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乘涛来绝海,中朝冠盖尽相知。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虽然天下动荡,但也有律法存在,很多人因此获刑,不乏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者。本篇依然是关于虞翻,他在交州的事迹。
虞翻的直言不讳屡屡惹恼孙权,先经历了流徙泾jīng县,又见识了孙权醉酒要砍人的姿态,最终孙权还是没能继续容忍虞翻,孙权决定将虞翻一家人都流徙交州。虽然汉末时期曾有众多名士远遁交州避难,比如袁忠、袁徽huī、桓邵shào、许靖等数百人,但也是由于交州偏远才能让他在此地落脚。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三国志·士燮传》
远走交州也意味着虞翻自此远离朝中,传递消息是需要时间的,君主有没有心情看更是另一回事了。虽说虞翻是被流徙交州,他依然颇受人们尊重,他在迁徙交州的路上有官吏相送。其中聂友还获得了虞翻的赏识,他特地写信给豫章太守谢斐,希望让聂友出任功曹,一纸信笺就让豫章郡功曹换了人选,也可见虞翻在当时的影响力。
“虞翻徙交州,县令使友送之,翻与语而奇焉,为书与豫章太守谢斐,令以为功曹”——《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吴录》
虞翻虽然再一次遭遇流徙,但他并没有自此一蹶不振,他在交州讲学授业,门徒常常多达数百人,当年好学的少年开始教导下一批好学者了,这也是将自身所学进行传承的一种方式。此外,虞翻在学术上成就颇高,尤其是对于易学的造诣,他上奏朝廷时把荀爽、马融、郑玄、宋忠的著作都品评了一遍,也认定自己这次的著作更加完善。
“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三国志·虞翻传》注解
此外,虞翻还为《道德经》、《论语》、《国语》等经典作注,每一位名儒对于经义都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所作的注解中也包含了他们的看法,或者是他们对于某段文字的释义。这有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经典书籍,但也有可能就此陷在虞翻的道路中,难以走出自己的路来。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三国志·虞翻传》
虞翻虽然身在偏僻的交州,但他依然心系朝廷大事,但又不敢直接上书劝谏,本来想让吕岱帮忙呈递,结果不仅吕岱没上奏,虞翻再次遭人举报,被迁徙到猛陵了。其实在孙权称帝时虞翻也送上了贺辞,希望能借此机会返回朝中,不过愿望落空了。当孙权念起虞翻的好时,才想着把虞翻召回,不过彼时虞翻已经逝去了,最终得以归葬于故乡。
“欲谏不敢,作表以示吕岱,岱不报,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三国志·虞翻传》注引《吴书》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1.《秉笔春秋吕书生 汉末三国时期扬州名士虞翻迁徙交州的事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秉笔春秋吕书生 汉末三国时期扬州名士虞翻迁徙交州的事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