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在陈毅元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无数我军干部紧密配合,士兵英勇作战,历时16天的上海战役取得胜利,上海解放。作为解放上海的大功臣,粟裕将军在上海解放后,将自己的家人接到这里,看一看这座国民经济交汇的中心,感受一下这座被日后称为“东方魔都”的城市的魅力。

这一天,粟裕将军陪着妻子楚青在上海街头散步,此时上海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但街头并无战争后的满目疮痍,反而一切井然有序,商店,舞厅,咖啡馆等已经营业一段时间,居民的生活几乎未受到丝毫影响。

之所以能有如此快的战后恢复,作为上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粟裕将军自然知道原因。为保护这座国际大都市,中央在战前曾下达指示:军事要进城,政治也要进城。有2个极为重要的要求,无论是干部还是士兵都必须遵守:一是不能扰民。二是不能破坏城市建筑。

做到第一点并不难,我们作为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无论到任何地方,都能做到不扰民,但第二点却非常难,尤其是像上海战役这样的攻坚战,敌人建造了大小堡垒数千个,为了不破坏城市建筑,就不能使用重武器。即便不懂军事的一般人都知道,打攻坚战,却不能使用重武器,其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做到这两点,我军付出了很大代价,几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伤亡,甚至逼得一位基层干部带着哭腔向上级请示:首长,批2发炮弹吧,不多,就2发,我一定拿下前面那座碉楼。但为了不破坏上海的建筑,不误伤平民,上级依然没有批准,战士们只能靠战术,意志力,与自己的血肉之躯将敌人的碉堡一个一个拔出。

此外,在上海解放后的城市接收工作中,组织再次下达命令:战士不能进入民房休息,严禁干扰普通民众的生活。于是,在之后的几天里,上海街头出现了这样罕见的一幕:无数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躺在上海街头的马路边和衣而睡,他们中的很多还稚气未脱,但无一例外严格遵守上级的命令,丝毫没有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有了这个前提,上海的城市建筑,居民生活等都未受到过多的影响,很快便恢复了正常。粟裕将军与妻子楚青走在街头,几乎感受不到在不久前这里还经历了一场大战。出生在江苏扬州的楚青,身上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和诗情画意,用心地欣赏着路边的建筑街头的风景,反观粟裕,就没有那么轻松,反而有些过于专注。

在一个街角的咖啡馆门口,粟裕将军突然停下,仔细观察了一番后认真的对妻子楚青说道:这栋楼不错。

此时已被街边风景吸引的楚青听到这句话,以为自己这个只知道打仗的丈夫开窍了,懂得欣赏风景了,就问道:哪里不错?你是说建筑风格吗?

粟裕将军的表情非常认真,说出来的话却大煞风景:你看,在这栋楼的楼上楼下各架2挺轻机枪,我能控制这条街道!

楚青听到粟裕这句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原来丈夫说得不错指的是这个啊,她对粟裕道:我的粟大司令呀,你是来带我散步的,怎么还想指挥我打仗啊?

听到这句话,粟裕将军也意识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调整了一下心态,将脑子里的战士,排兵布阵等都暂时移开,专心致志的继续陪着妻子走在已经平静的上海街头,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欢喜。

粟裕将军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还被很多人称之为“战神”,也难怪他总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军事上,与家人在一起都是这样,更何况是与军事专家在一起。他曾在参观诺曼底登陆遗址时,4个问题将跟随的法国军事专家问得哑口无言。

那是1970年,粟裕将军带着我国的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回国中途经过法国。毛主席得知后,专门给粟裕发电报,让他不用着急立即回国,可以在法国逗留几天,好好放松一下,看一看巴黎的大街小巷。

对粟裕将军而言,大街小巷,建筑风格,名胜美景这些,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他更想看的是与军事战役相关的东西。据当时负责接待粟裕将军的我国驻法大使曾涛回忆,粟裕将军说话不急不缓,总是面带笑容,非常亲切,毫无架子。

刚见到粟裕将军时,曾涛表示巴黎被称为“时尚之都”,值得一看的地方非常多,他可以为粟裕将军当导游。但粟裕将军却笑道,自己不喜欢逛街,如果方便的话,想去看看诺曼底登陆战遗址。

到“时尚之都”不看名胜风景,时装展览,却提出要看军事遗址,听到这个要求,曾涛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粟裕将军戎马一生,相比于声色犬马,流行风尚,最让他感兴趣的当然是军事。随即答应下来,并立即着手安排粟裕将军的行程。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粟裕将军还专门笑着向曾涛致谢道:麻烦曾大使了,谢谢。这一句简单的感谢,让曾涛感到如沐春风,待人友善礼貌是一种美德,但更多的人只是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友善”,真正的友善是在身居高位后,依然能尊重他人。

从巴黎到诺曼底登陆遗址所在的小镇有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正如曾涛所言,在这1个小时里,路边的风景不断变换,好几次连曾涛都看得有些入迷了。但粟裕将军却一次也没有抬头,一直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还标注出了不少地名以及有关诺曼底登陆战说明。

曾涛在法国工作多年,一眼就认出粟裕画出来的地图正是小镇的周边,这让他感到惊讶。因为曾涛知道,粟裕是第1次来巴黎,却将这个小镇的地图画得非常准确,即便是不经常看图的人,也能从这幅手绘的地图上大概估算出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

其实这对于粟裕将军而言,实在是小儿科,早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被称为“活地图”的李达上将注意到指挥所里的地图有些不对劲,但一时说不上来。刚好路过的粟裕将军看到李达表情严肃,得知原因后,快速浏览了一遍地图便找出问题:双堆集位置有误差,纵深差30公里左右。

李达上将按照粟裕将军的提醒修改后,果然再也没有那种不对劲的感觉。提起这件往事,李达上将曾笑着表示:刘伯承司令叫我“活地图”,在粟裕司令面前,我可不敢这么自称了。可想而知,大兵团作战的地图,粟裕将军都能牢记于心,更何况一个法国小镇。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诺曼底登陆战的中心位置时,粟裕将军环视一周,便给出了各处战场的详细位置:东边是大海,南边纵深50公里的地方是主战场,我们站立的位置的盟军登陆的正面战场,偏西一些,就是维湾到奥恩河的主战场。

陪同的翻译人员将这段话翻译给随行的3位法国工作人员后,其中1位法国军事专家得知粟裕将军是第一次来这里,连连表示不可思议,他认为没有实地勘测,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但粟裕将军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更加惊讶。

1944年,盟军300万部队横跨英吉利海峡,最高指挥官有2位,分别是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成功从法国诺曼底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主战场,扭转了二战的整体形势,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说完这些,粟裕将军略作停顿,如数家珍般的又继续说起了很多诺兰底登陆战的战术,让这3位法国工作人员准备了一路的话没了用武之地,他们原本打算给这位中国将军讲一些诺曼底登陆的英雄事迹,但眼前这位中国将军似乎知道的比他们还多。

当63岁的粟裕将军爬上一处高地,面朝大海,双手叉腰,目睹这一切的曾涛恍惚间看到粟裕将军的身上似乎散发着光芒,仿佛他此刻正在指挥一场战役。

当粟裕将军从高地上下来,认真的向那位法国军事专家请教了4个问题:

1:盟军此次有300万兵力,运送这些兵力及用到后来的登陆战中,盟军都使用了哪些运输和登陆工具,数量大概有多少?

2:盟军为登陆作战而建造的塞纳湾人工港是什么样子的,用到了哪些重要结构?

3:为阻挡德军的反击,人工港前沿造了很多水泥墩子来抵挡炮火,人工港一共有多少水泥墩子,他们的形状有具体参数吗?

4:盟军在前期有17万先头部队,抢了5处海滩,战场纵深只有50公里,盟军的9000多艘军舰及坦克大炮等重武器是如何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协同作战的?

听完这4个问题,这位法国军事专家愣住了,他瞪着眼睛,脑子飞速旋转,却一个也回答不上来。看出了他的窘迫,粟裕将军笑道:我随口问问,你不知道也没关系。

听到这句话,法国军事专家才松了口气,他身旁的2个导游更是一脸茫然,这些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他们只知道诺曼底登陆的一些英雄事迹,对这些专业的东西一概不知。

此时曾涛早已被粟裕将军的话震撼,不禁由衷地升起一股敬佩之情:已年过花甲的粟裕将军依然在为我国的军事研究收集资料。之后,粟裕将军又在遗址的很多地方逗留,不仅画出了详细的地形图,还写下了很多对于这场战斗的想法。这便是被称为“战神”的粟裕将军,他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打胜仗!

1.《踏雪寻史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登陆战遗址,4个问题问懵法国军事专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踏雪寻史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登陆战遗址,4个问题问懵法国军事专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