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吕后趁刘邦率军外出时,以“皇帝平叛班师”为名假传旨意,诱韩信进宫杀之。

那么,韩信有亲兵吗?

自从被刘邦擒至洛阳,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作为朝廷的重点防范对象,他是活在监视之中的。

但是,依照级别,他也应享有配亲兵的资格,估计朝廷也不会允许他拥有五十人以上卫队规模了。

就算有几个卫士,与朝廷力量对比,也是如螳臂当车,一试就会粉身碎骨,根本没法去强行营救!

再来讲亲兵的话题。亲兵,又称亲卫,就如同今日的警卫制度。

亲卫,乃大将之短兵利剑也!来聊聊大将的亲兵卫士,为何甘为大将效死?

原因无非有二。

一:亲兵身受大将的私恩,感激之下,舍身以报。

自古以来,大将都会对贴身保护自己的亲兵卫士以恩义相结。

亲兵一般都是武艺娴熟的悍卒壮士,但再厉害,他也仍然是个兵,与大将之间的地位差距,有十万八千里。

中国人观念,讲究“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一个小卒,能得到地位尊崇的大将像对待亲兄弟一般的相待,那自然是意气奋发,效死之志立生。

汉沿袭春秋,大臣有蓄养私士之风,而朝廷也习以为常。

而历史上再残暴不仁的帝王将相,对自己的贴身卫队,那都是恩如父子兄弟的。

例如南北朝时北齐高洋,平日杀戮无常,随心所欲,唯独对自己的侍卫亲军,却恩义极隆,宽厚的很。

但也有异类,就是三国张飞,常以虐待鞭挞卫士为乐,付出的代价就是,最后睡梦中,脑袋让卫士割了去。

二:朝廷制度规定,亲兵的职责就是舍命保护大将。

古代,按将军级别不同,分别配备不同数量的亲兵卫士,这也是有明确规定的。

以营为最基本独立兵力单位的汉军为例,一般能独领一营的将领,就能享受亲兵制度待遇。级别越高,亲兵数量自然越多。

(1)亲兵在平时,随行于将军身侧,护卫安全。

(2)将军上阵,亲卫披甲持兵,执盾为将军警卫。

(3)将军身先陷阵突击,亲兵必定相随,为将军遮护左右。

(4)若将军战死,尸体陷于敌阵。亲兵会舍命前扑厮杀,抢回将军尸首,而且不死不休。

为何会这样?

因为古代军法规定,将军战没,尸身陷于敌阵,亲卫全体皆斩首。

古代还有连坐法。

亲兵若因抢不回将军尸体而获罪斩首,还会连累家人变成罪属,从此沦为下等人。

亲兵若奋勇拼命战死,纵然抢不回将军之尸,那也不会连累家人。所以,还是战死好。

由此亦可知,要在战阵中杀敌大将并斩首而还,难如登天。也解释了为何三国时,斩将者多,而能“斩其首还”却唯有关羽。

因为本就是从骁勇善战者中挑选出来的亲兵们,必定会拼命的前来厮杀。

再回到题目。

如果朝廷要杀韩信,而韩信的亲兵却要拼命救韩信。那么只能依靠韩信平时的权谋与私恩。

而历史上的韩信,军略无双,唯独不擅权谋,私恩结士这种精细活,他不一定干得来。

那么韩信能拥有多少亲兵呢?

韩信为大将时,亲卫至少有一营兵力,这是常规军事制度。

等到被裂土分封为楚王时,坐拥一国,城池、土地、军队俱全。亲卫数量,那就是他想拥有多少,就有多少了。

韩信善练兵,打仗无敌。所以汉高祖深为忌惮。想擒韩信,却又不敢明目张胆擒,说白了就是害怕韩信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以“天子巡游云梦、召韩信入见”为名,用计擒之。

然而,当他被擒后,一切不一样了。

刘邦赦免了韩信,但夺去王爵贬为淮阴侯,那么既赐侯爵,亲兵也应该是有的。

但这些亲兵,究竟是朝廷派下来以护卫之名实行监视之责的,还是朝廷发钱由韩信自己招选的?未知!

而从陈豨反叛,韩信暗中派人赴陈豨通信,又与家臣商议,密谋假传诏书赦免罪犯和奴隶,并组织叛乱等等记载看。

朝廷对韩信的监视,并没有多严格,韩信仍拥有自己的私臣卫士的,但数量肯定是不多的!

由此看,刘邦对韩信,还是很宽容优待的。

再后来,就是韩信府中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将他囚禁起来,准备杀之。不料其弟向吕后上书告变,导致韩信被诱杀。

然而从吕后得知韩信将叛,仍然要采用诱杀之计,而不是明令上门将其捉拿一事看,

韩信的淮阴侯府中,或许真的也有一定数量的亲兵卫士武装。

而无论刘邦还是吕后,对韩信的忌惮,都是无一例外,极为慎重的。

军神陨落(图片来自网络)

1.《蜗牛的激情 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蜗牛的激情 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856.html