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自媒体
6月17日,王石在其个人微博发表文章《尊重过去的历史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 。
以下为全文:
— INTRODUCTION —
“怎么想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房地产是对地表样貌改变很大的产业,怎么保存当地的记忆,是要考虑的。” “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经常无语甚至想落泪。” “我们跟别人合作,自己不去拆,既然是别人拆的,跟我没有关系啊——这是鸵鸟思维。” “面对未来,我们也会变成过去,如果不尊重过去,我们就不会被未来尊重。” “不能因为保护,就让文物古迹变得跟老百姓没关系。” “现在,我放心了!”
5月2日,山西太原汾河游船的烛光中,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与深潜校友、太原当地友人、万科太原同事,进行城市“围炉夜话”,主题为“人要攀登多少峰”。三个小时的谈话中,回归未来工作室截取王石先生关于如何保存城市记忆的发言,在此发布。未经当事人审阅。
谢谢大家的发言,我也讲几句。
说到山西,我脑子里经常有两个形象,一是“吕梁英雄传”和“农业学大寨”,带点政治色彩,二是古城,有着厚重的历史烙印。
有种说法,中国地下文物70%在陕西,地上文物70%在山西。
埃及、希腊、罗马的古建筑多是石质材料,相对容易保留,我们多是木结构,能保留这么多地上文物非常难得。
从这个角度,我说山西人不简单,
那文物保护、历史遗存,跟我、跟万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这次来太原?
— 一座跟“龙王爷”有关的庙 —
我上午参加了晋商博物院举办的研讨会(注:广仁王庙环境整治项目竣工五周年研讨会及主题展),本来是不需要发言的,我只是想开开心心听大家讲,而且广仁王庙工程,我本人参与不多,更多时候是作为观察者。
没想到主持人还是cue了我,没准备就上了台,说什么呢?唯一的主题是:感谢!
广仁王庙(注:山西芮城五龙庙)能有今天的样貌,要感谢的名单很长,没有他们的尽职尽责,这座庙熬不到今天。
我以什么身份感谢呢?就是个普通公民,看到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创新,让我们这代人,没有失去这座古老建筑,我要由衷地表达感谢。
大家做得太好了!
芮城县广仁王庙环境整治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古建筑保护领域的公益众筹项目。
时间得追溯到2015年6月的米兰世博会,大会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万科也推出了自己的主题馆,主题馆项目就是长峰负责。
万科请到著名犹太裔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当设计师,里伯斯金很有名,世贸中心一号楼(注:911后建设)就由他设计。
最初,里伯斯金想设计成“梯田”——既结合主题又兼顾中国文化,梯田——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农业符号。
那梯田是什么样子?庄稼没熟时是绿色,成熟了是黄色。
而我到现场发现:这是一条龙啊,一条“盘龙”,但已经没法改了,就命名为“盘龙”,由几千块红色陶板贴在外面。
像不像一片片龙的麟甲?
这条“龙”也启发了我们,很长时间人们一提到“龙”就会想到皇帝,其实“龙”文化更多在民间。
古代的老百姓,为求雨修龙王庙,在庙里会举办五花八门的求雨仪式,仪式加上龙王庙,构成了农耕文明很重要的文化风景。
万科馆一面世就广受好评,但问题来了,世博会结束半年后就要拆,大家都觉得可惜,怎么让这座经典设计延续生命?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
通过众筹,将每一片“龙鳞”拍卖,于是有了“龙.计划”(注:具体见文后说明)。
那跟山西有什么关系?
这就要说到长峰,他是个古建筑迷,2012年去山西看过五龙庙,当时年久失修、杂乱不堪,而从残存的斗拱和坡檐,还能看到大唐的风韵。
再一了解发现,这座“破庙”地位很高,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四座,五王庙就是其中之一,从年龄看还排行老二(约833年),老大是忻州五台县的南禅寺大店(782年)。
长峰当时就想,万科应该做点什么去保护这座庙。
于是他把万里之外的山西古庙,和米兰的万科馆连在一起,才有的“龙.计划”,拍卖“龙鳞”获得的款项,专项用于修缮五龙庙。
团队进行了考察,结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重现了五龙庙,即广仁王庙。
古建筑究竟怎么保护才算科学?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当时就决定,保护的着眼点应该让古建筑“活化”——
但我们早就不会去龙王庙求雨了,怎么保护?有两个创新:
一是,他本来是属于老百姓的,不能因为保护,就跟老百姓没关系啦,所以依然要作为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二是,唐代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斗拱结构,外围就有了斗拱博物馆。
补充一句,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斗拱结构,斗拱结构一代代演变,这个过程做成一个斗拱博物馆,更符合对古建筑的传承和记忆。
我想,这就是古建筑的活化保护吧。
— 怎么想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
有朋友说我们有理想有担当,当然是过誉,没有那么大野心,但有一点想得很清楚:
如果我们尊重过去,未来就会尊重我们,不尊重过去,未来就不会尊重我们。
而房地产可能是城市中,对地表地貌改变和影响最大的行业,那在你开发的地块上,怎么不破坏而且还要延续记忆?包括自然和人文记忆,就变成必须考量的命题。
我最初的思考是:不管好不好,都要把记忆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最初,我们跟别人合作,自己不去拆,那既然是别人拆的,跟我们没有关系啊。
坦率说,这样很鸵鸟,好像你没有“原罪”,但最终还是拆了啊?反思的结果是,要主动地介入到保护工作中。
可怎么想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这条路其实很曲折。
几个失败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万科在沈阳开发“紫金苑”项目,开发之前我在现场看到两棵参天大树,我跟同事说:一定要保留!
而一年半我再去,大树没了。
我说,“树呢?”同事说,这两棵树跟设计规划有冲突,保留的话会影响容积率,就砍掉了。
我当时挺挺伤心的。
保护城市记忆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大家选择了牺牲大树,丰满的理想遇到了现实的骨感。
但真的没有技术方案吗?
后来沈阳又开发一个项目,原址是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储煤场,有一批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还有一座运煤用的龙门吊。
我又跟同事说:都要留下来!
基于上一次的失败教训,我要同事把每棵树的位置,都标注在图纸上,然后再给到设计,
我琢磨着,这样总可以了吧?
项目完工后我又去看,虽然增加了施工量,但整个小区坐落在林荫里的感觉非常舒服,得到居民认同,也没有影响经济收益。
但转着转着,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龙门吊呢?”
同事说:“一堆废铁,有碍观瞻,当破烂处理了”,我当时简直是无语。
后来公司明确规定,无论在哪个城市开发项目,原来是做什么的,一定要把记忆留下来。
— 现在,我放心了 —
又过了几年,天津万科买下当地老玻璃厂的地块,又涉及到如何保护历史记忆的问题。
我惊喜地发现,万科人在处理类似问题上,有了巨大进步。
新小区的设计方案叫“水晶城”,名字本身就是对历史的缅怀——玻璃,而且不仅原来的树木得到保护,人文景观也得到保存:
万科同事把制造玻璃的车间改成了会所,运输石英砂的铁轨也保留。
我之前曾要他们找个蒸汽火车头,这不是画蛇添足。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有铁轨,就得有火车头,而且当时一定有火车运送物资的场景。
万科就花了几十万,买了蒸汽火车头放进来。
这些组合非常符合历史,当年玻璃厂生产时,就是用火车把石英砂运进来,再把玻璃运出去。
我记得一期工程结束,同事邀请玻璃厂老厂长来参观,看到玻璃材料建造的迎门墙,看到旧厂房改造的会所,看到铁轨,老人当场落泪了。
这是他们一代人、一群人的记忆,城市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但我又发现问题,我曾特别要求,原来的几根烟囱,作为工厂的核心符号,绝不能拆。
同事很无奈地告诉我说,规划时这些烟囱还有,但位置是高档联排别墅对面,业主不允许门前杵着三个大烟囱,而且还有一个理由,我更无法拒绝:
大烟囱影响安全。
这个项目多少让我有点遗憾。
后来,我去日本参观一家陶瓷厂旧址项目,发现他们对旧烟囱的保留手法很值得借鉴,回国后就跟万科的设计师们交流日本见闻。
很快,日本的经验就被万科运用到新项目中。
东莞“运河东1号”项目,原地块也是厂房,不仅保留了154年的香樟古树、24年的厂房,还保留了两根33米高的烟囱:
一根原样保留,另一根保留半截。
今天,你走进“运河东1号”,立马能感到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我一直很相信,面对未来,我们也会变成过去,如果不尊重过去,我们就不会被未来尊重。
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跟大家说,很多观念都有个接受的过程,包括我自己,包括万科团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而且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今天,万科已经有了自己的制度和文化,我经常能看到惊喜,他们每接手一个项目,总会收集原来的工厂物件、历史荣誉,甚至过往产品,条件合适就建个小博物馆,都保留在里面。
包括城中村改造,他们甚至把被别人拆走的东西再搬回来,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古建筑群。
后来,我也不用再操心这件事了!
— 太原,美 —
今天还有让我感动的地方,几年没来太原,我发现城市变化非常大,整洁、干净、绿化很好,上午在汾河划赛艇,感到十分清爽,尤其是太原的桥,这是真正的人间美景。
更让我感动的是晋商博物院。
1949年前这里是督军府,阎锡山曾经在这里办公,后来是山西省政府所在地,不久前当地给历史让路、给文化让路,省政府搬出去,大院向市民开放。
太原政府带了非常好的头!里面所有的建筑保护得都很好,我看到一个个家庭,一个个老人,一个个孩子,在里面参观休息,这个场景让我触动,历史在这这个空间里,不但不是死的,还是无比鲜活的。
我相信,下次再来太原,这个城市一定会再变样,更漂亮!
资料参考:
龙.计划
“龙计划”由万科集团、山西省文物局、芮城县政府、太原万科、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山西青年报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是中国第一个针对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公益众筹项目,旨在通过2015米兰世博会万科馆遗产的再利用,进行公益众筹,所得款项用于山西省芮城县广仁王庙的环境整治项目。
1.《新浪财经 王石发文:尊重过去的历史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浪财经 王石发文:尊重过去的历史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