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百度

最近,作家蒋方舟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她接受日本官方资助,赴日本旅游和生活,以及她写下的《东京一年》,在日本成为销量15万册的畅销书。一些网友针对蒋方舟的此等行为,愤怒地将其斥之为新时期的“汉奸”。

当然,有人站出来替蒋方舟解释,说这是中日之间的一种文化交流,也符合国际惯例。蒋方舟本人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汉奸”,发声称此次交流为公开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

诚然,中日之间是有文化交流活动,对中日两国人民增加了解和增进互信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但“拿人钱财”的蒋方舟,有无“替人消灾”呢?还是要以证据说话。

在网上公开的《东京一年》内容中,我们可以一饱这位新锐作家的文采。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写自己在东京期间看书、看展、看电影的个人体会以及对国内外某些作家、艺术家的个人看法,零零碎碎、平平淡淡。蒋方舟在书中表达了她对日本的印象,譬如“东京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城市”“东京的生活同样存在着无奈的人性、琐碎的沟通、窘迫的算计与虚伪的寒暄”“日本人其实很排外和保守”“东京压抑得像穿西装的丧尸组成的世界”等等。

倘若蒋方舟总写这些东西,销量是不可能突破15万册的。因为书中还大有“乾坤”,夹杂了一些“贩卖”出去的“私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016.2.20(星期六)”的一篇日记看出来。这篇日记有这么两段文字:“虽然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社会,但是在这个不一样的自由社会中,身为‘流亡者’,我唯一的财富就是墙内生活所造成的扭曲。自由社会对我的好奇,就像帝国主义时代的野蛮部落展览。”“自由社会的人——比如我接触到的日本媒体人和教授,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的痛与伤,仅仅是报以礼貌的同情和猎奇,同情我生长的迷人而恐怖的异域。”

我们稍稍分析一下。第一段,作者将日本称为“自由社会”,那中国是什么社会呢?作者没有明说,但下面说“墙内生活”给她“造成的扭曲”,不难看出,作者含沙射影地批评了中国体制给她的影响。接着,作者又说日本媒体和教授“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的痛与伤”,看来,作者因中国体制所遭受的“痛和伤”还真不一般,乃至于几乎快成中国通的日本媒体和教授都无法理解。尽管这两段文字与全篇洋洋洒洒的文字相比微不足道,但“能量”却很惊人,无异于外国争相抢购的“中国稀土”。

片言只语,有时会成为“杀伤力”巨大的“集束炸弹”。在中日关系持续低迷的今天,我们不希望国内一些有影响的人给别人送“炸弹”,这是肯定的。

1.《金木看世界 蒋方舟是不是现代“汉奸”,不能仅仅凭猜测“打嘴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木看世界 蒋方舟是不是现代“汉奸”,不能仅仅凭猜测“打嘴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