是清政府当中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他们思想腐朽,受迷信思想浸染极深。

尽管如此,清政府当中还是不乏有一些“开眼看世界”的“洋务派”人士,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对中国后世经济和军事有着巨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虽然失败,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满清贵族统治中国的基础。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就曾在武汉创办过著名的汉阳铁厂,凭借着附近大冶地区天然的矿产资源,主要生产钢铁的汉阳铁厂迅速发展了起来。

该铁厂每年能够为国家贡献十二万吨钢铁,其中仅钢轨就占据了两万吨,足以见得它为当时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么的大。我国还在使用的清朝铁轨,至今未生锈,专家说: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清朝铁轨还在被使用?

说一个让大家难以置信的事实,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用当时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这件事情最初是被一个叫做渠敬雷的铁路工人发现的,在2012年被媒体披露出来后就引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当时这名工人正在对铁路进行日常的检查,他清晰地发现某段铁路上刻有“汉阳造”这几个字,说明它们已经被用了一百多年。这样的质量堪称工业史上的奇迹,打破了人们对于清朝时期的工业体系腐败落后的刻板印象,说明张之洞当时创办的企业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

据媒体披露,发现清朝铁轨的这条线路名叫万白线,是专门用来运送物资的铁路线。人们在惊讶之余不得不细究,汉阳铁厂究竟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专家得知此事之后吗,同样感到震惊,认为这段铁路上所有“汉阳造”的铁轨都应该保存下来,如果按照古玩界的行情来估算,每一根都应该是无价之宝,毕竟它们不只是单纯的铁轨,背后代表的是祖国那段痛苦而悲壮的历史。

参考资料:《洋务运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苏史

1.《小苏史 还在使用的清朝铁轨,至今未生锈,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苏史 还在使用的清朝铁轨,至今未生锈,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