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皇太极新政又称天聪新政,是后金攻占明朝时期一个重要制度。在新政制定时期,正处于后金觊觎北京之时,也处于皇太极巩固地位之时。皇太极新政的实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汉化。后金作为少数民族,想要立足地貌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原,就必须处理好后金民族和汉族的关系,因此皇太极新政格外重视汉化。
皇太极新政重视汉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得到部分汉人的支持,并且日渐得到民心。这对后金日后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新政重视汉化,也为清朝将来的政治环境埋下伏笔。因为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态度是采取屠杀政策,强硬的手段是后金后来战败的原因之一。皇太极新政改变了后金政权对汉人的态度,也为清朝几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一、皇太极新政重视汉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政治改革上,汉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历朝历代的政权,之所以重视汉化,主要是因为汉族人口多、分布地域广泛。例如元朝,虽然正视了汉化问题,但是由于在实行过程中对汉人各种欺压,因此很快覆灭。后金跟元朝也有一些类似,都是少数民族起家,试图占领中原。但是跟元朝不一样的是,后金建立的清朝延续了几百年。后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一个成绩,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汉化政策的成功实施。皇太极新政作为后金汉化政策的开始,对清朝影响重大。
皇太极政权主要是固本维新和对外策略的改变。其中固本微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汉化。主要从五个方面表现了新政的汉化特点。一是安抚汉民,在努尔哈赤时期,对汉民的统治十分强硬并且带有欺压性质,例如将辽西的汉民一律迁到辽东,重罚汉民当中的犯罪者。到了皇太极时期,对汉民实行安抚,从划地组织到减轻惩罚力度。二是对汉官宽大优抚。三是任用汉军,在努尔哈赤时期,汉人被俘之后,一般是充当奴才,到了皇太极新政之后,汉人可以参军,从一开始的两个旗,到后来崇德时期,汉军扩编到了八个旗。四是使用汉儒,在科举和任官当中对汉儒公平对待。五是学习汉制,实行了三院六部制度,三院到后来演化成了内阁制度。
二、新政汉化具有重大意义
皇太极新政对后金影响重大,皇太极之所以实行新政,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是内忧外患,内部面临重重危机,外部面临大明蒙古等国的威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后金野心勃勃,想要力主中原。尽管努尔哈赤开创了基业,后金也日益强大,但是皇太极时期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危机之下,新政的实行就格外显眼。
皇太极新政汉化是对当时形势的正确估量,在汉人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地域之内,汉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即使外来入侵者非常强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变汉文化,更多的是朝着汉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皇太极新政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产物。除了顺应形势之后,皇太极新政的汉化特征,也为后来清朝的统治打下基础,例如清朝第一个汉人宰相范文程,就是占了皇太极新政的好处。因此汉化特征的影响非常广泛,除了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之外,文化教育等方面,汉化也十分明显。皇太极新政是对汉化的包容,同时也让后金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续。
结语
汉化特征在古代非常频繁,作为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被后世的历史学家不断反复强调。皇太极新政是一次成功的汉化新政,体现了统治者审时度势的英明眼光,也说明了少数民族如果想要占领中原,最优的方式之一就是实行汉化。,汉化给后金带来了强大的力量,尤其是任用汉儒,士人阶层被重视,汉人知识分子被任用,使得后金有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储备力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任用汉儒不仅是一次政治上的成功,也是清朝取得民心的基础之一,因为汉儒是士人阶层,数量多,并且用文笔可以影响社会舆论。新政任用汉儒,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舆论。因此,皇太极新政的特征之一汉化,使得后金发展强大,也为清朝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清史》
1.《传承历史事 皇太极新政的重要特点是汉化,为清朝一统中原打下了基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传承历史事 皇太极新政的重要特点是汉化,为清朝一统中原打下了基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