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30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值得探究的王朝,明朝从最开始建立便有些与众不同。在我国古代社会,很多王朝的统一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的,只有明朝是朱元璋自南向北建立起来的。

这是因为早期北方的发展更加优越,经济上具有优势,若是能掌握北方地区的资源,便能顺利向南方推进战线。不过在经历了三次衣冠南渡之后,南方的经济与北方不相上下。

经过宋朝的发展之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渐渐拉开了与北方的差距。所以在朱元璋决定加入农民起义军的队伍之后,先是在南方站稳脚跟,掌握了南方的经济命脉。

随后才有机会向北进行统一,建立了明朝政权。在明朝建立之后,经济的发展依然不容忽略。但是受到蒙元势力的影响,元朝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当时的明朝百废待兴,农业发展尚且没有步入正轨,谈何经济发展?所以明朝需要先掌握住农业发展的命脉,让全国的百姓吃饱穿暖,他们才有能力共同为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元璋先是大力发展农耕业,采取重农抑商的措施,并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民间进行贸易往来。随后按照人口划分土地,并在农业税收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直到明朝中后期,才开放了海禁,加速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一、农业方面的举措

1、政策扶持

元朝末年,大部分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土地被荒废,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了明朝初年,受到常年战乱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土地成为荒地,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此时朱元璋决定鼓励人们开垦荒地,承诺开垦出来的荒地都归自己所有。一时之间,很多人加入了开垦荒地的队伍中去,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耕地面积,减少了被荒废土地的数量。

2、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是自秦朝以来就实行的政策,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即使是商品经济足够繁荣的宋朝,也免不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明朝更是如此。

朱元璋在登基后实行了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从方方面面限制商人的权利,为的是鼓励更多人发展农业,将更多的百姓限制在固定的土地上,有利于维护明朝初期的社会安稳。

二、商品经济发展

1、海禁政策的转变

在明朝初期,北元势力虎视眈眈,渴望有一日夺回中原大地;西南云贵地区尚未收复,还需要耗费更多的军事力量;内部农民起义尚未根除,也要派出军队镇压。

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不断,整改迫在眉睫。当时明朝的环境极为恶劣,不足以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了。所以朱元璋决定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进行贸易往来,首先可以解决东南沿海地区的隐患。

但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就靠海为生,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早就不适宜进行大面积的耕种。在实行海禁之后,当地很多人失去了生存来源,最后不得不与海盗勾结在一起,更严重地危害到了沿海地区的安稳。到了明朝中后期,经过严嵩等人的不断努力,才终于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关”。

2、商品经济繁荣

在开放海禁之后,我国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大量的商品远销海外,受到了广泛欢迎。我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都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也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白银。

据记载,当时世界上一大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我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大国”,白银也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令人惋惜的是,明朝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商税制度。

所以白银大多流入了富商的口袋,明朝朝廷和百姓依然穷困潦倒。我们当时也没有足够先进的技术,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差距,渐渐脱离了世界潮流。

明朝从一开始重农抑商到后来开放海禁,经济政策上出现了不小的转变,明朝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身存在局限性,摆脱不了封建色彩。

所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局限性的。尽管商品经济的地位在明朝中后期有所提高,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都没能摆脱专制制度的框架,发展过程也是束手束脚的。

参考资料:《明史》

1.《露水早读 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往来,中后期开海,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露水早读 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往来,中后期开海,促进商品经济繁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